王又又 | 文
冬至为啥必须吃饺子?
这真是灵魂拷问呐!
按我妈的说法
冬至吃饺子是为了不冻掉耳朵
按历史学家的说法
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南阳人张仲景
按众多讨厌吃饺子的网友说
冬至吃饺子是为了不被妈妈骂
在中国
饺子象征团圆
在河南
饺子象征一切
但更多时候
饺子其实意味着节庆
例如冬至
冬至吃饺子
须得早上吃
且至少吃两个
意思从早开始
保护两只耳朵不被冻掉
但若早上实在来不及包饺子
也不要紧
那就中午吃
有的地方吃饺子喜欢“金丝缠元宝”
即将面条和饺子一起煮来吃
名字好听,寓意明了
实则,之所以发明这种吃法
很可能是心疼包饺子剩余的那点面
索性将剩余的面做成面条
冬至的饺子馅也有讲究
最常用的是羊肉馅
除了因为羊肉性热
有助御寒
也取其谐音
表示发洋财
即为“洋财饺”
当然
有人喜欢吃芹菜馅
意思多发财
为“勤财饺”
有人喜欢吃韭菜馅
意思一直发财
为“久财饺”
如果有人喜欢炒股
那便可以吃牛肉馅的饺子
表示期盼来年股市牛市
为“牛财饺”
至于春节
鹿邑地区有个习俗
大年三十儿的子时
待春晚倒计时刚过
为了表示对牲畜的尊重
吃一碗素饺子
此顿饭过后
直到大年初一中午
才可再次进食
除鹿邑之外
豫东很多地区
过年也要吃素饺子
但不是三十儿吃
而是大年初一的早晨
在豫东
早晨的第一顿素饺子
也不能叫“吃饺子”
得叫“喝汤”
在豫东郸城地区
饺子甚至可做礼品相送
由外甥送给姥姥
“十五包,十六送,老人吃了不生病”
送饺子时还要带上葱和蒜
“不带葱不中,不带蒜不算”
目的是让老人吃了耳聪目明
尽管以上这些吃饺子的讲究都和节庆有关
但在河南
吃饺子也并非全意味着过节
俗话说的好
“迎客的饺子送客的面”
过去家里来亲戚
包饺子
便意味着热情款待
除此之外
婚丧嫁娶也有吃饺子的规矩
河南很多地方结婚
娶亲那日
新娘会带些生饺子去婆家
饺子的个数与新娘的年龄相一致
新婚当晚
由婆婆或嫂子将这些生饺子
煮的半生不熟拿与新娘吃
待新娘咬一口
嫂子问“生不生”
然后
新娘在众人的期盼下
回答一声
“生”
此时饺子的“生熟”
意味着子嗣的绵延
除了新生
饺子也代表逝去
豫北地区办丧事
有“七顿饭”的规矩
即在下葬前的最后一晚
要由守夜人给逝者供应七顿饭
其中
最后一顿必须是饺子
包饺子要捏住口
如此
意味着逝者从此不再发声
阴阳两隔
总之就是一句话
河南人
能把饺子安排到每个日子里吃
家里来客,吃饺子
重大节日,吃饺子
阖家团圆,吃饺子
喜事相庆,吃饺子
……
不知道今天该吃什么了?
额,吃饺子呀!
不仅如此
河南各地“吃饺子”的讲究不同
连对饺子的叫法都有很多种
温县、汝南县人管叫饺子叫“扁食”
还有些地方管饺子叫“疙瘩”
例如豫北乡村,我姥姥家
每次我回去看她
都要给我捏“疙瘩”
甚至在其他省份
有人管饺子叫馄饨
不过,虽然称谓不同
但大家对饺子的爱是相同的
但
河南人为什么这么热衷吃饺子呢?
除了好吃,还因为
饺子是河南人发明的
饺子的诞生
源于东汉时期
南阳医生张仲景的医心
张仲景同志原本是国家公务员
后来所管辖地区发瘟疫
于是
张仲景辞去公职
转身一变成医师
数九寒天
看到百姓受冻
耳朵都冻烂了
心念不忍
便在南阳东关空地
搭起医棚
舍药治病
其中一味药有个很好听的名字:
“祛寒娇耳汤”
即将羊肉等温性之物放锅里煮
待之煮熟
捞出切碎备用
以面皮包之作耳朵状
乃回锅煮之
煮好
连汤带娇耳
一并分与百姓食
药到病除
百姓感激之
遂
“饺子汤”始现人间
没错
饺子最初的吃法是带汤的
就像如今河南很多地区
吃饺子配酸汤
汤里放入榨菜、芫荽、紫菜、虾米和陈醋
待饺子煮好
滚汤一冲
砸!
滋味妙不可言
咦?
你是不是觉着这种吃法像馄饨?
没错
饺子的确有段时间叫馄饨
三国时期
饺子身份得到转化
由药材变成饮食
取名“月牙馄饨”
唐朝时
改名为“偃月形馄饨”
只是
唐朝人吃饺子就不带汤了
既然和以前的吃法不一样了
还叫过去的名字
就有点不合适了
于是
宋朝时
饺子有了新名字
“角儿”
角儿
也是如今“饺子”一词的词源
但“饺子”一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其实是在清朝
“饺子”意为“更岁交子”
如今
大家都习惯大年三十吃饺子
寓意辞旧迎新
而吃饺子的正确时间
应为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
即“子时”
“饺子”一词由此而来
那么
有的地方管饺子叫“扁食”是怎么个情况呢?
扁食
其实是一门小语种发音
宋朝时
饺子传入蒙古
深受热情奔放的蒙古同胞的喜爱
而“扁食”
其实就是饺子在蒙古语中的音译
并且
伴随蒙古同胞四处征战的步伐
“扁食”传向世界
元、明期间
饺子的官方称谓即“扁食”
河南人对饺子的热情之高
也许
跟河南的地理也有关
河南地处中原
是小麦产区
面食丰富
而饺子即可充饥
又荤素不计
四季均有合适的蔬菜入馅
广受大家喜爱
再者
过去物质不丰
白面实属难得
包饺子又非一人之力可为
须得一家老少齐上阵
因而
又为其附上“团圆”的美意
……
但无论是哪种
饺子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
已深深刻在了每个河南人的心里
明日冬至
愿你有口热乎的饺子
比心~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