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爱吃日式拉面,从日本来的正宗拉面店一间一间地开,不过大部份人都不知道,其实拉面是发源于中国的料理!起初拉面从中国传到日本时,多使用盐巴加上猪骨或鸡骨熬成高汤,后来日本各地区开始加入酱油、味噌等调味料,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形成日本独有的日式拉面口味,并向外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
拉面名称的缘起
日本明治时期,日本与满清政府订定日清友好条约,大批华侨定居横滨、神户和长崎三大港口,因此形成中华街,以猪骨、鸡骨等熬汤的方法也在此时传入日本,间接促成中华拉面在日本生根。二次世界大战后,有美国提供的廉价面粉,中国风味面条开始流行,当时称做“支那面条”。拉面一词由来众说纷纭,较常见的是因为拉面由厨师以手拉甩而成,因此被称为拉面。
地域别拉面大不同
1910年,日本第一家的拉面店“来来轩”于东京浅草开业,百年多来拉面因价格朴实、分量足迅速拓展至日本各地,目前共有东京、横滨、喜多方、札幌、函馆、旭川、京都、佐野与鹿儿岛等19个流派,特色各有些微差异。
日式拉面主要汤汁:豚骨、酱油、味噌
传统印象各地区的拉面特色,虽已渐变成以师傅个人手艺和店家特色为主,现在就带大家简单了解各地区在汤、面、具(配料)有何不同。
台湾人较常接触到的地方知名拉面。
【九州】
汤头:一般而言,“豚骨拉面”大多是指九州博多、久留米、熊本等拉面。
源自于九州博多一带的豚骨汤头,因长时间以大火熬煮猪大骨,待骨髓和胶质融入高汤中,呈乳白色、散发淡淡奶香才算完成,形成白色色泽的“白汤”,有时也会加入大蒜与姜泥来去腥提味,或是混合酱油制成茶色的豚骨酱油风味,喝起来十分浓郁,被称为“浓汤”。
面条:水分仅占26%,吃起来口感较硬,形状细而直。
配料:叉烧、葱花及盛产的黑木耳丝为主要配料。
【关西】
汤头:又称近畿的关西地区以京都、大阪与和歌山为拉面激战区,汤头以浓厚的豚骨加入酱油,或以鸡骨与蔬菜熬煮,还有鸡骨加入猪背脊共三种不同的汤头。
面条:细直的面条口感偏软。
配料:会放入大量的当地盛产九条葱花,而叉烧、竹笋与豆芽也不少。
关西地区拉面的面条多细直。
京都拉面
【北海道】
汤头:以函馆为盐味拉面起点,汤头最早以豚骨汤底与盐调味,后加入蔬菜熬煮为主流,清淡甘甜。盐味拉面的汤头为了避免混浊,店家会用小火慢慢熬煮豚骨、昆布与蔬菜等食材,再加入盐巴调味,煮好的汤底通常看起来透明、清澈,表面浮有油脂,颜色呈现金黄色,非常漂亮。
而味噌拉面发源地的札幌,据说是依客人的要求,在日式家常菜的“猪肉味噌汤”中加入面条,没想到大受欢迎,后来便使用猪骨和红味噌做为基底,再加入大蒜、猪绞肉、姜和奶油制成汤头,喝来十分浓郁。
面条:面条多为粗且卷的形状,尤其是札幌的味噌拉面,会搭配较厚、有嚼劲的面条;而函馆地区则特别以细直面条为主。
配料:叉烧、竹笋,豪华版配料会有虾、蟹及贝类。
盐拉面
味噌拉面
味噌拉面和酱油拉面、盐味拉面的配料不大相同,时常会用碎肉取代叉烧,再放上豆芽菜与洋葱,有些也会再加入蒜头与姜,吃起来相当暖身,因此在寒冷的北海道地区大受欢迎,近年来也推出许多“辣味噌”口味的拉面,推荐给嗜辣者!
【关东】
汤头:以拉面始祖的东京为大本营,汤头主打清淡酱油口味,最接近拉面的初始口味。浅草的来来轩拉面最初便以酱油拉面为主,店家多以此仿制,汤头多以鸡骨熬煮,再加酱油、昆布、鱼干及柴鱼提味喝来较清淡。
面条:起初为细又直,但后来在横滨地区受到中华料理的影响,而使面有了细且卷曲的改变,通常会搭配中至宽型的卷面,口感细致且滑顺。
配料:叉烧、溏心蛋、葱花、竹笋、海带等。
熬煮汤头时加入小鱼干可提鲜。
酱油拉面
“酱油”也分成很多种类,像是颜色、味道都相当浓厚的浓厚酱油、盐份高但颜色淡的“薄味酱油”,或是味噌等制成“溜酱油”、几乎没有颜色的“白酱油”等,变化相当丰富,汤头也会有各种颜色,不过颜色浅不一定就代表味道清淡,都会依各店的特色、配方而变换口味,值得一试!
“鱼介系”是虾米?
日本拉面有种“鱼介系”汤头,2008年开始流行,是以柴鱼、鱼干、鱼骨等熬煮而成的浓郁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