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只教了两句话,颠覆我的认知

你的视界决定孩子的世界
去年的今天,Parents发表了《我在美高经历的第一课》(点击可回顾),引起了读者广泛的热议。
非常赞同校长说的:“教育是一个连续的永远的过程,由一个个阶段组成,而不是只停留在一个阶段。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就是在这个阶段让孩子获得最合适的教育,并且为下一个阶段的继续教育做准备。“
而事实是不管在任何学校,甚至在幼儿园,孩子们接受的第一堂课的教育,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今天,我们邀请了来自台湾的妈妈Candace,给我们讲讲她为女儿选择的德国幼儿园的第一课,与我们国内幼儿园的理念有什么不同。


但是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在孩子开始懂得保护自己的同时,他们也会开始”延伸学习”,首当其冲的就是开始对家长说”不”!而且这时候他们的”不要”已经不是婴幼儿时期那种单纯哭闹型的不要,而是自我意见的表达,是”捍卫自己”的一种宣示。

因此大家从小都很习惯”好好相处”,在无形间,孩子根本很少有机会学习”怎么说不”这件事。可是孩子必须懂得”拒绝”,这对他的人生是很重要的,而且德国人相信两岁多的孩子就该学着适当地表达”我不要” 。德国人训练孩子由自己决定生活中的大小事,以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自己不喜欢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管孩子的想法是什么,他们要求孩子要学会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然后用沟通来达到共识。

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要教孩子怎样去尊重他人德国的幼儿教育是要让孩子知道:”你要做自己可以,你偶尔不同意老师的想法也OK,但是当我们一起沟通后制定了规矩,就代表除非万不得已,谁都不能打破原则”,就像就算没有车,看见红灯也不该硬闯。 同时,德国幼儿园也要求孩子,在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德国幼儿园的老师会教导孩子要给他人沟通的空间。
德国学龄前教育基本都是混龄,也就是同一个班级里,会有年纪比较大的孩子,也有比较小的宝宝,基本就像一个真实的小型社会;在这样的状况下,孩子彼此间有争执的时候,老师一般不会介入,他们会在旁边监督,但希望孩子自己尝试去解决争端、问题。很有趣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开始以为这会变成是一个”谁的拳头大、谁说话”的状况;可是后来我发现,这些不到6岁的小小孩们,竟然会自己讨论出一个折衷、大家都比较能接受的方式,而且年纪比较大的孩子往往还会特別照顾年纪比较小的宝宝;我才知道,没有孩子做不到的,重点是大人有没有教、肯不肯放手!此外,大人定下的规矩不能太多,只要不违背大原则,家长或老师在某些小事上的通融妥协,尊重孩子反驳你的意见,其实是以进为退的妙招。比如说,我的孩子刚去德国幼儿园的时候,几乎每天带去的便当都是早上怎么带的,下午又怎么带回家…几天后,我真的受不了了,跟老师反映,其实我本来想着是”让老师多注意、甚至干脆逼着孩子吃”。结果老师竟然告诉我:”父母的责任是帮孩子准备新鲜、营养均衡的餐点,但是吃不吃、要吃多少应该留给孩子自己决定。”我当下整个惊呆了,只见老师继续说:”但是如果他如果不吃,晚点饿了,我们会希望家长还是要等到晚餐时间才让他吃,不要因为他饿了,就先给他吃点心。”
也就是在大原则:”吃的东西都是健康的食物”的前提下,‘吃多少’这个问题就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只是孩子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不好好吃饭,等会肚子饿的时候是没有点心吃的,必须等到下一个正餐的时间才能吃东西。”教孩子”懂得说不”德国幼儿园很早就会教孩子怎样温和地拒绝別人要求自己做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情的请求:更优雅的方式还包括怎样用适当的表情、肢体动作和语调,在不伤害別人感受的情况下,同时保护好自己;做到”拒绝別人,但不得罪人”。关于这种拒绝的艺术,是中国人常最缺乏的。我们的文化从小教育孩子要敦亲睦邻,万事以和为贵;于是常常发生明明对方的要求或做事方式是自己不认同的,可是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隐忍不说,最后很可能就酿成大祸,或是在心里留下一个结,然后忍让得越多,就留下越来越多个结。
孩子的幼儿园每周四都是烘培课,那天我去接孩子下课的时候,她很兴奋地拿着手上的雪花饼干,兴冲冲地跟我说,今天这个饼干是他自己擀面团、压模具弄出来的。她很开心地一路抓着饼干,逢人就献宝!结果就在校门口遇到一个他很喜欢的警卫阿姨,没想到这个阿姨竟然跟孩子说:”哇!你的饼干看起来好好吃,阿姨今天忘了带便当,中午就没吃,一直饿到现在,你的饼干可以分我一口吗?” 我一听就蒙了,这不正是很多国内长辈最喜欢整小辈的游戏吗?明明没那个意思却故意跟孩子要孩子喜欢的东西,把孩子搞得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陷入天人交战,然后看着孩子的犹豫不决,整人的长辈却觉得很有趣…我正打算要出声制止,没想到我家这3岁娃自己就开口了:"阿姨,很遗憾你忘记带便当了,可是这个饼干我很喜欢,而且我只有一个,这样好了,下次烘培课的时候,我多做一个送给你好吗?”当下我简直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孩子,你很棒!妈妈以你为傲!既保护到了你喜欢的东西,也不得罪人,拒绝得让別人都不可能回嘴。爸妈平日里可以多跟孩子做情境练习,这里分享三招简单教会孩子怎么拒绝別人:
1. 简单清楚地拒绝:”不要,我并不想这样做”,或是”不用了,谢谢”,甚至可以稍微加重语气并重复句子来表示坚定的态度。2. 提出反问或建议:”为什么你想要这样做?”,或是”我觉得还是打球比较好玩!” 3. 以幽默自嘲的方式来化解拒绝时的尴尬:德国幼儿园的老师甚至会教导孩子直接表达自己的顾虑,譬如:”如果我这样做被我妈发现,大概这个月都不能再出来玩了”,甚至是”你说对了,我本来就是胆小鬼,那又怎样?”
如何强化孩子面对拒绝的能力在孩子学会了如何拒绝別人、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后,家长同样要教会孩子能够承受他人的拒绝,学会理解別人的立场、避免孩子产生太大而且不必要的情绪反应。如何避免孩子在受到拒绝后闹得人仰马翻绝不善罢甘休,这边我们分享两个方法来帮助强化孩子面对拒绝的能力:延迟满足,训练孩子”等一下”的耐性


拒绝多半只是一时,懂得”稍待片刻”的人,人生会走得更顺利。
利用不同情境去引导孩子同理他人的感受

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但同时也要教会他自律

创意策划 / Parents全媒体中心
写手招募
如果你是爱分享的妈妈或爸爸
欢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成为我们的特约作者
觉得有用,在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