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亮:0-6岁早期教育,到底应该教孩子什么?
全文3436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很多家长会选择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或者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我们必须要明白,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要达到哪些目的?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不正确的早教现象:提前教孩子阅读大量的绘本;提前教孩子拼音、认字、英语、算术,把学习知识当做早教。这其实是打着早教的幌子,摧残孩子。如今,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倾向越演越烈,正是由于家长们和社会上的很多人没有真正了解早教的目的。以为早期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就是要教孩子去提前做小学,甚至中学乃至大学做的事情,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开发智力对孩子的发展来说固然重要,但是决定孩子将来在社会上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是他的品性。孩子能以健康的心态、愉悦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参与到将来的社会生活中去,以及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比优秀的成绩更重要。对0-6岁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教育,根本目的在于:为孩子的终生可持续发展而奠基。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今天学了什么,而是要想着今天教的这些东西,在10年后、20年后、30年后、50年后,甚至70年后、90年后对孩子们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因此,本着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幼儿教育应该在培养个性品质上多下功夫,它包括:01发展基本的生存能力生存能力包括吃、喝、拉、撒、睡、穿、梳、戴、抹、卫生、劳动、整理共12个方面,缺一不可。生活当中,有些孩子就是缺少这种基本的生存能力。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工作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人问:为什么不教孩子喝水?各位家长,你们家孩子到6岁才开始学喝水吗?后来,我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不会喝水是因为家长或者幼儿园没教对。一个人在什么时候需要喝水,渴了喝?不对。渴了才喝,饿了才吃,憋了才排,累了才歇,困了才睡,胖了才减,病了才去看,这7种状态下,身体已经透支了,身体的细胞已经受到损伤。所以,作为家长必须要教孩子及时补水。幼儿园喝水一般都是集体进水,上午10:20,小朋友们坐成一排,老师给每个人的水杯里装满水,要求大家喝完;到下午3:20,再喝一次水。如果到了幼儿园大班还没有教会孩子主动喝水,等到上小学,当然需要老师组织喝水,然而小学老师是不会组织的。再以“抹”为例,“抹”就是抹香香。冬天和春天的时候,尤其在北方,皮肤一定要抹一点防护性的东西,否则风一吹,就会皲裂。所以,我们一定要教孩子做好自己的防护。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护肤品就是2块钱一袋的宝宝霜,家长们不必买几十块、上百块的产品给孩子抹,孩子需要油性的东西,那些粉性的不管用。有些妈妈会把自己抹的东西也给姑娘抹一抹,导致孩子学前就开始有发育的现象,这是因为妈妈用的产品里往往含有胎盘素、激素等,儿童是绝对不能碰的。02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想改变是非常难的事。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一定会在他上学之后向学习习惯迁移,就是说,如果在幼儿园时,他的生活习惯一塌糊涂,就不要指望将来学习习惯会好。习惯陪伴孩子一生,好习惯,是孩子终身受之不尽的财富;坏习惯,是孩子一辈子也还不完的债。泰戈尔曾说过,播种习惯,收获人生;李嘉诚说,播种习惯,成就事业。一定要在孩子6岁之前,帮他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03建立自尊和自信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在每个不同的时期都有一对矛盾。而在4到6岁,孩子处于幼儿园阶段的时候,这对矛盾是主动和内疚之间的矛盾。如果孩子各方面发展得好,他就会主动的、积极的去参与活动;发展得不好,他就会内疚退缩,对任何事物都是一种规避的态度。



让孩子学习简单保健卫生常识,教他们懂得关注自身的健康,加强体育锻炼,健康的体魄会让孩子一生受益。08发展认知能力认知包括激发孩子好奇探索、乐于学习的动机,丰富个性化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促进孩子发展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真正的符合国家规矩的幼儿园,务必是沿着这五大领域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早期教育应当立足长远,避免急功近利。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面所说的: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促进孩子感官和运动能力发展,形成和发展语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品质,了解社会规则,促进身体和人格健康发展。家长们一定要端正早教目的,正确引导孩子成长,让早期教育回归到一种纯真的、全面发展的本位上来,为孩子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