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婴儿会害怕陌生人?

文 / 启加家庭教育
2020-05-06 16:01
图片来源:启加家庭教育APP

在心理学上,人们将婴幼儿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害怕反应称为怯生。过去有一段时间,人们认为怯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许多研究表明,怯生与依恋不同,它既不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普遍存在的。对陌生人的害怕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陌生人的行为特点、儿童所在的环境、儿童发展的状况,等等。怯生不是突然发生的,它与微笑一样是一个逐渐显露的过程。出生头几周的怕主要依赖内部生物因素,以后转向外部事物。4个月的婴儿对陌生人也笑,只是比对母亲笑得要少。

他们不害怕陌生人。并对新奇的对象显示出极大的兴趣。4~5个月的婴儿注视陌生人的时间要多于注视熟悉人的时间。婴儿有一个来回注视比较陌生人的脸和熟悉者的脸的比较期。约到5~7个月时,婴儿见到陌生人往往会出现一种严肃的表情,7~9个月见到陌生人时就感到苦恼了。并不是所有得婴儿见到陌生人都会害怕,婴幼儿怯生的发生取决于很多因素,这些因素有:

1. 父母是否在场。如果父母抱着孩子,这时即使陌生人进来,对孩子影响不大。但如果母亲与婴儿有一定的距离,那么久可能产生害怕。

2. 环境的熟悉性。如果自己家里进来一个陌生人,那么他们几乎没有怯生的反应,而婴儿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这时陌生人走进来,有50%的婴儿会产生害怕。

3. 陌生人的特点。婴儿并不是对所有的陌生人都会感到害怕,他们对陌生的儿童的反应与对陌生成人的反应完全不同,他们会对陌生的儿童产生积极温和的反应,而对陌生成人感到害怕。此外,脸部特征也是婴儿害怕陌生人的重要线索。

4. 抚养者的多少。如果婴儿只由母亲一个人来抚养,那么他所产生的害怕的程度可能比由许多成人抚养的婴儿要高。在托儿所抚养的婴儿与在家里抚养的婴儿相比,前者比后者怯生的少。

5. 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与母亲的关系越亲密,婴儿见到陌生人越害怕。

6. 婴儿接受刺激的多少。婴儿平时获得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越多,越不容易怯生,这是因为儿童已习惯于接受各种刺激,所以即使陌生人出现,他们也不觉得新奇,因而不太容易产生害怕的情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