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你的孩子,缺的不是“学区房”,而是书房

作者:windy天意晚晴 02-22阅读:3133次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我在读《让你的书房成为孩子的“学区房”》。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

是呀,装修再豪华的学区房,也不如一间温馨的书房,一对陪孩子读书的父母。在如今这个拼教育资源的时代,你努力的方向真的正确吗?


最好的教育不是物质,是精神

我们常常以为最好的教育,金钱才能给。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拼命攒钱买学区房。因为我们想送他去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

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我们不让他有片刻喘息,不停地让他在各大辅导机构和艺术培训机构穿梭,我们以为这样就能把他培养成优秀的孩子。

可谁知,金钱花了不少,效果却不咋地。

当我们哀叹孩子不争气,把责任推给学校的时候,却没有认真想想,你家庭教育做得如何。

正如书中的观点,再好的学区房,也不及你家的一间书房。甚至不需要太大的空间,有一个小小的图书角就够了。

这个小小的空间,可以阅读、学习、亲子。看似不起眼,却能决定孩子一生的走向。

我早在儿子一岁的时候,就为他准备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我们很多亲子时光都是他坐在我怀里听我讲绘本故事。如今,他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远超同龄人。

更重要的是,我帮他培养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爱读书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很差。更何况这种亲子共读,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

其实,真的不必追求所谓的“学区房”,不如在自己家里给孩子打造一个“书房”。充分利用好这间书房,效果绝不会比学区房差。

最好的教育不看标签,看原因

我们最爱给孩子“贴标签”。

比如,你费劲心机给孩子买了书,可孩子不喜欢看,你就说“我的孩子不爱读书”。

比如,孩子干什么事都磨磨蹭蹭,你说“我的孩子是个慢性子,没办法”。

比如,孩子常常丢三落四,作业题也是因为不够认真而出错,你说“我的孩子就是太马虎”。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我们总给孩子强行“贴标签”。

解决孩子的问题,最重要的不是看表面,而应该寻找原因。

你给孩子买书,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吗?你爱看的书,你认为孩子该看的书,或许并不是孩子喜欢的类型。你不是帮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而是抹杀了他阅读的兴趣。

孩子干事磨蹭,不是因为他天生慢性子,很可能是因为自制力太差。

孩子马虎,并不是个简单的缺点和借口,很可能是专注力不足。

所以说,那些所谓的标签,提醒我们的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书中就孩子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对策。

学霸型孩子的共性特征有:善于自我管理、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爱学习也爱生活。

对于那些看似很努力,却成绩平平的孩子提出的建议是: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情、专心做好眼前的事情、劳逸结合。

也有一些自我克制的技巧:心理暗示、积极补偿、注意力转移等等。

最好的教育,不是把孩子推给学校,孩子出现问题,就说他本来就是这样。最好的教育,需要我们去发现问题,去分析原因,去做适当的引导。

家庭教育,永远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那一坏。所以,培养孩子,不要只指望重点学校,还必须依托家庭教育。

最好的教育不在说教,在熏陶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我始终坚持一个理念: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自己不爱读书,自然培养不出来爱读书的孩子。你自己不努力,怎么要求孩子去拼尽全力?家长是孩子首先模仿的对象。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跟两组家庭一起旅游,午饭时间,小甲一家人在人还没有到齐时,没有立刻拿起筷子吃饭,先去洗手;小乙一家到得晚,上来也不管其他人在不在,拿起筷子就吃,看到好吃的拼命往自己碗里装。

参观景点亦是如此。小甲一家总是按规定时间赶到集合地,而小乙一家却总是让大家等。在这样的家风之下,两个孩子长大后的性格可见窥见。

太多的家长总以为孩子全在教育,殊不知,你的苦口婆心,不如你的亲身示范。

为什么我们听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没有从心底去改变。为什么你跟孩子说的都是正确的道理,可孩子依旧做不到?你跟他再三强调,可是他却说你也是这样做的啊。

对啊,你自己做不到,凭什么要求别人做到。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执著地栽培自己。所以说,妈妈们,与其把眼光都放在孩子身上,不如先想想自己应该怎么做。

不知道怎么做的话,可以先读读书。

这本《让你的书房成为孩子的“学区房”》就是很好的选择。

喜欢文章请转发,

喜欢作者请点个关注!

如果有什么想法欢迎直接留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