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学乐器,一不留神就会陷进这4个误区! | 家有“琴童”

作者:超级育儿师 02-27阅读:950次

作者:iStage

6岁以前是孩子音乐启蒙的黄金时期。选择让孩子学习西洋乐器的家庭,往往会选择钢琴和小提琴这两种乐器入门。作为一家专门的音乐启蒙教育机构,今天我们想和各位家长朋友们聊聊,学龄前儿童西洋乐器启蒙的那些事儿。

音乐是具有相通性的,无论孩子入门时选择了什么,在学好一种乐器之后再学另外一种都会比较容易。无论是哪种乐器,乐理知识、乐感和对音乐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不断增强的。我们要培养的并不是一个只会弹奏乐器的孩子,而是一个充满音乐性(musical)的孩子。

为孩子规划乐器的启蒙,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

1、天赋

天赋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对音乐由内而外的兴趣和持之以恒的练习,才真正决定了孩子能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多远。

很多家长会在初期问老师,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天赋和潜力学下去。而事实上很多时候,老师是需要根据孩子的努力程度和家长的配合度及对孩子的尊重去判断的,这和所谓的天赋其实并不完全一致。

2、投入

钢琴属于一次性投入,一台保养得当的钢琴可以使用几十年。而小提琴则属于阶段性投入——伴随孩子身体的成长和琴艺的提升,家长大概要更换3-4把不同大小、价位的小提琴。

3、难度

钢琴入门并不难,简单的学习就可以弹出一首曲目,但是后期要提升,演奏出美妙乐章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而小提琴,入门就很难学,要凭孩子的感觉去找音准,找运弓的手感。开始学习的头2-3年一直吱吱嘎嘎地“锯木头”,考验的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更是一家人的耐心和决心。但是相比钢琴,小提琴更加的便携,孩子们的演出场合和机会也相对来说多一些。

正如前面所说,音乐是相通的,选择一种乐器入门,让孩子的乐感得以启蒙和训练,从小赋予孩子艺术的熏陶,这才是“琴童”理想的成长状态。

但实际上很多家庭在培养孩子学习乐器的过程中,都没能坚守这份初衷。那么“琴童”爸妈的心态又比较容易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在此我们也盘点了一些常见的学琴误区,希望家长朋友们可以时常反思一下自己的心态,对培养孩子音乐启蒙的一切付出,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1、考级的诱惑

学乐器的孩子的家长,有的喜欢炫耀孩子几岁就过了多少级,可是孩子究竟获得了什么呢?您对他们未来的要求,是为了追求考试级别,还是希望他能获得更好的内在音乐素养?很多孩子为了尽早国内考级的最高级,忽略基本功,技巧也没学会。离开了考试的几首曲子,依然还是那个茫然的初学者。我们更提倡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打好基本功,而不是一味追求考级,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发挥,扎实基本功。

2、艺考的诱惑

学习乐器的孩子,并不是一定要走专业艺考这唯一的一条路,你为他做的,只是在他将来可能走的路上再增加一条,也为他将来站在人群中,有一个可以自信展示的才艺,至于未来的多种可能,谁知道呢?

3、不能养成习惯

刚开始学琴,需要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练琴的习惯,这对他之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孩子还小,不会自己有“养成习惯”的概念,就需要家长的沟通和帮助,一旦习惯养成,孩子在后期学习上会越来越轻松。不可否认,练琴在很多时候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枯燥的,所以经常会出现孩子不愿意练琴。对于年龄小刚开始学习钢琴的孩子来说,每天15-20分钟的练习已经足够,且在每天练习时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如今天把一只手的音顺利弹出来,而不是去强调练多少遍。

焦虑的“监工”

家长在孩子学琴过程中的角色是很好的陪伴者、引导者和鼓励者,而不是像个监工一样逼着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或者在孩子练琴的时候在一旁玩手机。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需要父母的关注、鼓励和夸奖,由衷为他们的努力而感到欣慰和称赞。

其实正如在亲子教养中我们给予孩子的一切,都应该是无条件的爱一样,我们为孩子学琴所投入的这一切财力、时间,也应当以开发孩子智力和培养乐感为出发点。

最后,在孩子学习乐器的过程中,父母还应该注意到孩子每个发育阶段身心的变化,选择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启蒙。比如,0-6岁孩子记忆力较短暂,爸爸妈妈在陪孩子练琴和物色老师、学校的时候,就应该注意语言的简练和趣味性。以iStage为例,作为一家专业艺术启蒙学院,我们针对该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老师在授课中将语言转换成简单的歌曲,带着宝宝们抓韵脚、打节奏、记歌词,融合成了一套有趣的课程,让初次接触乐器的孩子们喜欢上音乐的律动,以加深孩子的记忆。

春节小长假已结束,相信此刻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一切,你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打拼,顾不得一刻稍歇。辛劳之余,也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够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报以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变化,科学地调整、选择艺术启蒙的素材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