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孩子的健康与饮食息息相关。家长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做一个快乐的吃货呢?“打一顿”可不是什么好办法!
说起祖国的花朵,我们得先从学龄前儿童说起。学龄前儿童是指3-6岁的儿童,处于此阶段的儿童,其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对新事物更具好奇心,观察能力也强于婴幼儿,但其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专心于一项事物。
比如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玩玩具或看动画片,且部分学龄前儿童存在有挑食的现象。所以说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营养的吸收、身体的生长发育、进食习惯、注意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作用。
1、养成自己吃饭的好习惯
5月13号国家卫计委发布了《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其中就包括了《中国儿童少年膳食指南》,而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指南第一点就提到了“自主进食不挑食、规律就餐”。父母们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买菜前,家长在给出几个有限选择的基础上,询问孩子的倾向性喜好,这样一来既能让孩子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也能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初步建立自己的饮食观念,能较好的避免孩子由于吃不到自己喜欢的食物而挑食的坏习惯。
同时注意,尽可能保证在家人的陪同下一起进食,这样能较好的培养孩子的进食兴趣和模仿能力,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孩子自主进食,比如饭吃得好下午可以多玩会玩具、睡前多讲一个故事等等。
2、合理安排正餐和加餐
个人建议父母们可以按每天三次正餐、两次加餐的餐次来给孩子安排饮食。《中国儿童少年膳食指南》中对于学龄前儿童的烹调饮食也提出了一定的建议:“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
保证食物选择多样化,有利于增进孩子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爱。日常饮食应包括谷薯类及杂豆、畜禽类、鱼虾蛋豆类、蔬菜水果类、奶制品等。加餐时可以根据营养成分的差异,给孩子吃点易消化的水果或奶类制品。
由于此阶段的儿童咀嚼能力欠佳,不建议父母经常给孩子吃较硬的、固体的整颗食物,比如花生、瓜子等。同时应让孩子少吃糖果、蜜饯等零食,使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25克,这对孩子预防肥胖、龋齿等均有益处。
3、重视亲子间的户外活动
带着孩子出去放风筝,教孩子球类运动,周末带孩子出门踏青等等都算户外活动。户外活动一方面保证了孩子充足的日晒时间,对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利于孩子骨骼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亲子间的户外活动能够增进孩子与父母间的感情交流,有益于孩子心智成长、观察力的改善、性格的健全。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家长潜移默化地会教给孩子一些诸如搭公交车给老人孕妇让座、搭车出行坐安全座椅、上自动扶梯靠右站、不乱扔垃圾等等生活细节,对孩子品行的树立也具有一定的表率作用。
说完学龄前儿童,下面轮到说说6-12岁的学龄期儿童。学龄期儿童由于系统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增多、思维活动以及用眼动脑的机会增多,对营养的需求也更热烈,但又不能无所节制,这就需要各位父母好好注意。
《中国儿童少年膳食指南》中对于学龄期儿童的饮食建议提到了“三餐合理,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保持适宜体重增长”等等关键推荐项。
细说起来主要为以下几点:
1、孩子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应该注意食不过量;
2、家长不要由于图方便而常带孩子吃些油炸食品等西式快餐,应尽量保证在家做饭就餐;
3、建议家长陪同孩子选购零食,少吃甜食、尽量不喝甜饮料;
4、保证鱼蛋奶类的摄入,增进孩子对蔬菜水果的认知与喜爱。
指南同时推荐学龄期儿童“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增加户外运动时间。”其实在今年5月初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提到了:关于各地中小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的意见。
并且对于加强学龄期儿童的安全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建议。的确,这些都是保证儿童茁壮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家长们同样要重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过度要求分数和排名,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和心理健康。休息时间多陪孩子打羽毛球、游泳、爬山、教孩子骑自行车、带孩子出去旅行等等。
最后,祝所有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小小少年们,六一儿童节快乐!未来等你们来创造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