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会有一段叛逆的时期,我们通常认为这段叛逆期就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叛逆孩子很难管,也不好管,但这也不是说明并管不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容易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缺少关注与沟通,容易在这个阶段与孩子之间生出嫌隙。所以,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都在坑孩子,于孩子而言,并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作为一名资深的班主任,接触到很多家长和孩子,也和家长们探讨与孩子之间的问题。有的家长表示,青春期的孩子很不好管,在很多事情中,他们都是,似懂非懂,可偏偏喜欢装的什么都懂似的,因为他们老是喜欢跟我们唱反调,尤其是在与他说话的时候,我们没觉得这样,他们非得那样。总让我们觉得,他们长大了不甘心委屈就犯,听我们的话。
其实,每个孩子身有叛逆问题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总会有这些症状。对我们来说,孩子的叛逆只是暂时的,孩子只有经过了这暂时的挣扎与痛苦,才会慢慢成熟,真正地去理解父母的用心。在这个时候,父母尤其要耐心地与孩子交流,要学会支持孩子,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好榜样。
实际上,孩子叛逆是好的开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对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没有把握好,可能就会害了孩子。鉴于这么多年我经历过上千个关于孩子“叛逆”的个案,有自己的心得和总结。针对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的特征也是有所想法,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其实在坑孩子,这5种千万要制止,希望各位家长可以好好看看。
另外,如果各位家长在孩子学习和教育上还有其他任何疑问,或者需要其他学习资料的,都可以通过文末的方式直接与我交流,我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免费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同时,每周都会有免费的公益课,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微信人听一下,相信一定也会有所启发!
孩子叛逆的几个特征介绍
1、盲目性
青少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学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发展,往往显得更加好动、好问、猎奇、执着。但由于心理的发展与之不相适应,思维的偏激性很大,学生往往处于一种“找不到正确的活动途径、有劲无处使”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于是,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使劲”的突破口,盲目地行动,表现得很任性。具有这种逆反心理的学生,一事当前,无论其正确与否,都盲目地加以抵制,甚至反而道而行之;凡事,无论可行还是不可行,只要他想干,就干,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遇事好感情用事,缺乏冷静的思考。
2、社会性
现在的青少年对外联系广泛,信息来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识面也较宽,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筛选。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改革时期,一些人趁机搞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也给青少年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使之产生消极情绪,而他们往往又由于理论修养不够,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能力,容易感情用事,过于偏激,产生逆反心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3、感应性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互相感应的力量,而这种具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所产生的感应作用,它对先进层来说是一种逆向拉力,对后进层来说是转化的阻力,影响着两头,具有感应性。学生往往用聪明的大脑给老师挑“刺”,给学校挑“毛病”,甚至于发展到故意捣乱,以冲撞老师为荣。他们把老师、学校对学生的每一个要求都说成没有必要,我行我素。这种逆反心理的感应性对班内影响很大,如不善加引导,会影响班级建设,妨碍学生的进步。
4、自发性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对社会存在的直接反应,它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个体间相互影响自发形成的,遇事感情上接受不了而产生一种抵解情绪造成的。没有什么人指使,也没有十分明确的指向目标,不知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往往不受约束,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只图痛快。有时看到别人那样干,也跟着干,这一从众心理是逆反心理在特定条件下自发产生的表现。
5、可变性
中学阶段,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要求意识比较强烈,但他们的观点、信念尚未形成或极不稳定,环境的诱惑力又是多种多样,所以想独立自主,一时还做不到。他们的思想不成熟、不定型、可塑性大,只要我们善于引导,是可以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实行有效的控制的。有的学生具有逆反心理,但并不是处处都逆反,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教育的作用,因势利导,逆反可以发生逆转,具有可变性。
5种父母容易养出叛逆孩子
1、“无能父母”不受欢迎
孩子: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是父母都不会。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她对我的爱好好像根本不感兴趣。其实,我很希望父母能够抽点时间陪我一起玩。而且父母对我的提问也从来不热情回答,还说我的问题很奇怪,说小孩子的话为什么这么多。
点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他们想从父母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如果父母总是一问三不知,便会使孩子感到很失望。同时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建议:为了做一个令孩子喜欢和自豪的父母,读书学习是关键。但是,同时,尽可能抽时间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语交流。毕竟父母不是完美的,总有些事情是父母不会的。也没必要为了孩子而去学这学那,要告诉孩子知识是无穷的,父母会不断的充实自己就想孩子现在做的一样。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学习新的东西。
2、“电视父母”冷淡孩子
孩子:父母一有空总坐在电视机前,对于电视连续剧是一集不落,而把我搁在一旁。父母把电视节目看得比我重。
点评:如果父母一直与电视机为伍,就会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看书和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这不仅会失去许多和孩子沟通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孩子,使得他也从小喜欢看电视,而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严重的话,自闭症和孤独症等一系列疾病也可能产生。
建议:童年很珍贵,父母有时间的话,应该多和孩子一起活动。
3、“苛刻父母”束缚孩子
孩子:父母总对我不满意,一心想把我当成一个“全能小神童”,钢琴、舞蹈、美术、体操和电脑,我学了好多,可是她还总觉得我这样没做好,那样没学好。
点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过于苛刻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而且总是说“不”。孩子经常处于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
建议:儿童天性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谁剥夺了他们这种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欢迎。切记不要过分唠叨和干预孩子,要大胆放手,让他适当自由和放纵。
4、“攀比父母”让人厌烦
孩子:“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这是有些父母经常对孩子的一句话。在大家面前,父母总喜欢把我和别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说我不好,就是表扬同事或者邻居的孩子比我强。
其实,我觉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错。
点评:对孩子的责备使得他有些不服气,甚至反感。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独特个性和自信心不利。
建议:父母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他们。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帮助他一起开发潜能。
5、“谦虚父母”压抑孩子
孩子:在客人面前,我总喜欢表现自己最拿手的长项,但父母总当着他人的面说我做得不好。
点评:在外人面前,孩子往往比较兴奋,喜欢表现,同时也不免出现一些小差错,这是正常的。可是父母却认为孩子的“人来疯”让家长丢面子,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子有方,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孩子。
建议: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比大人还强,而且心灵也比较脆弱,上述做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
孩子从小给她正确的教育,不仅培养他正确的人生观,还能让孩子从小热爱学习,每天以不定时的公益课程,超质量和风趣的教学模式,你还怕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
想要高质量和学霸各科笔记的可以再微信搜索2140825479可以得到无偿的资料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