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一言一行就像妈妈的晴雨表!当宝宝一个“ma”叫出口的时候,老母亲的心情简直开心到飞起,恨不得宣告全世界:我的娃会叫妈了!
但是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一岁多了,还是只会简单地叫“妈妈”,当妈的可就要坐立不安了,难道真的是发育有问题吗?
先别急着怀疑,宝宝说话晚,爸爸妈妈先来反省一下,自己的培养方式对不对!
1、做宝宝的榜样!
经历了宝宝第一次叫妈妈的兴奋,慢慢的,家里人就开始习惯了。于是宝宝再叫的时候,家长就没有刚开始的那种积极回应了。
现在很多爸妈又是“手机控”,反正跟宝宝讲话,他也不一定听得懂,有时间还不如多刷刷手机有意思。
宝宝出生后自带的技能只有“吮吸”,语言的启蒙是“模仿”大人说话。爸爸妈妈如果不和宝宝交流,没有给出足够的“示范”,又让宝宝从哪里去学呢!
想让宝宝早说话,要先学会把自己变成“话痨”!当宝宝发出不同的声音,那就说明宝宝要说话了,这时候我们给出的回应越积极,越能激发他交流的欲望!
平常带宝宝出门的时候,可以多给她描述一些情景,“这是一朵红色的小花”“滴滴叫的小汽车”说话的时候语速不要太快,要让宝宝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口型。
在家的时候,也可以给宝宝读读绘本,一边讲一边指着绘本上对应的图案。
有些宝宝想讲话,苦于没有学习对象,而有些宝宝想讲话,却发现自己根本没必要讲!
2、别做“翻译官”!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她女儿一岁半还不会讲话,但吃饭的时候我却发现,她娘俩的交流完全不需要语言。
宝宝“啊”一声,我朋友就知道她要吃菜了,小家伙眼神一撇,我朋友就准确地把最边上的一盘肉肉夹到她碗里。
吃完饭我认真地跟她说:“我知道为什么你女儿迟迟不肯讲话了!”
很多宝宝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东西,小手一指,家人立刻心领神会。宝宝根本不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需求,干嘛还要花力气去学讲话呢。
首先得想学,才能去学,你已经把他想学的欲望“扼杀”了,就别怪宝宝说话晚了。
当宝宝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度的装糊涂,“宝宝是要小皮球还是小娃娃呀?”“你想要小汽车还是小飞机呀?”等宝宝大概说出想要的东西之后再给他。
尽量用选择式对话,鼓励宝宝说出想要的东西,当宝宝达到目的以后,再次向他强调:“哦~原来你要的是小飞机啊!”这样就会加深他的印象,下次容易说出口。
不过妈妈们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回答多次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宝宝容易大哭大闹,影响积极性。
3、聪明宝宝是夸出来的!
当妈的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是最出色的,看着别人家孩子说话朗朗上口,很多妈妈就会表现得非常焦急。有时候四五遍教下来,宝宝还学不会,忍不住就会训斥:“你怎么这么笨!”
大人焦虑的心态会给宝宝增加心理负担,产生压力,越着急想说,越是说不好。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家长的耐心是宝宝最大的鼓励。
聪明宝宝是夸出来的,宝宝学说话,慢慢来,比较快!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曲线,妈妈们不要把自己的宝宝和别人的家的孩子做对比,宝宝虽小,也是有自尊心的哦!
当宝宝说的不标准的时候,不要急于纠正,先给他鼓励和回应,然后再耐心引导“杯几。”“杯子?你想说杯子对吗?说得很棒!”
宝宝学说话不能大动肝火,但也不要为了拉近和宝宝的距离,把自己也当成小宝宝哦!
4、别说“宝宝语”!
很多家长为了表达对宝宝的亲昵,总是喜欢用叠词讲话,“吃饭饭”、”喝水水“……同是当妈的那还好,其他人听到总是一地鸡皮疙瘩!
宝宝1岁半以前,适当用叠词强调没有问题,但如果一直不改,会对宝宝形成误导。以后很有可能见什么都用叠词的形式讲出来,延长语言过渡期,让宝宝迟迟不能发展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教育是要把宝宝培养成大人,而不是让大人退化成小孩!
宝宝的语言学习能力很强,她能领会我们的意思,所以我们只要正常跟宝宝讲话就好。
当然为了加深宝宝的理解,可以配上夸张的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
做好以上4件事,宝宝早说话你就做对一般了,对,一半!还有一半在宝宝身上……
5、吃错东西啦!
说话靠啥?嘴巴呀!所以锻炼宝宝的小嘴巴也是很重要的!
有很多妈妈都喜欢把宝宝的辅食做得很精细,生怕宝宝噎到,宝宝稍微有点“反胃”的症状,就要放到辅食机里再搅打一遍。
当宝宝无法吞咽下某个食物,她身体的吞咽反射就会被激发,出现“噎着”的现象,这其实是自我保护的表现。
口腔的主要功能是进食与发音的发展,这都需要口部肌肉动作的协调。过于精细的辅食会剥夺宝宝锻炼咀嚼能力的机会。
咀嚼肌得不到锻炼,上下颌骨及肌肉功能发育差,会影响宝宝语音的清晰、日后的构音和语言发育。
宝宝的成长是环环相扣的,正确是时间就应该吃正确的食物!
不同月龄的推荐辅食形状,建议妈妈们收藏好。
虽然已经再三强调了,但黄妈忍不住还是要啰嗦几句!
宝宝真没你想的那么脆弱,咱们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为一时的保护,而让宝宝失去“表达”的权利!
6、自检表!
对照以上五点,爸爸妈妈赶紧算算自己能打几分呢。
另外黄妈在这里附上宝宝语言发展的7个阶段,爸爸妈妈们可以对照看看自家宝宝的情况。
特别提醒:表格内容仅供参考!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成长特点,发育晚的宝宝与发育早的宝宝相比,有4-6个月的差异很正常。如果超过这个时限,家长就要多加注意了!
黄妈说
参考自检表,如果宝宝没有达标,妈妈们也不要紧张。发育晚的宝宝与发育早的宝宝相比,有4-6个月的差异很正常。
养孩子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但也无需过渡担忧。适当干预的同时,还需要尊重每个宝宝独特的生长发育曲线。
我们常常在说要多陪伴宝宝,但黄妈更想说的是,给宝宝有效的陪伴!3岁前是培养宝宝说话的最佳时期,此时打好基础,对宝宝今后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培养孩子远比怀胎十月更长更难,不消极对待,不拔苗助长,适度“浇灌”,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