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着后一放下就醒?这 4 个办法可以帮到你哦!

作者:豌豆妈妈育儿 04-02阅读:5564次

自从有了孩子,我就再也没和爱人一起出去看过电影;

自从有了孩子,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开车出去旅游了;

自从有了孩子,我在逛街的时候都会仔细的算着时间!

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最痛苦的!对很多父母来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家里有一个「睡渣宝宝」!

睡渣有很多种,比如不肯入睡的,比如频繁夜醒喝奶的,比如一定要在特定环境下才能睡着的!

当然,还有一种睡渣,在我们的怀里看似睡着,却在我们将他放在床面的那一刻突然睁大眼睛看着我们!

这就是困扰了无数家长的「落地醒」款睡渣宝宝!

1.你怎么又醒了?

曾经我家小团子也是一个沾床就醒的小睡渣,每次在我和团子妈的怀里,总是睡得那么安详,时不时嘴角还露出一点可爱的笑容。

那一刻,总感觉自己怀里抱着一个天使!

只不过,所有美好的事情都在把他放下的一刹那被统统打破!只要我把他从臂弯里放到床上、沙发上、爬行垫上……总之,只要离开我的身体,他总能像一个雷达一样,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位置改变!

而我能做的,就是再一次把他抱起,再花上一点时间,再一次把他哄睡着!

而当我再一次要把他放下的时候,我就会变得提心吊胆!以至于我长期在「放与不放」之间要纠结很长时间!

放心吧,担心他又会突然醒来;不放下吧,总不能一直这么抱着吧!

2.宝宝为什么会出现「落地醒」

应该说,落地醒在1岁以内的宝宝身上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我粗略数了一下,在我的公众号后台,近1个月之内,「落地醒」相关的提问一共出现27次!

残酷的现实逼迫我不得不写一篇文章来剖析一下这个令人抓狂的现象了!

而宝宝之所以出现落地醒,一般都与以下3个原因相关。

前庭功能的不成熟:想象一下,我们在放下宝宝的时候是不是很难做到将宝宝的「头和脚」完全同步的平放到床面上?

嗯,其实这不仅是很难做到!这应该就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

那么,在这个时候,宝宝的身体位置平衡就会被打破!而偏偏在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内耳前庭功能发育又不是很完善,轻微的位置改变和平衡缺失,都有可能导致宝宝被惊醒!

宝宝缺乏安全感:当我们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生活了整整9个多月以后,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个虽然略显狭小、但是却能将我们紧紧包裹住并提供安全感的地方。

突然有一天,你出来了!你脱离了那个狭小的环境,开始睡在了一张宽大的婴儿床上!

你是不是觉得很完美!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就像我们习惯了自己家里的环境之后,如果突然将你抛到一个空无一人的荒野里,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安全感的缺失!

惊跳反射:大多数的小婴儿,都会出现惊跳反射的情况!但是呢,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这本质上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还没有完全退化的生理反射!

大家仔细看一下,宝宝在发生惊跳反射时,紧缩住手脚的样子像不像动物幼崽受到惊吓时抱住妈妈身体的样子!

只不过,惊跳反射虽然不是病,却也会让宝宝因此而被惊醒!

3.学会这 4 招,应对宝宝「落地醒」

轻轻的放下:在放下宝宝的时候,不要一下就把宝宝整个放到床上。妈妈要弯下腰轻轻地将宝宝放在床上,过程中尽量让宝宝继续贴在胸前。并且要先将宝宝的小屁股放在床上,然后放腿,最后再放头。

将宝宝在床上放平后,妈妈的手和胳膊从宝宝的颈部后面抽出来时要轻、慢,以免动作过快让宝宝醒来。之后,妈妈可以用两只手轻轻按着宝宝的身体,让宝宝产生还在妈妈怀里的感觉。

几分钟后,妈妈再慢慢把手抬起来,用叠起来的小毯子轻轻压住宝宝上身,以免宝宝因为惊跳反射醒来。然后配合下面的「呼吸引导」,一般情况下都能搞定,让宝宝进入梦乡。

呼吸引导:当被抱着时,宝宝感觉暖和,离爸爸妈妈近,能听到爸爸妈妈的呼吸声,会让他很有安全感。放到床上时,一方面褥子和被子肯定比妈妈的怀抱凉,另一方面离爸爸妈妈远一点儿,宝宝的安全感不足。

因此,我们在把宝宝放下前,可以先把被窝弄热乎了。放下后,我们不要马上离开,轻轻拢住他的手脚,不让他动得太欢。

也可以把头凑近宝宝的耳边,舒缓地呼吸,让宝宝感受到爸爸妈妈依然在身边,他就会觉得踏实,再拍拍他,宝宝很快就会入睡。

防惊跳睡袋:将宝宝放在睡袋里,除了保暖、防止窒息以外,其实也具备了给宝宝提供一个类似于母体环境的功能。

这样的做法,可以缓解他的不安全感;同时,也能给他提供一个比较温暖的环境。

延长安抚时间:继续沿用现在的哄睡方法,但要持续更长的时间,直到宝宝已经过了浅层睡眠进入了深层睡眠(你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来判断宝宝是否仍在浅层睡眠,例如脸上有表情、小拳头紧握等)。

如果是母乳喂养,可以陪宝宝一起躺在你的床上;如果是人工喂养,可以坐在摇椅上,直到你发现宝宝所有浅层睡眠的迹象都消失,真正进入深层睡眠。

当宝宝表现出这些特征时,你就可以把他放下了,放下时记得也要遵循前面说的「呼吸引导」。

4.写在最后

关于婴幼儿睡眠的书籍、科普文应该说已经非常全面了,很多妈妈也都在很努力地去学习、实操!然而,在有些时候,实践出来的效果真的是不尽如人意。

这个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诉自己「没事,我宝宝的需求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