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资源向艺体类教育倾斜。随着机构的发展,艺体教育效果外化的难题越来越凸显,应试教育的结果用分数说话,效果很直观。那艺体教育的效果如何量化,呈现给家长?而素质教育的效果是否呈现给家长,直接关系到家长的满意度和续费率,决定学校的发展。
今天就和校长朋友们分享,如何从教学产品的角度,将艺体教育的内涵具象化地呈现出来。
2018年最新教育用户群体调研显示,80、90后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心理素质、综合素质以及品格的培养,这恰恰是艺体教育的功能所在。艺体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主要有三个层面:技能、德育、思维。不少学校花很多心思在学生的技能外化上,却忽略了家长更为看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层次分梯度”,有利于实现效果外化升级。
第一梯度:知识技能外化
知识是最容易获得的,技能需要通过训练持续提升,比如孩子学习钢琴时的乐理知识,学习美术时的色彩搭配,学习跆拳道时的脚法等等,这些都是技能。
知识技能外化的常见方式有比赛、考级成绩、公开课、课堂照片、视频等等,这也是很多培训机构惯用的方式。这些集中在知识和技能层面的外化固然重要,但却不能直击家长的需求和痛点。
第二梯度:德育效果外化
德育是在知识技能目标基础上的升华。艺体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孩子的情感、审美、意志品质、思想品格塑造有重要意义,德育贯穿在孩子艺体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次课程的活动,孩子都在收获点滴的成长。如何将孩子成长的瞬间呈现出来,可以在教学产品设计上以此为导向下功夫。
以跆拳道为例,跆拳道不仅能让孩子强身健体,更能学习礼仪,养成坚韧不拔的品格,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呢?有没有可能将这些品质进行课程的升华?比如孩子在练习跆拳道劈板的时候,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在木板上,写上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如拖延、懒散、粗心等,鼓励孩子克服这些陋习,然后让孩子踢板,并让孩子写一份自己在这个过程的体验和感受。这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过程,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跆拳道的一系列训练,培养其克服问题和困难的能力,老师及时鼓励,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这个过程孩子收获了自信、勇气以及自我成长。
这个教学过程无论是用视频还是公开课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家长的直观感受和体验都是很震撼的。其他素质类课程都可以参考这个思路,在德育上结合课程的功能,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实感呈现学习的效果。
第三梯度,思维效果外化
德育是一个过程,思维和态度的转变更是孩子成长和成熟的标志。艺体教育能促进潜能和天赋唤醒、打开孩子视野,使孩子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而促进其思维发展。比如学习了钢琴的孩子,思维和情感更丰富和细腻,更能体察自己和别人的感受。
中国文化对情绪和情感的表达比较含蓄,父母很少对孩子说“我爱你”,孩子也学不会对家长表达自己的爱。而艺术本身就是情绪的表达方式,在钢琴教学时,情感可以自然地融入和流露,比如在孩子学习《大海》弹奏的时候,引导孩子体验那种对妈妈深刻的爱和依恋,让孩子饱含情感地学习这个曲目,并在之后完成一段弹奏钢琴的后和妈妈关系的感悟文字,通过信件和卡片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这个过程就让孩子经历艺术熏陶的同时,引导孩子对情感进行深层次的体验,从而实现孩子情绪和思维的培养。
能做到知识和技能外化的培训机构不在少数,但做好了德育效果外化和思维外化的机构就不多了,这恰恰是艺体对孩子塑造的优势所在,是应试教育无法替代的。做好了课程三个梯度的效果外化,就能打造学校的竞争力,使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久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