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屎把尿会伤害孩子的颈椎!4招训练宝宝自主排便

作者:童年密码 04-29阅读:1482次

家里新添了宝宝,宝妈不忍心打断儿子睡眠,决定不把尿。

而奶奶说:“孩子越早把尿越好,可以从小养成定时排尿的好习惯。小时候不把尿,长大了老尿床。”

相信大部分被把尿的宝宝家里,一定有一个这样自认经验丰富的老人,他觉得你小时候、你爸小时候、她小时候都是这么带大的......所以很多老人甚至从你的娃一出生起就开始“嘘嘘”~

可是,我们小时候是这么做的,就真是对的么?听听专业医生怎么说。

01

把屎把尿到底对不对?

把便(屎+尿),这个真不对!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玉玮在微博上指出,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

1岁以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

太早把尿,不仅不能帮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多多:

1对宝宝的脊椎不好

新生儿的脊柱尚未定型,如果把尿姿势不正确,就会增加骨骼发育不良的风险,发生脊柱侧弯、驼背等情况,影响宝宝一生的健康。

回想一下宝宝被把尿时的姿势:身子被架在大人的双手和上半身之间,宝宝身体没有多少力气就会不断下滑,屁屁就不断被扯着。

那些不讲科学,坚持过往经验论的人们,答应我,自己先找个双杠试试这个姿势好吗?

2宝宝的括约肌得不到锻炼,反而易尿

排尿过勤会影响膀胱功能的成熟,使宝宝很难憋住尿,反而容易尿频。

3、容易造成婴儿脱肛、肛裂等现象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也指出,局部频繁把便,婴儿会频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也就是脱肛。

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这又容易引发肛裂。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也有一定的关系。

02

不把尿,孩子更早学会自主便尿

晚上穿纸尿裤睡觉的孩子,很多在2岁前后甚至更早就能够控制夜尿,或者整夜憋尿到早上。而夜里把尿的孩子,2岁时多数还需要烦劳父母半夜起来把尿。

不把尿的孩子,更是普遍较早开始主动告知便尿,较早开始会使用尿盆,或蹲下尿尿。

这是因为不把尿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是依据便意来排尿的,所以对便意的掌握比较好。而过多把尿的孩子,始终在根据便意排尿和根据把尿动作排尿之间被混淆,对便意的掌握很差。

03

怎样训练宝宝自主排便?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指出,孩子能够接受排便训练的前提是:

①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

②对坐便器和排便产生联系。

③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

一般来说,宝宝长到1岁半以后,都能灵活地坐、站、走、蹲、起,这说明他们的肌肉、神经已有了一定的发育,加之宝宝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时开始训练坐便如厕比较合适。

由于大小便控制肌肉不同,难易程度不同,所以宝宝学会控制大小便的通常顺序是:夜间的大便控制 → 白天的大便控制 → 白天的小便控制 → 夜间的小便控制。

1、灌输如厕观念

上厕所的观念如何灌输给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言传身教。可以让家中的同性成年人如厕的时候带上宝宝,一边说一边做。

2、分清大小便的感觉

小便通常伴随大便一起出现,但是宝宝在开始时很难分清这两者的区别。一旦大便训练开始,大多数孩子(特别是小女孩)会非常迅速地分清这两者的区别。

小男孩刚开始通常会蹲着尿尿,然后当他们看到年龄稍大的男孩或者爸爸怎么做之后,会逐渐变成站着尿尿。

3、鼓励宝宝使用坐便

① 准备一个儿童专用坐便器,放在宝宝的房间或者卫生间。

初的几周,让孩子不必脱衣服,坐在儿童专用坐便器上,告诉宝宝坐便器是干啥的,什么时候用。

③ 当孩子心甘情愿做在坐便器上之后,可以开始尝试取下尿布,让宝宝坐在坐便器上方便。记住要向宝宝示范如何将双脚牢牢地固定在地上,这在孩子大便的时候非常重要。

④ 在孩子适应这种模式以后,在他蹲坐好后换下尿布,然后将尿布上的排泄物扔进身下的坐便器里,这样就能让孩子领会这把“椅子”的真正用途。

4、午睡及夜间的如厕训练

在宝宝能够熟练使用坐便器之后,可以鼓励孩子入睡前或者一睡醒就马上使用坐便器。

晚上不要使用日用的普通尿片,换成常规幼儿训练裤或一次性幼儿训练裤,让孩子能够感受辨别出差异。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次,把尿把便对宝宝脊柱、肛门括约肌、髋关节和心理发育都不好,不建议给宝宝把便把尿。

宝宝1岁半以后具备了自主尿便的调节,才可进行正确的如厕训练。

现在,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