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忧郁造成的问题,整个社会都要付出很多代价

作者:亲子天下 08-18阅读:4844次

"

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搜寻公众号 "亲子天下"(微信 ID:cn-parenting)关注

“跟过去我们那个年代比起来,孩子吃穿不愁,到底还有啥好忧郁的?”然而,青少年自杀、忧郁症比率逐年升高,这是我们不能轻忽的现象。当一个人的內心长期处在挫折又说不出口的狀态,终将导致愤怒,而愤怒到极点,不是伤害自己就是伤害别人。

身体的病,很容易被父母察觉,但心里的病,却是父母需要再学习的。预防心理生病就如同预防身体生病,需要从小为孩子打造强大的心理免疫力。


青少忧郁造成的问题,整个社会都要付出很多代价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有忧郁的倾向但还没到真正的生病,孩子会展现出一些状况,若父母能适时的给予正确的援手,可以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风暴。

作者简介:杨俐容

台大心理学研究所毕业,从事过儿童、青少年、婚姻咨商工作,目前致力于社区营造、学童EQ教育与普罗大众心理学教育工作,也是《亲子天下》创刊之始便深受好评的“家有青少年”驻站专栏作家。著有《情绪教养,从家庭开始》、《提升亲子EQ三部曲》、《EQ武功秘籍》全套四册、《EQ家庭》、《EQ学园:好人气养成班》等,译有《皮亚杰》。


忧郁症就是心里生病了,或是还没到真正的生病,但是心里开始有状况。就像身体的病,当我们对疾病越了解,就越知道什么状况下细菌、病毒会多;心理的冲击、压力大的时候,再健康的人也容易生病。

但是,体质强健的人,在同样的冲击下,相对的病情可能比较轻、比较快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力够强大。而身体要健康,我们要有一些健康知识,营养要均衡、作息要正常,其实心理的健康也是相同的。

青少年为什么忧郁症比例比小学高,因为他外在的压力和冲击是比较大的。这是不能忽视的现实世界。

强化心理素质、减少有毒的压力

父母和老师可以做两件事,一个是从小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健全的心理机制、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也就是增强孩子的心理免疫力;第二个就是要去留意,他的环境虽然不必是无菌的,但不可以是过浓的压力事件、情绪事件。

在青春期之前,我们可以强健他们的心理素质。

若把冲击当成细菌,他若能预先知道、理解,原来青春期不只有自己、别的同学也都会面临到一些冲击,遇到像“友谊背叛”等等在青春期特别多的课题,冲击就会小一点,因为知道原来我并不孤单。

就像我们用“勤洗手”来预防一般疾病,若能经常给孩子心理建设,是不是就可以降低冲击事件?让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就能有健康的体魄。

青春期能磨练孩子的心性,不必刻意去避开“病毒、细菌”,但是你要知道,当他的环境太多病毒、细菌时,是不恰当的。所以父母和老师仍然必须努力提供孩子一个比较有利于身体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青春期你不能只是防止他生病,也要想办法让他强壮,如果把孩子丢到一个都是毒气的环境,你叫他怎么强壮?

我们知道事件会引发情绪,像是朋友不理我了、考试不如预期、不受父母认可等,会引发孩子异常的行为,例如睡不着、吃不好或嗜睡、自我处罚,你已经看到行为了,才惊觉他有问题。若我们平常对孩子的情绪没有理解、没有关注,就无法在“潜伏期”提早发现。

该如何给孩子“注射”强大的心理预防针?以下四剂给大家参考:

第一剂 情绪整理

若孩子从事件到产生情绪的时候,已经有一些调节了,就算这个事件让他很挫败,但不会那么的痛苦、那么失落,“我有能力调节,即使我很悲伤,我也有办法复原。”如果这里有复原、有调节,他的行为或许会缩一下,但不会到太严重的状态,我把这一整块叫做“情绪整理”。

第二剂 务实的自信

所有的研究都发现,一个孩子如果对自己的自信、自我认知、自我概念比较健康,同样的压力进来,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小。

很多孩子走到忧郁症,都是无法描述情绪,他常常是“说不上来”,所有的悲伤说不出来、所有的讨厌说不上来、情绪也表达不出来,最后都变成另外一种挫折。

挫折就是导致愤怒,愤怒到极点,不是伤害自己就是伤害别人。所以我们很强调要建立孩子“好的”、“健康的自我概念”。

第三剂 人际关系

有的孩子在人际上比较困难,但从情商教育上来看,后天有很大的机会可以去帮助他,改善他的社交技巧和跟人的互动。如果他有好的人际关系,碰到冲击的时候,只要有人际支撑,情绪就可以受到调节。

第四剂 调整路径的能力

孩子生病的来源、环境,是一定要改善的。

有很多青少年面对的事件、压力和课题,各方面来说就是没有系统化的去培育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等到出问题了,才不得不正视。

但因为孩子错误的路径已经走了很多次,你突然要来教他走正确的路,他不可能马上就会,他会需要很多次的适应,我们必须先让旧有的路消失,才能建立新的道路。

因此,建议从幼儿期开始正视孩子的情绪教育。

“预防教育”,从幼儿就应该要做了

幼儿这个阶段,孩子在情绪上的能力和素质,其实是需要刻意去培养的,但我们很多都没有做。

我们常常等到孩子闹情绪了、和别人吵架了,或在那边“哭闹惹事”,我们才去处理。所以“预防教育”,从幼儿就应该要做了。

很多研究都发现,孩子自己也可以系统化的学习很多东西。

当然,父母和老师对幼儿来讲影响还是很大,所以父母和老师如果也能够同步学习,知道怎么响应孩子的情绪、知道什么样的关系会支撑孩子发展好的心理素质。

到小学,我们应该要在幼儿发展的基础上去拓展。

孩子会学更多的“自我调节”,或对于自我概念、人际沟通,他都会有更成熟技巧的展现或更丰富的概念。

青春期,我觉得要加上对青春期特性的理解,因为他们有很多的冲击来自于青春期的特性,像是“为什么特别在意别人看我”。所以即使你小学打点得很好,但青春期很可能还是会来乱一场,幸好之前的基础是有帮助的。

如果我先知道我要走的这段路、这段旅程比较混乱、会有乱流,你就会先做准备,不要在乱流的时候喝咖啡,就不会泼得满身。所以就算孩子会面对比较多的风暴,但他们是可以度过的,甚至可以从里面汲取养分。


青少忧郁造成的问题,整个社会都要付出很多代价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上一代父母不知道的事:理解“人”是怎么回事

很多父母最大的难处是,我们过去真的是不知道,原来“人”是长这个样子。我必须说,这是我们过去欠缺对于人的认知。

我常讲我们是“情盲”,我们对情绪不了解。

过去反正(心灵)没有太强壮,你也还可以活得不错,但现在就是真的压力大、冲击多。

所以父母因为看到孩子在这个时代面临这些,他们必定要更真实的、更谦卑的去理解“人”是怎么回事。家长如果能提早发现孩子的情绪状态、及时给予辅导,就能避免走到忧郁症。更好的做法是,及早预防,很多孩子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除非是非常单纯、极少数的由“生理性”造成的青少年忧郁症,通常都是有事件发生,有压力才会产生后续,不能只用药。面对这些事件,怎么处理、怎么观看自己的状态、早一点呼喊、求救,就是需要教的。

父母和老师要同步,你给孩子的环境,若是不利、充满病毒,却要他身强体壮,他也会觉得很辛苦。

所以青春期因为自己本来就有很多课题要面对,加上在华人的社会里面,初、高中这六年,本来就是个超高压力的阶段,那到底哪些压力其实不是这个阶段“必要的”?什么是对青少年最适当的压力,可以帮助他们成长,比较不会折伤他们的心理健康?这个是我觉得是大人要同步思考,或者让孩子有能力做选择和判断。


青少忧郁造成的问题,整个社会都要付出很多代价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警觉、知识、技巧环环相扣

前几天有个志工回馈给我们,他给孩子上情商课。有一天,他在站导护,有个人高马大的孩子就跟他打招呼,跟他说,“情商妈妈我要特别谢谢你,你小学教我的东西,让我在中学度过一个非常大的危机。”

所以预防有没有用?有的。

我们没有办法帮助孩子躲过一些生命中必然的挑战,但是因为你提供给他的这些预防,增强了他的心理素质、提升心理的强度,他就比较有能力去面对和走过青春期情绪风暴,虽然那个过程还是难受的。

我们在推情商教育,不只是为了带课程给孩子,同时也要唤起更多大人的关注,我们要一起为孩子稍微把这个世界调回来,让世界更适合他们人格、心理健康的发展,要不然这个世界真的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忧郁造成的问题,不只自杀,有些会去伤害别人,整个社会都要付出很多代价。

最重要的是“人”要改变,当他改变成更有心理强度,当有压力事件来的时候,他会转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去因应。

但是我们要帮助孩子改变,大人一定要先改变,改变最难的就是“警觉”,我觉得要怎么去“唤醒”,让父母、老师去感受、去认知到,这对我们的小孩和教育是很重要的课题。

我常笑说,我们教孩子一加一等于二,他会了就会了,你就觉得教育很有效,可是,情绪、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这样,你教了明明是有效,孩子的素质有提升,但如果他的周遭压力太大,导致他还是退缩,然而退缩的幅度是少了一点的,但大家不会认为这是“有效”的。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情商教育,其实感受它有在“发酵”。我最近遇到太多不管是医疗体系、心智发展迟缓等等领域,都开始注意到所谓的情绪学习,也把预防的概念放更多进去,这就是一个“唤醒”。

所以我觉得,至少这个世界要先“自觉”学校辅导人力不够,需要家长进去帮忙。

所以第一个当然还是要唤醒“警觉”,第二个要给他们“知识”和“技巧”,如果你有知识在支撑,你就会知道这些技巧有帮助、在什么状况下最有效,就不会只是把它当止痛剂在用。只要这三个环节一起,我们就能看到很可喜的结果。(采访/宾静荪;逐字稿整理/苏逸涵)

★版权所有,转载请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cn-par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