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妈原创)坑爹的开口茶(二):钩藤、牛黄

作者:梧桐妈妈大小宝 09-15阅读:5622次

原创作者:梧桐妈妈大小宝

梧桐妈妈大小宝是一位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曾任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师从孙时进教授,主攻儿童心理学。著《夏娃的困惑》丛书。希望接地气地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及切身养育体会,让妈妈们真正感到育儿的乐趣和幸福。史上最为来势汹汹的育儿谣言粉碎机,誓当育儿界的方舟子,宝宝健康的卫道士!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水印未删,如有侵权,请告知更改!深表感谢和歉意!

继上篇的开口茶之黄连甘草(桐妈原创)坑爹的开口茶(一):黄连、甘草,我们今天继续来说说钩藤、牛黄!

3

钩藤

钩藤也经常用来泡茶给孩子喝。有些地区,宝宝一出生就给他喝钩藤茶,称作“开口茶”,希望去“胎毒”,败火热,助消化,通利大小便,止啼哭,防抽搐(惊风)……有些地区“钩藤茶”是一种复方制剂,去药店说想抓点药给新生儿吃,他们会熟练地抓上几味药,比如钩藤、蝉蜕、木通、大黄、黄连、僵蚕、茯苓、金银花、陈皮等,不用称量就放进药袋。

我们刚才了解到,木通伤肾,黄连、大黄伤肠胃,下面还会简单提到特别毒的僵蚕,给新生宝宝吃是非常愚昧的行为。那这神秘的钩藤,又是何方神圣?为什么会有这些作用?

钩藤,又名勾藤、钓藤、吊藤、藤钩子、钓钩藤、双钩藤、莺爪风、嫩钩钩、金钩藤、挂钩藤、钩丁、倒挂金钩、钩耳,为茜草科藤本植物大叶钩藤的带钩茎枝,入药历史非常悠久。中医认为它能“清热镇惊、平肝熄风、活血通络”,“性微凉”,可治疗“惊痫抽搐,头目眩晕”等疾病,“跌打损伤”等疼痛性疾病也会用它来止痛。而且因其毒性低,药效和缓,能“清热利湿(退黄)、止惊、健脾胃(治孩子不吃饭)、止泻、祛痘”,还能治疗“盘肠内钓”(推测是肠绞痛),都是婴幼儿常见病,于是经常拿来给孩子喝。很多著名的中医大师都在自己书中记录了这味药物。陶弘景将其视为小儿专用药,“疗小儿,不入余方。” 宋朝钱乙先生(字仲阳,宋代著名儿科医生,写了不少有关婴幼儿治疗的典籍)说:“钧藤,温、平、无毒,婴科珍之。”还有中医会将它开给孕妇吃,认为它的降压、“止惊”作用,对妊娠子痫也有效果。

这么好?你可能会担忧疑惑,那它是怎样起的这些作用?有毒吗?且听梧桐妈妈细细道来。

现代医学已经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钩藤煎剂中主要含钩藤碱、异钩藤碱等成分,果真有以下几个功效:

1

镇静、止痫作用,也可用于止痛,称“息风止惊/痛”。动物实验证实,将钩藤煎剂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产生了明显镇静效果,但没有明显的催眠作用。这是因为其有中枢抑制作用——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了。同理,它也因此能够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癫痫、抽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某些其他精神症状。

这么一来,“熄风止惊”的效果咱们就能理解了。《本草新编》写道:“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中医说的“风”,往往指的是抽搐、瘫痪类的病症,比如“抽风”、“中风”等,其他精神神经疾病有时也会描述成“风症”,估计“疯子”一说,也由此而来。)于是,中医拿它来治疗几乎所有原因造成的抽搐,比如高热惊厥、脑缺氧、感染性脑病、严重感染导致疑似败血症寒战抽搐(败血症、大叶性肺炎、中毒性菌痢)、体液代谢紊乱等等,甚至小孩晚上啼哭得多了,原始反射比如“拥抱反射”(这是宝宝神经发育尚未晚上的缘故,一种生理现象,大约3~4个月消失)等,也拿它来压一压。也因为镇静效果,一定程度上也能用于“止痛”。对于成人,精神病躁狂症状有时也会用到钩藤,也用其治疗更年期、老年期抑郁症。

不过它起止惊作用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实验证实,在蛙、鼠身上,钩藤碱可能引起运动麻痹及呼吸抑制,在婴儿身上呢?我们不得而知,但一定要引起十二分注意。

2

降压作用,可“活血通络”,治“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目前对其降压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多半仅限于动物实验,考虑可能跟影响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活动有关,进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位于延脑),大剂量能直接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不过钩藤的降压作用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并呈现降低-上升-再降低三相变化。

前人经验认为“钩藤久煮无力,宜后下,一二沸即起。”现代实验证实,煎煮时间过久或不够(最好煎15分钟以内),的确会影响降压效果。钩及茎枝(即单钩、双钩及与其相邻之较细茎枝)降压效果较好,差别不显著,茎枝持续时间较短;老枝(无钩,直径在 0.5~2cm)降压效果很差,持续时间也很短暂。

于是,中医拿钩藤降血压,自然不难理解了。血压下降了,“头晕目眩”也跟着好了,也自然能“活血通络”。妊娠“子痫”的患者血压高,外周小血管痉挛,易抽搐,用它治疗貌似也挺合适。

3

治疗胃肠不适,如“盘肠内钓”、各种原因导致的腹泻。刚才提到,钩藤煎剂很可能在迷走神经上起作用,副交感神经倘若受到抑制,与之拮抗的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可能会增强。钩藤碱也是一种生物碱,不排除它也会像阿托品、东莨菪碱一样作用于某种受体或神经传导的某个靶部位,影响胃肠蠕动。或者仅仅是因其能抑制神经中枢,产生胃肠功能受抑制的效果。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是十分明晰。目前,离体动物实验的确发现钩藤碱能抑制离体肠管蠕动,所以它很可能存在胃肠解痉、减少蠕动的效果。

于是,中医拿钩藤来治疗小儿肠绞痛,腹泻。

4

治疗出疹性疾病,称“透疹”。如果如上述推测,钩藤煎剂作用于迷走神经系统,让与之拮抗的肾上腺素神经系统增强,有可能会改善出疹症状。这是因为肾上腺素能收缩外周血管,减少外周血流,从而减轻局部皮肤肿胀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等免疫物质供给,可以暂时缓解出疹症状,治标不治本。也很可能是因为其对植物神经的影响,依赖于血管中枢受抑制产生的降压效果呈现降低-上升-再降低三相变化。

所以,只要小孩长疹子,不管什么原因,中医都喜欢拿钩藤治一治,最常见的是小儿麻疹、水痘、风疹等等。

5

减轻发热症状,称“清热解毒”。原因不明确,其中各种生物碱成分可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发热中枢。

6

“止咳祛痰”。很可能其中成分有中枢性镇咳作用。

尽管我们目前对钩藤中的成分及其作用所知甚少,不过可以明确一点,里面含钩藤碱等成分,属于生物碱,且多为吲哚类生物碱衍生物。同属生物碱的还有谁?我们自然联想到东莨菪碱、山莨菪碱、阿托品、阿片之类。同属吲哚类生物碱的还有谁?那就是大名鼎鼎,几乎被淘汰的降压药利血平!它们最早都是从植物中发现,比如东莨菪碱、阿托品是从曼陀罗中发现的,阿片是从罂粟中发现的,利血平是从萝芙木属植物中发现的。阿托品、东莨菪碱、利血平都曾被试用为麻醉药物或辅助麻醉药物(传说当年华佗麻沸散中就含有曼陀罗成分),阿片类药物至今仍广泛用做临床麻醉剂,它们都作用于交感、迷走神经系统的不同靶点,都能透过血脑屏障在中枢起作用,效果各异,有些还相互拮抗。我们知道东莨菪碱、阿托品能抑制肠蠕动;与之结构更相似的利血平除了刺激肠蠕动外,其他许多作用,更是与钩藤相似,比如降压、中枢抑制作用(止惊、止痛、镇咳、降温)等等,大剂量使用时,试验动物及新生儿(临近生产的孕妇用了药)可能会出现体温下降、呼吸抑制……

看到这儿,你还会感觉,钩藤是一种很安全的药物吗?它跟阿片、阿托品、东莨菪碱是“近亲”,跟利血平是“兄弟”!他们易于透过各种人体天然屏障,比如能透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透过血乳屏障进入乳汁,我们经常利用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功能,做镇静剂甚至麻醉剂!光看看这利血平,副作用得有多少了——精神方面嗜睡、疲惫、抑郁,顽固性血压下降,中毒剂量下会造成体温下降,呼吸受抑制!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明确表示不到万不得已,妊娠期不要用利血平(妊娠期用药属于D级),哺乳期禁用!

我们给刚出生的婴幼儿喝阿片的“亲戚”,利血平的“近亲”,给身体尤其是神经系统快速发育的他们喝降压药或麻药,试图让哭闹的、肚子疼或腹泻的宝宝安静下来,而不是寻找原因针对性处理,心是得有多大?这些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是如此类似!我们真地还能一厢情愿认为它“纯天然,无毒无害”?反正我是无法相信的,更无法接受将这种东西给啥病都没有的新生孩子吃。重要的是,我们对钩藤中各类化合物的了解,远不如利血平、阿片等清楚,去药店随便抓一把药,拿开水泡了给娇弱的、发育迅速的孩子吃,有多大危害,我们真地无法预估,细思极恐。

目前研究也已证实,钩藤是具有毒副作用的。服用过量会导致死亡,长期大剂量服用,心、肝、肾可呈明显的病理变化。这“胎毒”没去成,心脑肝肾可能统统给喝坏了还不知道,太得不偿失了。

4

牛黄

牛黄(市面上有大量含牛黄的中成药,给孩子有喂牛黄、猴枣、熊胆粉的,效果差不多,暂不一一展开讨论)

牛黄又称西黄、犀黄、丑宝,是一味典型的“下火”药,备受医务人员青睐。不仅中医喜欢,一些西医也喜欢开这类的药,用来给发烧、长疹子(比如水痘)的孩子“下火”、“排毒”(大伙儿常迷信中医药没有副作用)。

刚出生的婴儿,天然带着油腻腻的胎脂,解的是沥青一般的大便,脸上、头上长疹子,舌头上是白白的奶渣……最容易被误认为有“火气”、“胎毒”了。这种“下火”、“排毒”的神药,自然会被一些人琢磨着给新生儿吃。

天然牛黄非常珍贵,价格比黄金还高(其实动物结石,大多很值钱,比如“猪砂”、“狗宝”、“羊宝”、鱼结石等,“猴枣”、“熊胆粉”在中医看来也是昂贵的好药,相反人类的结石就没什么特别了,除了“舍利子”。不过梧桐妈妈实习的时候,真有患者做完手术,坚持把自己结石拿回去,当动物结石卖掉的!额……请容许我再去吐一会)!它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是罹患胆道疾病的病牛的肝胆管系统结石(请容许我去吐一会儿……)!有胆道结石的牛不那么多,产出的结石个头也不会很大,物依稀为贵,也便不足为奇。宰牛的人发现自家病牛越养越瘦,本来怨声载道,哪日宰了,发现它体内有个大结石,那就发大财了。

有科学研究表明,牛黄的主要成分是胆酸、胆甾醇、麦角甾醇、脂肪酸、卵磷脂、胆红素、胆绿素、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维生素D及钙、镁、铁、铜、锌等矿质元素,并不神秘。

人类的结石成分其实也差不了多少,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及两者兼有的混合性结石。人类胆结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目前仍然是个谜,胆固醇结石推测与不良生活习性、肥胖等代谢异常性疾病、用药、妊娠等有关;胆色素结石推测与慢性感染或其他慢性疾病有关,比如发黑的结石多在肝硬化、慢性溶血性疾病患者身上出现;棕色的结石可能跟胆囊慢性感染存在关联,细菌和寄生虫(华支睾吸虫在亚洲很多见)都有可能是感染源。这么一比较,貌似上面提到的那位患者,把自己的结石当动物结石卖掉或入药,理论上是可行的,不过得挑钙盐少一点,不那么硬的品种。

你可能会感到疑惑,“既然天然牛黄这么贵,药店里那么多带‘牛黄’字样的药物,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药品的配料表,就能发现“牛黄”字样前面,往往会加上“人工”的字样。是的,你没猜错,这些药品中绝大部分都不含天然牛黄(据说也有厂家很较真,一定要用天然牛黄的,当然价格会贵上不少)。人工牛黄又是什么玩意?当然是聪明的人类变着法儿,照着牛结石依样画葫芦造出来的!

拿结石的成分合成出来的,称为“人工牛黄”,或称“体外培育牛黄”。主要是拿牛或猪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制成。简单粗暴地把天然牛黄的各种成分配在一起,诸如胆红素、胆酸、胆固醇、无机盐等,称为“人工合成牛黄”。高级一些的制作方法,是给牛做个手术,在它的胆囊中放一个小异物,注射一点儿特殊的菌苗,再放一个滤网,接着把胆囊缝上,静静地等待结石生长,称为“人工培育牛黄”,或“体内培植牛黄”。这些做了手术的牛,仍然可以“为人民服务”,平常该干嘛干嘛,可以耕田、繁殖和屠宰,如果没被宰,一生中还能培育好几次牛黄(呃……真挺残忍……btw. 人们脑洞可真大。像不像人工造珍珠?)。理论上来讲,这种在牛体内培育出来的牛黄,最像正版。

我们很好奇的是,在中医典籍里,牛黄有很多神奇的功效,是不是真的?

中医认为牛黄性凉味甘,归心、肝经。可以“清心,凉肝,豁痰,利胆,开窍,息风,解毒”。

在中医的知识体系里,善变、动摇不定的症状的都称为“风”症,“风邪”分“外风”、“内风”,“外风”是自然界的“寒、湿、燥、热”依附于“风”引起的“风寒、风热、风湿”等;“内风”多指一些眩晕、震颤、四肢抽搐、震颤,甚至角弓反张的精神神经科疾病。这些问题,是“风邪”“挟痰上攻头目”等引起来的,这里并不是指嗓子眼里、能吐出来的痰液(中医把痰的意思扩大了)。老人家“中风”咱们耳熟能详,孩子的“风”症呢?除了癫痫(俗称羊角风、羊癫疯),最常见的莫过于高热惊厥!中医还认为,高热烦躁、惊痫抽搐、神昏谵语是因为心、肝有“邪热胶痰”引起的,这“性凉”的,“清心热”、“凉肝火”、“豁痰浊”的,能“息风”的牛黄,当然就对了孩子的症了,有“患风止痉、定惊安神”的疗效。

中医还认为,牛黄能“清热解毒”、“消肿定痛”,嗓子疼能吃,口舌、皮肤长了疮痈能吃,甚至乳癌都能吃,还能外用。

我国针对牛黄的现代研究,更是觉得它好得不得了。这些有点儿粗糙的动物实验,并没有提出具体是哪种成分起的作用,只是认为牛黄真的有古人所叙述的“镇静、解热”等疗效。其他还发现很多好处,比如改善心功能、促进胆汁分泌、祛痰镇咳、解除支气管痉挛、降低血压、影响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增加红细胞、镇痛……

这么神奇?真的吗?

这些疗效,兴许不是空穴来风。想想看,一个动物体内长结石了,身体会不会产生一些代偿机制,帮助胆道通畅点,炎症消退些,疼痛少一点?的确是很有可能的。这么看来,有些人认为天然牛黄效果好,体内培育牛黄次之,人工牛黄效果较差,也未必带着主观色彩,毕竟前两种真的属于病畜,机体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代偿性物质;而人工合成或体外培育牛黄,不是病畜自己产生的,也就很难说有这些代偿性物质存在了。

1

研究表明,牛黄中有平滑肌收缩物质(SMC),也有平滑肌松弛物质,大多数胆酸,尤其是去氧胆酸,牛磺酸以及胆红素,则属于后一种。两类物质综合作用下,以解痉、松弛作用为主,这样当然就能帮助被结石堵塞的胆道系统稍微通畅些了。如果这些玩意被人以一定剂量吃进肚子里,会不会对身体各种平滑肌系统起作用?这是很有可能的,所以能解痉、影响心肌(胆红素等主要抑制心肌,但牛黄中同时存在促进心肌收缩力的物质,具体不是非常明确,综合看来在离体动物实验中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当然,也可能影响胃肠道蠕动功能。这跟剂量密切相关,不同剂量区间(低,适量,高),作用可能截然相反,这可能是因为不同情况下舒缩平滑肌物质比例和效力有所不同而产生的现象。

2

研究表明,牛黄有抗炎活性,不过具体哪些物质起作用,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稍明确些的是胆酸同系物中的去氧胆酸,另一个是胆红素,它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影响内皮功能(该作用为U型关系,太低或太高反而增加炎症风险),所以的确可能对发热、感染、痈疮等有点儿帮助。

3

研究表明,牛黄有镇静、镇痛成分,可能跟去氧胆酸存在关联。

4

研究表明,牛黄有助于胆汁排出。上述我们了解到,作用于平滑肌的物质可能让胆道更松弛、宽敞,胆汁更容易排出来。另一方面,胆汁酸尤其是去氧胆酸,在胆固醇结石患者,长期口服的话有“溶石”疗效(对胆色素结石往往无效)。因此,在这些物质的协调作用下,一方面“溶解”,一方面“开路”,胆汁当然容易更流出来了。

5

低剂量可能促进红细胞生成,高剂量反而使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推测可能与维生素D、胆红素、麦角甾醇等物质有关。

6

牛黄中的各种胆酸成分,能影响脂质代谢,可能对心血管、免疫等系统有远期的正面影响。

看来,吃牛结石可能真的有药用效果呢!也怪不得,中医这么喜欢各种各样的动物结石。我们更关心的是,能给孩子吃吗?没病的时候减少哭闹(镇静)、促进消化(利胆、影响胃肠蠕动)、预防感染和缓解生理性出疹(抗炎),生病的时候能止咳、平喘、消炎、退热、减少出疹(抗炎),甚至能缓解高热惊厥,简直是神药啊!这会儿,咱们终于明白,不光中医喜欢牛黄,为什么一些西医也会开来给发烧、感冒、出疹的孩子吃了。

不过,即使不考虑过敏因素,梧桐妈妈仍然不建议给孩子吃牛黄,尤其是新生儿!

1

新生儿是没病的!没病的!没病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没病乱吃什么药呢?如果上面的作用都是真的,能影响血压、心脏功能、呼吸、胃肠活动功能等,对一个身体更加敏感脆弱的娇小婴儿来说,是不是太恐怖了呢?

2

牛黄稍微多用一点儿,是会中毒的,而且目前的研究认为这个中毒剂量离起效剂量并不远,安全区间不是非常大。

i.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腹泻,即使不考虑过敏和胃肠刺激等因素,它在不同剂量区间对胃肠道产生不同影响,大人吃了能拉肚子,孩子吃了更是泻得厉害,一不小心就能拉脱水(“凉性”、“下火”等说法,就是这么来的)!研究表明,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胆酸在起作用。咱们又进入一个试图利用拉肚子来减少生理性出疹、生理性黄疸的心理怪圈了——古人总想着用药物解决生理现象,这演的是哪出跟哪出哇!

ii. 影响心脏活动功能,降低血压,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iii. 药物用到中毒剂量时,会影响骨骼肌活动,一定剂量区间并不会“息风”,反而造成抽搐、痉挛,原因不明。再严重些,又会抑制骨骼肌活动了。

iv. 高剂量时,可能导致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v. 大剂量时镇静、抑制骨骼肌活动,甚至可能直接抑制呼吸,血压下降,可能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妈妈咪呀,细细分析,真的太恐怖了。

3

咱挺怕新生儿黄疸的,这会儿反而给他吃含胆红素的玩意,黄疸不降反升,想干啥子?

4

想要获得上面的疗效,所需牛黄的剂量很可能是打问号的,不同结石品种,各物质含量也有差别;不同的培育方式,也可能造成影响。动物实验用的相对剂量往往会比人实际使用剂量夸张很多,做出来的结果常会比较明显,又大多是离体试验,做得比较粗糙,尚不能直接推“畜”及人。因此,目前我们常用的牛黄剂量大多很低,很可能不在起效区间内,未必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疗效。

5

有的妈妈又纠结了。既然真的可能止咳、平喘、抗炎、退烧、止抽……孩子生病的时候,能不能吃呢?

i. 拜托!我们绝大多数情况,治疗的仅仅是普通感冒而已!这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如果不是为了缓解点儿症状,根本不需要吃药——目前没有哪种信价比高的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又能明显缩短感冒病程的。刚才提到,使用剂量不敢确定,有这么多副作用,一不小心吃高了还有中毒风险,划不来啊!

ii. 真的有高热惊厥风险,也别光顾着在家里弄名贵的真品牛结石给孩子吃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相对最安全的两种退热药给孩子吃: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只要发烧能控制,抽搐也基本能控制了。药物剂量已经被科学家们算得好好的,副作用及其发生率弄得清清楚楚的,下楼任何一家药店都能迅速买到。这牛结石剂量不敢确定,疗效不敢保证,副作用还可能挺大,还挺难买到真家伙……吃它干嘛呢?信价比实在是太低了。

6

对于真品牛黄,我们反而应该担心污染风险——因为,胆汁也属于一种排泄物!进入身体的药物、毒物、霉菌毒素、染料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都有可能进入胆汁里,凝结在结石中。如果不是关在栅栏里,天天吃着人给的饲料,默默长肉的猪,其他饲养动物都是满地跑的!这牛跑到哪条污染的小河边,逮到什么草都给尝一口,是极有可能的。

再说,很多结石是因为胆道系统慢性感染而形成的!里面满满匝匝的都是致病微生物,细菌、寄生虫及虫卵、肝炎、结核……什么都可能有!砸碎了泡水给孩子喝?拜托(呃……请容我又去安静地吐一会儿)!

总之,吃牛黄,品质不敢保证,起效和中毒剂量不确切,拉肚子等副作用挺明显,拿来治疗的,只不过是些“莫须有”的病,或是些再稀松平常不过的小毛病,价格还挺贵,实在不是划算的选择。

因此,真有咱们理解不了的问题,别光想着买这些不明不白的药了,多想想原因,没病别乱吃药,必须吃的时候,还是老老实实吃清清白白的西药吧。

明儿梧桐妈妈跟您简要介绍一些中成药“开口茶”:“开奶茶”、“七星茶”、“六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