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转瞬即逝,可爱的宝贝们又长大了一岁。最近,身边就有不少家长开始忙着咨询幼升小的事情:幼升小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小编温馨提示:不论您的孩子处于哪个年级,以下这些幼小衔接的内容越早关注越好哦——
1.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别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如果想要孩子能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首先应该清楚两者之间的不同,进而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幼儿园 VS 小学
教育性质: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则属于义务教育。
教育目标:幼儿园是“教养并重”,小学则是“以教为主”。
课程设置: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
教学方式: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
小学教育不论是目标、内容、形式,还是环境、师生关系、考评,都与幼儿园教育有所不同,这两个教育阶段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家长提前为孩子铺路架桥,做好衔接工作。
小建议
家长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孩子到了大班时,幼儿园一般会通过专题讲座、家长会、实地参观等方式,向家长详细介绍幼升小的各项准备工作,这些都十分有价值!
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教育孩子的机会,家长要善于发现并把握生活中的教育,为孩子顺利入学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比如:带孩子去小学附近实地考察,让孩子对将来上小学充满期待。
2.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华爱华教授在《“入学准备”备什么?6岁开始已太晚》一文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入学准备不仅要准备,而且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但是准备的内容并不是拼音、识字和做算术题,而是学习品质的准备。
因此,幼小衔接不要等到孩子升入大班后才“临时抱佛脚”,而应该从进入幼儿园就开始重视。各位家长们,以下是华教授列出的几点具有良好学习品质孩子的行为特征,快来评估一下您家宝贝的学习品质如何吧!
● TA是不是充满好奇和探究?
● TA有没有时间观念?
● TA学习时的态度,是不是认真和专注?
● TA对解决问题是否执着?是否很容易放弃?
● TA会不会很强烈要求让自己来?
● TA是不是经常对一些问题进行假设?
● TA是不是会使用工具来解决问题?
小建议
建立时间观念
做事磨蹭、行动拖沓是很多新入学小学生的常见问题,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布置限时的小任务,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剩下的时间则让孩子自由安排,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体验管理时间的乐趣,逐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培养阅读兴趣
有的孩子上小学后,数学成绩不好,究其原因,却是因为读不懂题。阅读能力不仅关系其它学科,更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远见、会思考,内心丰盈的人。
提高动手能力
家长鼓励孩子多做手工,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肌肉和筋骨,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为学习写字打下基础,还能刺激大脑发育,提升孩子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增强专注力
很多一年级的孩子上课时坐不住,无法集中精神听讲,喜欢左顾右盼,就是缺乏专注力的表现。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做运动、陪孩子玩注意力的游戏来提高他们专注的品质,增强他们的自控力,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
激发探索欲
探索欲是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不竭动力。面对孩子的“为什么”,与其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不如一起查阅资料,或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面对孩子的“我不会”,不要着急代替包办,不妨鼓励他们换个角度重新思考……
3.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相较于幼儿园,小学阶段的生活非常考验孩子的独立性和对规则的适应性。在新入学的小学新生中,经常可以见到有的孩子上学频繁迟到、不会收拾书包、不会自己系鞋带等情况。
这些看似寻常的“小糗事”,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校园生活,而且很容易让孩子受到同学的嘲笑而造成心理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
小建议
转变观念,拒绝包办。家长不要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习惯性地事事替他们安排好,要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决策力,否则孩子上小学后将难以适应。
有心的家长不妨从身边小事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请孩子整理自己的物品;正确使用筷子、调羹;自己穿衣、系鞋带等,家长越早帮助孩子形成好习惯,越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4.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在一学期之内要求老师给孩子换过7个同桌,理由是“同桌上课总爱捣蛋,两人相处不来”“同桌不专心听课,硬抄儿子作业”……结果,一学期下来,孩子一个好朋友也没有交到。
进入小学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之间可能会出现竞争、小团体等情况,家长的过度保护和直接干涉,反而容易导致事与愿违,出现上述报道中的情况。建议家长不妨从幼儿园阶段就重点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引导孩子学会处理人际问题。
小建议
不要给孩子限定小圈子,鼓励孩子与更多的伙伴打交道,并且尊重孩子的交友意愿,与孩子一起发掘小伙伴的优点和长处。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
鼓励孩子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同伴交往中发挥小小影响力,比如自然礼貌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说话,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