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人咬人太恐怖,这儿有几招教你轻松应对

作者:爱唯一 03-05阅读:1839次

“宝宝之前是个可爱的宝宝,可是最近他像个小野兽,动不动就打人,不高兴打人,高兴也打人……”

“过年期间,带着宝宝去走亲戚,宝宝和其他的小伙伴本来玩得好好的,一转眼宝宝就抬手打了人家”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动不动就动手打人,张嘴咬人,这么小,就那么暴力,必须加以遏制,便采取大声训斥或以暴制暴。

其实,孩子打人咬人的这些行为要仔细辨别,不能妄加定论成“暴力行为”。

正确应对宝宝打人咬人,首先要正确区分打人咬人是否具有攻击性。

1非攻击性行为

孩子的行为部分是天生的,也就是说生下来他就有这种行为方式,例如刚生下来的婴儿就会啼哭。

在幼儿期(15~30个月),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如高兴、愤怒、悲伤)还没有发育完善。从孩子的角度而言,这个阶段是“了不起的2岁”,因为他们对于成长到这个阶段他们能够掌握的本领感到兴奋。

孩子到了1岁左右,手部运动功能有了很大发展,他能支配手腕到上臂的力量,做出“打”这个动作,就像我们get了某种技能一样,会开心地不断试验,所以很多宝妈会发现宝宝在与他们玩闹时,会拍打大人的脸,还会一边打一边发出咯咯咯的笑声。

类似这种本能的“以武会友”是不带有攻击性,是孩子处于特定年龄段的正常行为,不是成年人心目中的“暴力”。

2攻击性行为

因为一件玩具,孩子对其他小朋友拳脚相向,也是很正常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并不能区别外界和自我,伴随着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出现,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

当孩子认定一个玩具归TA所有,当妈妈邀请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时,孩子就会不禁产生这样的念头:玩具是“我”的,别人来抢“我”的东西自然不肯了。

可孩子由于大脑和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好,无法用言语向他人明确的传达TA的意思,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便诉诸更原始的表达方法,用“打”或“咬”对方表达自己受到了侵犯。

类似这种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并不能推测出孩子的未来走向,家长不要给孩子下定论“早期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霸道凶恶”。

当然,家长也不能对攻击性行为掉以轻心。如果孩子连续几周都特别具有攻击性,而且你不能应付他的这种行为,这时建议家长去向儿科医生求助。其他的警告性迹象如下。

(1)对自己或他人造成身体伤害(咬痕、擦伤、头部创伤)

(2)攻击你或者其他成年人

(3)被邻居或学校送回家或者禁止玩耍。

(4)你自己担心他周围的人的安全

儿科医生能为你提供管教孩子的建议,也会帮你判断孩子是否真的行为障碍,提供适当的精神干预的建议。

解决宝宝打人咬人的妙招

1设置界限

“瞧啊,我能做这个啦”孩子发现自己的新技能,迫切的需要展现,孩子活动小手“打人”,张开嘴巴“咬人”,是他们表现自己、探索世界的方式。

如果幼儿做他们想做的事的能力受到限制,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即使他们本来也做不成那些事。这种独立性的丧失会立即导致强烈的挫败感,使他们失去自我控制力。

当然,小编的意思绝对不是听之任之,别看孩子小,但咬人那个疼劲……

谁被咬过,谁知道

孩子与家长玩闹时,其实他们也是试探着咬人的。当家长发现小孩子咬自己的力气要加重时,可以佯装哭(考验演技的时候到啦,反应迟钝被咬成重伤的妈妈真情实感的哭就够了),把这份疼哭给孩子看。

相比音高八度的“小狼崽子……”的吼叫训斥,这种柔弱的哭更能让孩子下不为例。

2忌以暴制暴,给孩子适度宽容

我们都有愤怒和攻击性,孩子也是。这些冲动是正常和健康的,是孩子可预见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刚学会走路或者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或许不平和的表达愤怒。相反,他会自然而然的发泄出来,如撕咬。

家长思考问题,不要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是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想,并且给予适度的宽容。

孩子越是表现的不够可爱的时候,或许越是需要我们的爱的时候。

3共情感受,循循善诱

当孩子与其他孩子产生了肢体冲突时,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孩子,而是首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动手打人,语调平和的抚慰宝宝 “小伙伴拿了宝宝的东西,宝宝很难过对不对……”

轻柔的摸摸孩子的头发,平复他的心情后,目光温柔,平和的引导“被你打的那位小朋友,现在是什么感受呢?……下次再遇见这种情况,宝宝怎么做会更好呢?”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家长可以和颜悦色的引导孩子道歉“那个小朋友犯了错,宝宝也说自己当时做的不好,让妈妈猜猜,你们俩谁会更勇敢的先向对方道歉呢?”

4正确示范

孩子的行为方式除了一小部分是天生的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他的行为。如家长的管教方式,孩子接触到的电视、互联网也会影响到他的行为。

预防孩子攻击性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孩子的幼儿期和学前期,给他提供稳定、安全的家庭生活,稳定的、充满爱的管教和照料。

每个照顾孩子的人都应该是他的好榜样,以身作则的给孩子正确示范。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力行外,还可以通过模拟场景,让孩子探索正确发泄情绪的方式,锻炼孩子正确处理冲突的能力。

5给予足够的宝宝关注

孩子天生就有被爱被关注的需求,如果爸爸妈妈们太忙,孩子觉得被冷落,就会想法获取大人的注意力。

当宝宝出现哭闹、扔东西、咬人等表现时,大人很容易把宝宝当成被关注的中心,让宝宝以为“打人的时候,妈妈就会来管我”,这反而不利于宝宝控制不良情绪。

所以,平常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当宝宝表现的好时,要及时的鼓励赞扬他们,这样孩子就不太会为引起注意而故意发脾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