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宝宝的到来,给家庭增加了很多新的惊喜与挑战。尤其在处理大宝与二宝的关系中,二胎的家长们往往需要双倍的努力与智慧,才能顺利通关。
当家长遭遇两个宝宝“大战”时,怎样做才能既可以顺利解决问题,又能照顾到两个孩子的心情呢?本期专家会客厅,叶月幽老师给“二胎家庭”带来怎样的和解秘籍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专家介绍:
叶月幽,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美国GTI总部认证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首届小巫督导艺术养育课程讲师,萨提亚模式认证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爱的重点是质量,不是相同!孩子们不需要“法官”』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两个以上的孩子。这对于我们这一批已经习惯了独生子女生活的父母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很多书籍和文章都强调,父母们应该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绝对平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感觉公平。然而这个概念是很误导人的,使得父母在对孩子的情感出现不同时会心生内疚,甚至产生罪恶感。我们经常说做父母的对待两个孩子要公平,要一样,但是真的可能一样吗?对于两岁的孩子和十岁的孩子,你的态度肯定是不同的,他们的需要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为了公平一味地去追求一样、相同,其实并不是真正从孩子的需要出发。
同样,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我们对他们的欣赏和喜爱也一定是不同的。就好比孩子既爱爸爸也爱妈妈,但他对爸爸和妈妈的爱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会去比较孩子对父母的爱,既然如此,也没有必要要求自己对每个孩子完全一样,这并不妨碍我们去爱他们。
何况,即便是我们跟孩子强调,我们对他的爱和对弟弟的爱一样,孩子恐怕也不会这样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怎样的,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和感受,不是我们强调或要求就能达到效果的。
如果总想着要公平,那在每件事情上你都会想要去当法官,因为要公平嘛。但是,爱的重点是质量,不是相同。对于多子女的家庭,要传递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独有的爱的联结,而不是绝对的公平。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在这个世界独一无二,我们对他的爱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父母对每个孩子的爱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孩子自身就是独一无二的。
家里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不必过分担心,因为这也是孩子们建立关系的必经过程。孩子之间的冲突并不是每一次都需要父母的介入,很多时候他们是可以自己处理的。通过冲突,他们在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联结,同时也是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何时出手?孩子之间冲突的介入标准』
通常情况下,我对于孩子之间冲突的介入标准是两点:第一是,孩子是否求助。第二是否出现较大的肢体冲突。如果孩子来寻求我们的帮助,我们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这不代表所有的事情都由我们替他们去解决,而是看看我们能协助孩子做些什么。同样,如果发生了较大的肢体冲突,我们也需要将孩子们暂时分开,做好保护。
有时候虽然孩子之间有冲突,但他们会自己尝试解决,父母不必一看到孩子争执就立刻扑上去替他们想办法摆平一切。这样其实是在剥夺孩子面对冲突、解决问题的机会,有时候孩子并没觉得有多大的事,被父母一搅和,反而觉得事态严重了。
每个孩子都渴望拥有父母的爱,如果对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对物质的争夺就会永无止休。表面上争的是东西,其实争的是爱、是理解、是关注。当孩子们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去评判对错,而是帮助双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有一次,叶新吃一块蛋糕,吃了一半,把剩下的放在茶几上就去玩了。叶儿走过来看到了,就把蛋糕吃完了。过了一会儿叶新回来,发现蛋糕被吃了,立刻哇哇大哭,冲上去打了哥哥一拳。哥哥还手,俩人打成一团。
我走过去把他俩分开,一只手搂着一个。叶儿气冲冲地说:“弟弟打我,所以我就打他,我要打他一百天!”
我说:“哦,弟弟打你,你很生气,恨不得打他一百天才解气。”转过头对叶新说:“你打哥哥,哥哥会疼。”(倾听哥哥,面质弟弟)
叶新说:“谁叫他吃我蛋糕了,我不同意!”
我:“哦,哥哥没经过你同意就把你的蛋糕吃了,你觉得很生气。”(倾听弟弟)
叶儿:“他把蛋糕放在那里,我又不知道,我以为他不吃了。”
我:“嗯,你以为弟弟吃完了,于是你就把剩下的吃掉了。”(倾听哥哥)
叶新:“可是我还没吃够呢!”
我:“还没吃够,要是还有就好了。”(倾听弟弟)
叶新:“可是已经没有了。”
我:“是啊,没有了,真可惜。”转过头对叶儿说:“弟弟的蛋糕被你吃了,他很难过。”(倾听弟弟,面质哥哥)
叶儿看了看弟弟快要哭的样子,小声说:“我真的不知道,我也不想他这么难过。”
叶新听了哥哥的话,身子似乎软了下来,说:“你下次能先问我一下再吃吗?”
叶儿点点头说:“好的。”随后走回自己的房间,拿了一块饼干和一个玩具出来,递给叶新,说:“这是我送给你的,我们一起玩吧。”
『介入孩子的矛盾时,先帮助他们表达感受,再协助他们解决问题!』
我并不会跟孩子强调“哥哥应该让着弟弟”或者“做了错事必须道歉”。孩子之间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该让着谁。年龄大不是强迫他吃亏的理由,年龄小也不应该成为被纵容的借口。同时,如果孩子心里并没有歉意,强迫他去道歉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有可能会让孩子把道歉当成挡箭牌,觉得反正我已经道歉了,你又不能拿我怎么样。真正的歉意,是能够体会到对方的感受,从而由内心生发而出的。这时即便没有口头的道歉,孩子也会通过行动来表达。
在两个孩子的冲突中,袒护任何一方都不公平,也没有必要追究谁先动的手。介入孩子的矛盾中时,我们应该是协调者,而不是法官或者陪审团。谁对谁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在冲突中学会了什么。帮助他们把各自的感受表达出来,当我在倾听一个孩子的感受时,其实就是在对另一个孩子进行面质。双方都了解彼此的感受,才有可能生出体谅之心。
孩子是在冲突中学习交往的。即便是我们提前规定“自己保管好自己的东西”或者“吃东西之前先问一下归属”等等,孩子也不一定能够理解、记得并自觉执行。而在这次的事件中不需要我的说教,他们也知道了东西不能乱放、拿东西之前要询问,以及做了错事要道歉。
当两个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先帮助他们表达感受,再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当孩子的感受可以自由表达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被理解、被尊重,这时他们会更积极地投入想办法解决的过程中。
除了表达感受之外,父母在协调孩子之间的冲突时,也要让孩子们明白双方的需求,然后再从需求入手,和他们一起来寻找大家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叶儿五岁生日的时候,爸爸送了他一辆滑板车,这下两个小家伙可热闹了,抢着要玩,谁也不让谁。看着他们每天都为滑板车争执,我有些郁闷,于是把他们叫到一起,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我:“滑板车是爸爸送给哥哥的生日礼物,但你俩都想玩,有时候会打架,这让我觉得很为难。给弟弟玩吧,但车是哥哥的;不给弟弟玩吧,又觉得有些不忍心。可是我也不想再买一辆滑板车,总是买两件一样的,妈妈的钱包受不了。”
叶儿:“车是我的,我要说了算,我让他玩他才可以玩,我不让他就不能玩!”
我:“哦?你是想自主安排自己的东西,你有决定权。叶新你呢?”
叶新:“我只想玩。”
嗯,听起来叶儿的需求是拥有物权,独立自主。叶新的需求是有机会玩。而我也有需求,是不想花钱买重复的东西。于是我说:“好啊,那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大家都开心呢?”
叶儿听了,叽里呱啦一口气说了好几个:“我让他玩他就玩,我让他停他就停。”“我白天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可以玩,我回来了就还给我。”“我们一起玩,弟弟站前面,我在后面,我来控制方向。”“妈妈你去买个双脚滑的滑板车,和这个不一样,我俩换着玩。”
我又问叶新有没有什么办法,叶新说:“我坐滑板车,哥哥推我。”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用飞艇和他换着玩。”
七嘴八舌地说了一堆后,我们一起来看这些想到的办法。第一个叶儿说的“我让他玩他就玩,我让他停他就停”。叶儿听了后自己说:“弟弟肯定不会听我的,让他停的时候不停,那我又要打他了。”接下来叶儿提出来的“我们一起玩,弟弟站前面,我在后面,我来控制方向”。这一条又被他否了,他说弟弟太重,俩人一起会摔跤。
最后剩下几条:哥哥上幼儿园时,弟弟玩车。买一个不一样的滑板车,俩人换着玩。弟弟坐车上,哥哥推。弟弟玩车时哥哥玩飞艇。这几条是我们都同意的,于是当天我们就开始执行。
白天叶新玩够了滑板车,到了晚上似乎也不怎么想和哥哥抢了。等哥哥从幼儿园回来,俩人一会儿你推我,一会儿滑着滑板去接飞艇,玩得不亦乐乎。很快叶新生日时,我又买了一辆蛙式滑板车,于是两个孩子每天吃完饭后,各自骑一辆在小区里游戏追逐,别提多开心了。当然有时还是会有争抢的现象,我就再次邀请他们一起想办法,通常用不了几分钟,俩人又嘻嘻哈哈地玩开了。
【结语】想办法并不难,难的是我们能不能转变态度,把孩子也吸纳进来,成为解决问题的一员。虽然有时候孩子想的办法可能天马行空,压根不可行,但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他是在努力参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制造问题。
带着孩子一起想办法,而不是去吩咐、命令孩子。这样,我们也在教孩子们如何参与解决问题。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他们进入复杂的社会中,这样的方式都能让孩子受用。
-----------------------------------------------------------------
【超级育儿家】
搜狐母婴独家出品
紧抓实事热点,跟踪母婴新闻动态,剖析孕育道路上各类关键点
从生活出发,在孕期保健,婴幼儿喂养、发育、疾病健康,早期教育等方面,详解知识点,给出详尽的科学建议,让父母知晓孕育、养儿过程中各类问题如何轻松化解
提供超高人气活动、母婴消费指导意见
超级育儿家,您身边的育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