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热议:孩子踮脚走路是脑瘫信号吗?

作者:父母堂 04-26阅读:3703次

经常会有人提起这个问题——为什么宝宝会踮脚走路呢?TA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

在网络上随手一搜,“踮脚走路易导致长短脚”、“踮脚走路或许是脑瘫的信号”……这样的消息就会铺天盖地而来,也难怪家长会为此深感焦虑了。

实不相瞒,小编自家的小毛头和许多亲戚家的孩子也都曾有过此类现象,走路时总踮着脚,的确很难让人放心。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孩子究竟为什么踮脚走路、家长和医生可以为他们做哪些事。

孩子为什么踮脚走路

许多小孩子在1~2岁时都会经历“踮脚走路”阶段,值得庆幸的是,踮脚走路这一问题往往是暂时性的,当孩子发现这样的站立和走路方式不舒服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将脚跟放下来。

而踮脚走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好奇心使然

大部分孩子踮脚走路只是因为好奇,刚学会走路的他们喜欢尝试各种姿势,其他踮脚走路的人,例如舞台上的芭蕾舞者、穿高跟鞋的女士等,也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目标。如果孩子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踮起脚尖,那么无需任何干预,他们也会恢复正常。

跟腱过紧

跟腱存在于足跟与小腿之间,长约15cm,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人的行走、跑、跳都要依仗着这条强有力的肌腱。有的孩子踮脚走路,就是因为跟腱过紧,可能需要咨询儿科医师,并请专业人士进行拉伸。

发育迟缓

踮脚走路也可能是某些发育性问题的征兆,但此类情况较为罕见,需结合其他发育迟缓的信号进行判断。

我们曾推出过一篇名为“70%发育迟缓都未及时发现!错过最佳干预期父母后悔莫及”的文章,其中详细介绍了宝宝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以及体格的发育进程,可供宝爸宝妈们参考。

家长能为孩子做什么

在不确定孩子踮脚走路的原因之前,家长首先要做的两件事就是观察与记录,观察宝宝走路、仰卧时的姿态,记录踮脚走路的频率及其变化。

如果孩子情况如下,那你就不用担心:

孩子并非一直踮脚走路,有时候你会发现他的步态完全正常;

当孩子睡觉或躺下来休息时,TA的脚并没有绷得紧紧的、脚尖也没有指向前方;

当你尝试用手上下屈伸孩子的小脚时,并不需要花太大力气。

如果孩子出现下列症状,那就需要去看医生了:

孩子几乎一整天都踮着脚走路,就像芭蕾舞舞者一样;

孩子睡觉或躺下来休息时,脚尖仍然保持着向前绷紧的状态;

你必须用力才能屈伸孩子的跟腱和小腿肌肉,在此过程中,孩子也会用TA的方式表达不适感。

医生能为孩子做什么

儿科医生会先观察孩子走路的姿态,并尝试弯一弯孩子的脚、看看孩子能否放下脚跟平着站立、看看跟腱是否正常。

此外,医生还将评估孩子的整体发育水平、肌肉状态和协调性,有必要的话,会提议做进一步的检测。

如果孩子跟腱和小腿肌肉过紧,医生或许会建议孩子转去理疗科、请理疗师演示拉伸跟腱的方法,并让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做拉伸。

基本拉伸手法是要将孩子的脚向小腿正面弯曲,每天约重复10次左右。

为了缓解孩子在“被拉伸”时的紧张情绪,家长也可以一边拉伸他们的跟腱、一边唱歌,或把这个步骤加入换尿布的流程,不要有意向孩子传递“你正在接受治疗”这样的信息。

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长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做这样的“锻炼”:和孩子一起面朝墙壁站立,上身前倾靠在墙壁上;将脚板尽量紧贴地面,并把膝盖向墙的那一边弯曲。

这样的锻炼方式对孩子的康复也有所助益。

除了踮脚走路还有哪些不良步态

跌跌撞撞

孩子正式迈出第一步后,大约还需要3~6个月的时间去练习控制自己的脚步,在此阶段,跌跌撞撞在所难免。但如果2岁以后仍然时常发生此类情况(除非有意为之),就需要咨询儿科医生了,医生会检查孩子有无神经方面的疾病或骨架结构的问题。

走路像小鸭(扁平足)

婴幼儿足部脂肪丰满,多呈扁平状,他们需要在走路的过程中磨练脚底肌肉、练出弧形。如果孩子在2岁以后,脚底板仍是平平的,并表现出脚部运动后易发软、疲劳、不喜欢走路等症状,就很有可能患有扁平足(平足症)了,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

韧带力量不够、足底肌肉发育不良,都可能是扁平足的病因。医生会建议家长鼓励扁平足患儿适当活动,例如:多练习蹬三轮或骑两轮小轱辘童车、在柔软的沙滩或泥土地练习赤足步行等。此外,家长还要控制宝宝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尽量为宝宝准备前足部较宽、鞋底富有弹性的鞋子。

O型腿(膝内翻)

膝内翻即小腿往外弯出,这是一种常见性的骨骼问题,在2~3岁以下孩子中普遍存在,或与快速生长、过早负重走路以及骨骼疾病相关。多数时候,膝内翻的情况会在孩子长大后自动改善,家长不需要强迫孩子很快地站立和行走,应顺其自然,以免对脆弱的骨骺产生过多压力。

但如果情况在孩子2岁后仍不见好转,或只影响其中一条腿,则可能是更严重问题如软骨病(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的骨骼发育问题)和布朗特病(影响胫骨的情况)的征兆,家长应带孩子就医检查。

X型腿(膝外翻)

膝外翻,即当双腿伸直时、膝盖向内侵并相互碰撞。年龄介于3~6岁之间的孩子正经历自然调整过程,因此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与膝内翻一样,孩子的双腿一般会自然调直,通常无需接受任何治疗。只有当情况严重、影响其中一条腿、造成疼痛或行动不便、可能变成关节炎时,医生才会建议孩子接受治疗。

温馨提示:

手术是纠正畸形的有效办法,支架、矫正鞋等往往都不会起效,还很有可能阻碍孩子的生理发育,并引起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文:父母堂(askjane)原创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