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孩子怎么能有自信?

作者:米粒妈频道 04-27阅读:769次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频道)

“老公,书上说的,一次喂100ml!”

米粒爸听了,赶紧跑去冲了100ml的奶,一溜小路端了过来。

我们这一代父母是这样带娃的,一手抱孩子,一手捧着育儿经。书上说了母乳最好,书上说了要第一时间回应你的孩子。书上还说,要从小多夸奖他,不然孩子会没自信。

哇,这个真不敢含糊,没自信那不就是loser吗?!

我和很多父母一样,把表扬、夸奖当成了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灵丹妙药。米粒就是一个在好词儿中泡大的孩子。他看起来确实很阳光,很open。

还记得米粒小时候,有一次我们去逛书店恰好遇到一场讲座。讲的是敦煌艺术,放了很多身材丰盈姿态优美的飞天画片,我就拉着米粒钻进去听。

不一会儿,主讲人问你们有什么问题?

“我觉得你说的不对,这些女孩子吃得那么胖,怎么能飞得起来呢?!”米粒大声地发问。

哈哈哈,全场爆笑,周围人都向米粒投来喜爱的目光。

书上说的没错,孩子对自己的判断是从父母那儿来的,大人觉得他不错,他就感觉自己差不了,到哪里去都很大方、活泼,零压力。

但是,上了幼儿园,我却发现米粒的自信心开始不够用了。

你是个废物蛋

和班上小朋友比,米粒有好多东西不会。

笨手笨脚,扣个扣子把老师急的直冒汗;经常抢不到喜欢的玩具;上大班了还不会跳绳,左手写字也成了被人嘲笑的靶子。

那时,“妈妈我不会”成了他挂在嘴边的话。

有一次,他从幼儿园回家就眼泪汪汪地说,今天和小朋友玩篮球,他一个也没投进去,有人骂他“废物蛋”。

What? 骂我孩子是废物蛋,不如抽我个大嘴巴!

自信心不是个假大空的东西。如果来到一个环境中,发现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处处落后,怎么可能有信心呢?

靠夸奖,我们培养出来的只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

自我感觉好的孩子愿意去尝试、去表现,但这并不是自信心。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能力做支撑,在坚硬的现实世界里,光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是不堪一击的。

而且孩子特别痛苦,因为他一方面内心有一种骄傲,觉得自己多么特别,多么出色,可是现实中又是干啥啥不行,于是内外交战,更加痛苦。

我不是说夸奖孩子不好,而是自信心的形成没有那么简单,光说漂亮话培养不出真正的自信。其实父母只要做到不打击孩子,这就够了。

希望孩子自信,就请踏踏实实地从小为他培养一种才能。不管是什么,运动、语言、阅读、绘画、各种才艺,anything,什么都行。找到孩子比较擅长的事情,从小去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一定首先是有优势的,在某个方面做的比较好,比较突出。

自信得有才华打底

大家都知道俞敏洪考了三年才考上北大,那时从苏北农村来到了北大的老俞,真是被同学们的北大风采吓得瑟瑟发抖。用他的话说就是,自惭形秽,都不把自己当人看。

他是一个只会啃教课书的土鳖,而同学们看的却是世界名著,谈论的是《约翰.克利斯多夫》、《静静的顿河》,读的是艾略特、雪莱和叶芝,而这些老俞听都没听说过。

上了北大,最大的发现是突然听不懂中文了。

差距太大了,让老俞一直处于自卑当中。他从来不敢和女生说话,更别提谈恋爱了。看见漂亮女孩,跟踪一个月,也不敢搭话。这有点变态吧?

在北大的最后两年,俞敏洪开始拼命背单词。

“结果背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词汇量已经是全班第一了,有同学来问我单词,我就跟他们解释这个单词的词义,不用查字典。同学们就开始用一种赞赏的眼光看我,我就这么建立了一点自信。”

这是老俞自传里提到的故事。就是这么一点点像星星之火一样的优势,让老俞觉得自己也不是那么差劲,我也是可以成事的,从极度自卑中走了出来,最后还成就了一番事业。

当一个人处于劣势时,才能可以是一根自救的稻草。

孩子也是如此。

在幼儿园被人骂成废物蛋的米粒,也是因为自己还有那么一点儿擅长的事情,才找回了自信。

“你好好想想,小朋友说的对不对,你是废物蛋吗?”我强忍着一个老母亲的悲痛问他。

米粒使劲摇着头:“我能自己看书,全班只有我一个人能读那本最厚的《木偶奇遇记》,好多小朋友都求我给他们读故事听。上课的时候,老师也总夸我积极回答问题,爱动脑筋。另外,我还会画画。”

“对啊,你不是废物蛋。从来没有哪个小朋友是废物,别人说了什么你自己要先想想他说的对不对。”

“妈妈,我是不是废物小朋友说了不算,我自己说了才算?”米粒问我。

我想了一下,告诉他:“嗯,我觉得这事儿,只有你的本领说了才算,对不对?“

如果不是米粒有个能写会画,爱动脑筋的长处,他可能不会马上就转过弯来。否则,孩子就会容易被人左右,落入自卑的陷阱里,抬不起头来。

这时候家长就很被动,无论怎么加油打气,都不能让他拿出勇气来。除非平时他与别的孩子在一起时就有长处,要么是身体更强壮、头脑更聪明、动手能力强,或者有一两种能显得卓尔不群的才艺,而且别人也都看得见。

这个时候,来自别人的不友善顶多是一种混蛋逻辑,不可能成为他对自己的判断。

是不是废物蛋,大人说了不算,同学说了也不算,孩子的本领说了算。

人最初的本领就像是孩子心里的一层盔甲,保护着他,让他可以从容的成长。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相当于精神内核一样的东西, 一个健全的人,成熟自信的人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自信心是从失败中炸出来的

才能是孩子自信心的一个支撑点,是他的大本营,在这里他能获得一种内心的安宁和精神上的解放。每个孩子都需要有这样一个精神家园。

但是如果不能从这里面积蓄力量再向外辐射,而是固守着自己的一点点骄傲,才能难道不也是一种自我封闭吗?

有才能也很危险,因为孩子们很容易就躲藏在自己擅长的事情里,用书本、音乐、某个长处给自己建一个堡垒,逃避那些不喜欢,不擅长的事。

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笨拙很好的掩藏起来了。

米粒的笨拙在运动方面,无论是学骑自行车、跳绳、游泳、轮滑,甚至学一个集体舞,他都不能像别人那么灵巧自如,一学就会,一会就通。从小到大,只要他一学运动,人生马上就坎坷了。

他5岁时,我们报了个游泳班,恐怕他学得慢,我还特意找了个最有耐心的教练。本来想报一个一对一的班,免得他的小心脏受刺激,可是正好碰到小Q妈,非要和我拼一个,于是就和小Q一起学了。

两个孩子在一起,果然高下立见,第三节课小Q差不多就学会换气了。米粒呢,他只把脸埋到水里一秒钟就再也不干了,整节课无论老师怎么劝,他都红着眼睛拼命摇头,好像老师要杀他似的。

很快下一次课上,小Q就能只绑一块浮板游个来回了,米粒因为还不会换气,还在原地踏步呢。小Q每次游回来时会得意地在米粒周围绕一圏,“我都敢去深水区了,你行吗?“

米粒受不了小Q的挤兑,回了家就要求我把浴缸放满水,他戴上游泳眼睛,报着必死的心情,咬牙切齿地说:我一定要学会换气!

“妈妈别走,帮我掐着点时间。“

呵呵,有什么好掐的呀!每次都是一沾到水就飞快地把头抬起来,就这样还呛到水了,哇哇地哭起来。

没见过这么熊的!就学个换气这么点事儿,瞧把他难为的,跟上刀山下火海似的,人家小Q面不改色心不跳,一秒钟就能get到,到了他这儿怎么弄得这么惨,还以为世界末日要到了呢!

气死我了!

“好了好了,你别折腾了。学不会就承认自己不行,好好地学,多花点时间,哭给谁看啊!我不想看你这个样子,不就学个游泳吗,弄得这么惨,有必要吗?“

说完我就走了,一点儿也没心情看他那副鬼样子。心想把班退了吧,多活几年比什么都强!

我扭头走了以后,大约安静了十多分钟。

“妈妈,你来看看。”我听见米粒在浴室里叫我。

我走到浴室门口,他还是那句,你给我掐个时间,然后吸了一口气沉到了水里。

虽然只憋了二十多秒就冒出来了,但这也是头一回。我们都很高兴,击掌相庆。接着米粒不断地开始吸气、沉下去、浮上来,一次比一次时间更长。

游泳眼镜把米粒的眼睛周围勒出了两个红圈,他的眼睛透过镜片看起来有点变形,头发湿漉漉地贴在脸上,黑得发亮,还滴着水,笑得咧开的嘴唇已经发白了。

“哈哈,你看起来像个水怪”,我们都开心地笑了,刚才的恼火一瞬间就烟消云散。

第二天放学,米粒一见到我就说,妈妈一会儿到了家我还要练憋气,今天争取超过50秒。

我看他兴高采烈的样子,有点抱歉:“昨天妈妈跟你发脾气了,你生我气吗?”

“不生气,要不是你骂我,我不能这么快就学会。所以,我还挺感谢你的。”

过了这一关以后,他就再没有觉得困难过,很快就游的跟小Q差不多了。

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克服阻力,达到目标,能够帮助孩子再上一层台阶,就算对他有点狠,上去了,他也会感谢你的,因为没有人喜欢庸庸碌碌的自己。

不逼一下,孩子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自信心不是只有领先别人时才能获得的,学会超越自己,对孩子建立自信更有帮助。一个随时准备好了失败的孩子,才是最自信的。

自信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受到外界挑战,破碎后又重生的过程。

学会游泳的米粒,总会遇到游的更快,游得更帅的,人的自信心就是会一直受到挑战。碎了粘上,又碎了再粘上,就看我们能不能习惯灾后重建,精通自我修复的手艺。

自信心就是找回真实的自己

好莱坞影星娜塔莉.波特曼13岁时出演《这个杀手不太冷》就红透了全球。除了美貌和演技,她还是智慧的化身,成绩优秀,会五六种语言,中学时写的科学论文就入围过英特尔科学奖,一个真正的女神。

18岁时娜塔莉得了金球奖,可谓星途坦荡,可是女神突然宣布息影!

“比起当电影明星,我更喜欢当聪明人。” 娜塔莉说。

娜塔莉以全A的成绩考进了哈佛心理学系,看清楚了,人家是考进去的,而且同时也被耶鲁录取了。

然而哈佛毕竟是哈佛,全世界顶尖人才云集的地方,巨大的压力差点让娜塔莉垮掉。对她来说一周读完一千页书已经遥不可及了,做梦也没想到还要写出50页纸的论文,而她的同学却淡定地说,和他们高中时的要求比,哈佛的作业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我就是个白痴女演员,或许我真的不该来这里,我的智商配不上哈佛。”

娜塔莉陷入了自卑,她说自己在哈佛过了一段黑暗的日子,每次考试前都要给圣像点腊烛,求神保佑。

经过痛苦的挣扎,娜塔莉终于放下明星的光环,不急于证明自己是不是优秀,踏踏实实地钻研,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003年娜塔莉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毕业,并且在希伯来大学念完了研究生。

当她重回好莱坞时,依然美丽,头脑、见识、视野却变得不同凡响,一个高配版的娜塔莉.波特曼诞生了,赢来了事业的巅峰。

2010年娜塔莉出演《黑天鹅》,赢得小金人,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位80后影后。除了演电影,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讲师;当过导演,她拍的第一部片子就入围戛纳电影节;最为大家注目的还是,受邀回哈佛做毕业演讲,和比尔盖茨、J.k.罗琳等人站在了同一个讲台上。

这些事情无论哪一个,都是不小的成就,娜塔莉却都尝试过了。如果说作为演员她很优秀,演过无数精彩的戏,那么作为一个人,她更加成功,因为她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部大片儿。

干脆有人劝她去竞选美国总统!

娜塔莉的自信和成功在于她懂得不断升级,打开新的局面,不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池塘里。向不领域的最优秀的人学习,尽力的扩大自己事业的边界,学术、演艺、编导、社会公益、甚至政坛她都有涉足。

她今年34岁,34岁在演艺圈已经是老阿姨了,但是作为导演还是新锐,更别提在学术界和政界,34岁的娜塔莉依然是个少年天才。

但是这个过程很痛苦,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学习,干自己完全陌生的行业,一点都不新奇刺激好玩。

那意味着每天早晨起床照镜子时,你都会看到自己的脸上写着失败,很长时间你从心里相信自己就是个loser。世界突然从四面八方挤压过来,把你原有的自信心捏碎,存在感清空,留下的只有凌乱的碎片。

一个超级自信的大boss明明就是一点儿也不珍视自己,老子就把自信扔这儿了,你们来吧,随便碾压,暴晒,万点暴击,千万别手软。

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

当娜塔莉放下名人的光环,承认自己智商不够,承认自己写不出50页的论文,不再是那个聪明、引人注目的娜塔莉时,她就回到了那个真实的自己,才真正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好吧,如果娜塔莉只能写10页论文,那我就写10页,但是每次都尽力把这10页写到最好。

自信心是什么?自信心就是敢于摘下美丽的面具,重新做自己。

这时候,能让我们关注的是自己有没有付出努力,而不是考第一第二还是第三;能让我快乐的是知识思想创造力本身的美,而不是证明自己如何如何。

人能做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就不会在乎脸面,也不在乎别人的视线。因为此时,人的内在发生了变化,从关注外在的标准跨越到关注客观真实的世界。

接着,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从一个手持武器的竞争者变成了装备齐全的探险家。如果一个人只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世界对他来说永远都是一个紧张的竞技场,当他看清楚了自己,找到自己的路,世界就更像是马云爸爸的淘宝商城了。

从小培养孩子自信十分重要,关键问题是,我们应该理解自信心的形成不是某个时刻,而是一个过程。

首先,我们应该为孩子选择一两项适合他的才能好好培养,为他的自信心建立一个有力的支撑点。

第二步,鼓励孩子做一些不那么擅长的事儿,学会从失败中坚定信念,明白超越自己是更值得追求的事。

第三步,带孩子多见世面,读好书,见高人。告诉他人生要有目标,但不止于学习好,上名校。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找到人生意义,自信就不再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了。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真事儿,有个用户告诉我的。

他的儿子读中学,有一次班主任老师开班会时,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觉得自己聪明的人请举手;另一个问题是,觉得自己有点笨不够聪明的请举手。

结果出人意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肯举手承认自己有点笨不够聪明的,全都是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真正的自信,不是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牛的,而是一种谦卑,一种眼界。世界之大,学海无涯,除了追求真理,热爱生活之外,没有别的路更接近自信了。

相关阅读

扼杀孩子智力的三大杀手,你家宝贝可能天天都在接触!

日本小学生一顿午餐,凭什么震惊全世界?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跟在家里不一样?家长你要注意了!

培养孩子时间观念,这些方法太有用了!(内附绘本书单)

亲爱的们,欢迎投稿哦(投稿发至:[email protected],主编微信号:daoshidabai)!稿费1000元起!请勿一稿多投,我们需要:教育教养(3-12岁)、婚姻情感、学习启蒙(3-12岁)、科学喂养(0-3岁)

作者米粒妈,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科学育儿、亲子阅读、剁手推荐。2-6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ID:MiLimaPinDao ),0-3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ID:milima666),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