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语言学习有一个基本过程,1周岁以内孩子的发音一般是无意识或仅有简单的单音,3岁后就能比较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了。
孩子说话的早晚存在个体差异,但有的孩子甚至到了3岁时孩子的发音仍不清晰,甚至别人听不懂,孩子的说话能力总不见提高。
如果孩子的听力和发音器官均正常,认知能力及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正常,父母可以多多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看孩子是否有提高;
但如果孩子除了说话晚,还有认知能力差、动作发育迟缓、理解能力差,行为异常等表现,这时候爸爸妈妈就要询问下医生哦。
孟青老师介绍:
孩子说话的早晚,综合来看,其实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很多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
有些父母经常把孩子不会说的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听,就不愿开口了;
也有极少数家长,强迫孩子说话或把孩子发音不准当笑料,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变得不肯开口。
1、避免家中语言环境过于复杂。
在多方言的家中,家人应该达成统一语言,可以尽量用普通话和宝宝交流,尤其在宝宝的语言爆发期(1—2岁),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2、避免照顾周全而使宝宝语言滞后。
对孩子的要求要延迟满足,比如孩子想吃苹果,家长要有耐心,让宝宝自己表达出来,使他的想法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上,增加宝宝说话的兴趣。
3、创造语言环境,多和孩子交流。
让宝宝融入同龄的小朋友中,可以使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语言能力。
1、制造说话机会
让宝宝学习说出自己的需求,如要人抱抱、要喝奶奶、要尿尿等简单的词句。
或许,此时他的发音还不清晰,但父母仍要多多给予奖励,使宝宝有信心继续经常学习说话。
2、利用身体器官
身体各部位的器官是随手可得的语言学习题材,父母可随时随地教宝宝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并让他再重覆说出一次。例如每天的洗澎澎时间,就是让宝宝学习的最佳时刻。
3、刺激视听感官
视觉、听觉是语言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平时让宝宝多听童谣、看看卡通等,对于帮助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相当大的助益,但值得注意的是,父母需在一旁解说其内容,将有助于宝宝对词句的组合能力。
4、增加生活经验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透过不断地模仿、练习获得的,父母不妨让宝宝多接触不同的人、事、物,例如:去超市购物、逛公园、探视朋友……经由扩展其生活圈,进而将各种事物、动作介绍给他、教他模仿。
5、提供认知环境
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幼儿会借由操作他拿到的东西,来获得更多的知识。
父母须提供一个安全环境,让宝宝去摸、去探索、去操作他所看到的东西,这对语言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6、提供适当玩具
提供宝宝模拟日常生活的玩具或游戏,如电话、汽车模型等,可增进他对各种词语的认识,父母并可适时加入一些形容词,例如大的车子、红色的球……借此增加孩子对形容词、副词的应用。
7、增加亲子互动
从宝宝一出生,爸妈就必须常常与宝宝说话,让他从小就接触“有声音”的环境。
当孩子稍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时,父母须专心的倾听孩子说话,耐心回答他的疑问,并鼓励他继续发出声音或愿意表达。
8、选择适宜图书
可选择图画简单、色彩鲜艳的书籍吸引幼儿阅读,而每次只需介绍少许简单的物件名称及动作。
如此,才不致造成宝宝对各种事物名称产生混淆感。
9、做做口腔运动
常常动一动嘴巴、舌头,可帮助孩子咬字清晰、讲话清楚。
爸妈可以利用宝宝刷牙的时候,教宝宝动一动舌头;做一做口腔运动,对促进语言的发展将是功不可没的。
10、说话步调一致
教幼儿说话时,要以孩子的兴趣、喜好为中心,不可强迫他说些较艰涩的语句。
父母在跟孩子说话时,应放慢速度,跟随宝宝的步调,句子尽量简单。
此外,话尾可留一段空白时间,让孩子有机会轮流说话,增加他说话的能力。
部分图片来源东方IC
宝宝爬、坐、走,说话晚,学习成绩差,别纠结,持续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