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参观幼儿园见老师,她突然指着一个黑人老师说:“这个人真黑,我害怕。”
带孩子过海关,回答海关关员关于所带物品价值的问题时,孩子突然大声问:“爸爸,你不是买了一块很贵的手表吗?”
带孩子在朋友家吃饭,大家都很礼貌地赞美女主人的厨艺,孩子又突然来了一句:“这个真得很难吃啊……”
相信每个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尴尬时刻,还在幼儿园年纪的孩子绝对只是更加诚实,而非粗鲁,更不会种族歧视。“三四岁的孩子还不明白在分享自己的想法时考虑周围的情形和他人的感受。”密歇根州Calvin College早教助理教授Susan Verwys博士解释说。
但好消息是,我们还是有办法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下一次,当你们坐在公共汽车上,就不会发生孩子突然说:“这个男的身上很臭。”
学会感谢
女儿打开祖母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一边哭,一边扔掉:“我已经有一个了。”
这正是你可以教她学会感激别人的机会。首先,你要明白她的“恶形恶状”并非有意为之,所以不要生气。与她保持眼神交流,尽量平静地告诉她:“我们收到礼物的时候,都要说谢谢——无论我们是否已经拥有了同样的东西。”
Verwys说,之后家长还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继续强化孩子的这个概念。在家里找一些普通的物品,一个毛绒玩具,一个纸巾盒,一个水杯,一支手电筒,任何用过的东西都可以,和孩子互送礼物,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会感激他人的办法。
有同理心
还在幼儿园的孩子很可能会做一些让你尴尬的事情,比如指着离你们不远的一个人说,“这人真胖。”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你必须平静地告知孩子,在公众场合指着他人,或者就他人的外貌进行评论是不礼貌的。但也不要生气。“因为他们根本也不会理解你生气的原因。”Parents杂志顾问教育学家Michele Borba说。“也不要强迫孩子道歉。作为父母,你可以说,‘如果有冒犯之处,请你原谅。’”
但回家之后,父母要对孩子说,“我们在外面,如果你注意到某个人的身体或是样貌有何不同,请不要大声说出来,你可以私下和爸爸/妈妈讲。”
言传不如身教
中国有句古话,言传不如身教。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都知道,要控制孩子口中说出的每一句话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你能控制自己。不但要注意你对孩子如何表达,也要注意他或她在你周围时,你说话的内容和语气。我们常常惊讶于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被孩子学得活灵活现,这就是身教的力量。作为家长,我们要尽量少在孩子面前评价,尤其是带有偏见的评论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