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发烧,宝妈就心焦,心一焦,就恨不得把知道的退烧招数都搬出来。
但是,在心焦之下,宝妈容易病急乱投医,掉进一些退烧方法的误区中。
我接诊过不少发烧宝宝,本来在家休养几天就好了,却被这些误区坑的多烧了两天。
误解①
一发烧,第一选择就是
同时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现在公认的儿童使用相对安全的退热药。于是,有的宝妈只要遇上宝宝发烧,第一选择就是同时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但是,注意但是!宝宝吃退烧药,首先的选择应是使用单一退烧药。因为,重复使用药物会造成体温过低,宝宝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也会增加。
宝妈想让宝宝早点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单一使用药物就能退烧的情况下,为了让宝宝早好一会会,就冒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实在是不划算。
如果宝宝在服药后4h内体温再次升高,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使用第二种药物。
误解②
退烧药打开了
下次还能继续用
药物和食品一样,也是有“保质期”的。厂家说的保质期,那是指没开封状态下的。一旦药品开封了,保质期就会缩短。
一旦开封了,药品的有效期就只剩下其剩余保质期的25%。
有点绕,给大家举个例子,你这回买的退烧药,还有一年才过期,但是因为打开了,有效期就只剩下3个月了,若是4个月后宝宝发烧,就不能用它了。
误解③
超过38.5℃
就必须使用退烧药
中国发热指南建议,宝宝的体温达到38.5℃就可以用退烧药了,但这不代表,到了38.5℃就绝对、必须给宝宝用退烧药!
发烧本身不是病,是人体与疾病对抗时的一种表现,体温高不代表病得严重,低了也不意味病得轻。
吃退烧药,主要是为了缓解宝宝因发烧而产生的不适。因此,只要宝宝精神头足,吃嘛嘛香,即使体温超过了38.5℃,也不用吃退烧药。
但是,如果宝宝曾出现过热性惊厥,即使体温没有到38.5℃,也需要服用退烧药预防。
此外,如果宝宝出现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烦躁,甚至昏睡、昏迷、呕吐、抽搐等情况,即使体温低于38.5℃,也需要尽快就医。
误解④
用了退烧药
宝宝一定会立刻退烧
宝宝吃了退烧药,但脸蛋还是红红的,身体还是烫烫的。宝妈就急了,心想:宝宝吃药了,为什么还不退烧?
退烧药要发挥药效,一般至少需要0.5~1h,而且药效发生后,体温一般下降1~1.5℃。若给宝宝吃了退烧药,宝宝体温瞬间恢复正常,那我还要质疑这是哪个“江湖神药”呢。
通常,退烧药药效的持续时间是4~8h,药效过后,体温还是可能上升的,这都是正常的,宝妈不用太过担心,按照说明书上的间隔时间,继续给宝宝服药即可。
误解⑤
宝宝发烧了
物理降温能退烧
有的宝妈觉得“是药三分毒”,因此遇上宝宝发烧,首先想用物理方式帮宝宝降温,不行了再用退烧药,但有的方法降不了温,还让宝宝更难受。
● 酒精擦身。其实只是擦拭部分温度降下来了,宝宝的体温实际并没有降下来,而酒精可能会刺激宝宝的皮肤,严重时还会通过皮肤进入体内,造成酒精中毒。
● 温水洗澡或擦拭。安全是安全,但效果不大,只是降低了宝宝的体表温度,实际体温没变。
而且,宝宝发烧时本来就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哪会乐意像“煎饼”一样被翻来翻去。不过,如果有的宝宝觉得这样舒服,宝妈可以给他洗洗擦擦。
● 捂汗。宝宝发烧后,体温本来就高,再给他捂上厚厚一层,热量散不出,宝宝不仅更难受,体温还可能会继续升高,严重时甚至会诱发抽搐。
面对宝宝发烧,宝妈需要做的,其实不应该叫物理降温,而叫提高舒适度。
说白了,就是怎样能让宝宝舒服就咋来。热了,就少穿衣服,开空调,控制室温在24~26℃。出汗多了,就擦汗,换下汗湿的衣服,及时补充水分。
总之,就是让宝宝舒舒服服的,才能有精神去打疾病。
误解⑥
热性惊厥会烧坏脑子
宝宝发烧时妈妈本来就紧张,有的宝宝还会再弄点大动静,烧着烧着,竟出现四肢抽动、牙关紧闭、翻白眼、面色发青,甚至口吐白沫等情况,分分钟吓死老母亲,以为宝宝发烧烧坏脑子了。
在这,我可得先给宝妈们吃颗定心丸:别担心,这种情况是热性惊厥,看着吓人,其实没啥事。
热性惊厥就是发烧引起的抽搐,一般在1~5min内自行缓解,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更不会烧坏脑子。一般6个月到5岁的宝宝容易发生热性惊厥,过了5岁就很少发生了。
如果遇见宝宝发生热性惊厥时,咱急归急,千万别慌,不要去掐宝宝人中,往嘴里塞毛巾或筷子、压着宝宝强行限制他活动,这些搞不定惊厥,还容易伤到孩子。
遇上热性惊厥,
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
▼
· 把宝宝放在平坦柔软的地方,并保证他不会掉下来。
· 去除靠近宝宝周围的坚硬或尖锐物品。
· 让宝宝侧卧,头偏向一边,松开领口和衣物。
· 惊厥过后,尽快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宝宝一发烧,宝妈就急得心发慌。但是,宝宝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发烧正是宝宝在与病菌斗争的表现,作为宝宝的最强大后援,大家可得稳住了,别掉进了退烧的坑里,给战斗中的宝宝拖了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