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爱分享)
前段时间米粒妈写了一篇文章《孩子被打后,打回去?忍了?都不对!!》之后,后台收到了很多这样的留言:“如果孩子爱打人怎么办?”“孩子老动手打人该怎么教育?”
还真是,米粒妈身边确实有很多宝宝动不动就打人,家长怎么教育都没用。这不,米粒妈赶紧用亲身经验来给大家支招。
关于孩子打人这个问题,米粒妈把它按照宝宝年龄分成两个阶段,0-2岁是一个阶段,2岁以后是一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解决方法。
0-2岁宝宝打人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打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人,而是宝宝的一种探索行为。
随着宝宝日渐成长,他们的上肢力量越来越强,就像他们不断练习爬行和走路一样,他们也会通过打人、拍人,推人等方式来不断练习上肢动作,不断挖掘手部力量的更多可能性。
如果大家平时注意观察,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宝宝打招呼的方式就是“啪”对着别人的脸就是一巴掌。
被打的宝宝,如果不是特别疼,也不哭,懵懵懂懂的就过去了,或者也会嘻嘻哈哈的回一巴掌。这其实就是这个阶段孩子互相沟通感情的一种方式。
但这些动作在大人看来是打人,秉着“小时不教育,大了得上天”的思想,很多家长肯定是一看到这些动作就大声呵斥:“不准打人!”甚至会抓住孩子的手狠狠地打几下。
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根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一个正常的举动,会招致家长如此大的反应。所以他们一方面会被家长恶狠狠的举动吓到,另一方面又会反复“打人”来试探家长的反应。
所以,米粒妈想说的是,首先请家长放轻松一些,理解这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不要反应过激,平和对待即可。
但是这并不是说,因为这是孩子的正常举动,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任其发展呢,不是的,我们还是要做出一些相应的引导。
正确的做法就是:及时制止宝宝的“打人”举动,并示范正确的做法。
很多家长,尤其是家里老人,在孩子“啪啪啪”用手拍打他们脸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
米粒爷爷就是这样,米粒一岁左右特别喜欢使劲拍打大人的脸,爷爷就一边任米粒拍,一边还夸米粒:“米粒真棒,米粒力气真大,米粒真有劲。”还好被我及时阻止了。
对于孩子来说,拍打别人这个举动让他们特别高兴,但是孩子不懂事,大人得懂事,不要觉得好玩就任由他拍啊打啊。一定要温柔地阻止宝宝的行为,但不要定性为“打人”。
米粒拍我脸的时候,我就会轻轻握住他的手,说:“米粒喜欢妈妈,想和妈妈玩对不对,你可以这样轻轻的摸摸妈妈,刚才你太用力了,妈妈觉得很疼,你得轻轻的。”
然后我握着他的手,轻轻的在我脸颊上抚摸。一直这样温柔地纠正,米粒拍打人的这个行为就逐渐消失了。
在公共场合尤其得注意,家长一定得时刻关注自己的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想要“动手”,就要立刻出手制止,然后再示范正确的方式。
比如,当你看到孩子想拍打或者推搡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先拦住宝宝的动作,嘴上也赶紧温柔的问他:“你想和小朋友打招呼对不对,那你可以先挥挥手。”然后抓着孩子的手挥一挥,示范正确的动作给他看。
当你发现孩子急着要玩玩具所以推搡别人的时候,也一定要阻止,告诉他需要排队。
总之,对于小宝宝,不要动不动就将宝宝的行为定义为“打人”,而是观察宝宝真正的意图,然后再正确的引导他们,示范正确的做法给他们看,慢慢地他们就能明白如何表达自己意愿。
2岁以上的宝宝打人,该如何处理呢?
2岁以上的宝宝,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都已经大大增强,他们已经比较明白“打人”是发泄心中不满一种表达方式,也就是说,打人已经是一种“故意”行为了。
所以,就要加以正确的管教,才能让宝宝身心健康的成长。一定要先了解宝宝打人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管教措施。
宝宝的行为都是事出有因的,他们并不会无缘无故打人,所以,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了解清楚原因。
有的孩子打人是“主动为之”而有的孩子打人则是“被动还手”,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要第一时间了解清楚,再根据当时的情形迅速做出处理。
米粒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我接他放学,幼儿园老师说:“米粒今天打了别的小朋友,我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肯说,你回家之后再了解一下情况吧。”
因为我一直教导米粒不可以打人,所以我相信米粒肯定有原因,回到家我们度过愉快而亲密的亲子时光之后,我问他:“米粒今天为什么打小朋友呀?”
米粒这才委屈的掉眼泪,说是因为那个小朋友一直来抢他的玩具,他拒绝了好几次,小朋友上手推他,他才还手的。
但老师只看到了他还手,就立刻过来说米粒不能打人,米粒觉得委屈,所以不想跟老师讲话。
了解了原因,我先把米粒紧紧的抱着,告诉他:“米粒受委屈了,妈妈好心疼。”
米粒在我怀里哭了一会,擦擦眼泪说:“妈妈,我知道不应该动手打人,明天我去和小朋友道歉。”我又给米粒讲了一些正确的方法,米粒才释怀了。
对于主动打人的小朋友应该怎么教导呢?当然还是要先了解打人的原因,有的可能是因为想抢夺玩具,有的可能是心情不好,有的可能就是从小打人打习惯了。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是“主动打人”“故意打人”就都是错的,一定要立刻纠正这个行为。
了解原因后,第一时间带宝宝一起去跟被打的小朋友道歉。
注意,不是把宝宝拎到别人面前然后呵斥他:“你打人不对,快道歉”而是家长要陪着宝宝一起道歉。
告诉孩子:“你刚才的行为是错的,你伤害了别人,妈妈陪着你,咱们一起去给小朋友道歉。”
要真诚的道歉,孩子说对不起,你也得说对不起,提出补偿的办法,取得对方的原谅。只有你陪着孩子一起鞠躬道歉,孩子才会意识到这件事让父母蒙羞,才会下意识的去改正。
道歉之后,找一个只有你和孩子的地方,严肃的批评孩子,注意,不要笼统的说你不乖,你是个坏孩子这样的话。
一定要批评孩子的具体行为,告诉他刚才错在哪里,应该如何改正,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把这些都跟孩子梳理一遍,最后告诉孩子:知错能改才是好孩子,然后抱抱他们。
如果孩子多次故意打人,那么你和孩子需要共同并制作一个“惩罚方案”,比如,打人三次以上,本月购买玩具的额度取消,或者零用钱减半等。
这个“惩罚方案”需要你和孩子共同商议完成,并以孩子的意见为主导,让他知道屡教不改需要承担一定的后果,然后坚定不移的执行。
最后,米粒妈想说,除了少数极端人格以外。孩子的打人行为的其实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呈现。
我们应该从孩子出生起,就尽量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
如果孩子成长在一个氛围融洽的家庭中,父母家人都温柔耐心且善于沟通,同时周围也都是高素质的孩子和家长,那么孩子也会传承这样的品质。
如果家长动辄吼叫怒骂,甚至大打出手,或者让孩子暴露在一个低素质又充满戾气的成长环境中,那么孩子肯定也会有样学样的用暴力解决问题,并且极难纠正。
所以,做好自己,创造好环境,才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点击关注哦),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0-3岁宝贝的科学养育、英文和数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3-10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