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不如预防,你家孩子的幼儿园做到这些了么?

作者:医来er趣 09-21阅读:4542次


9月10日,在湖南益阳某幼儿园发生了一起悲剧,几名小朋友围坐在饭桌前吃饭,其中一名4岁男童吃饭时不小心被食物噎住。而老师竟然在孩子被卡三分钟左右才发现异常。

尽管随即去了医院,但孩子最终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从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事发当天,正值午餐时分,幼儿园老师们带着小朋友一起吃饭,小朋友都爱边吃边玩,于是老师将饭菜放在桌子上后,就先离开了。


老师离开之后,这些小朋友依旧说笑玩闹,其中一名穿白色上衣的小男孩背对着摄像头,一边吃东西一边和隔壁的小朋友玩闹。


没过多久,穿白色上衣的小男孩便紧紧捂住了嘴巴,并且不停地咳嗽。

随后,白衣男孩便一直在用手指抠着自己的喉咙。


从小男孩被噎、咳嗽到用手抠喉咙,这两分钟的时间里,现场竟没有一名老师经过,孩子的咳嗽声很大,也没有引来老师们的丝毫注意。

直到三分钟后,之前离开的老师注意到小男孩的异常反应,才紧急将男孩送往医院。不过遗憾的是,最终医生还是没能将孩子抢救过来。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我们公众号一位妈妈写过亲身的经历:孩子在幼儿园吞食半粒核桃仁,堵住了气管,但幼儿园老师并未发现,幸运的是,家长及时发现,通过“支气管异物摘除手术”,孩子没有生命危险。可是,这遭的罪,谁负责?(具体可查阅:中年妈妈2018开年惊魂的30天)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吃下食物、异物所造成的气管梗塞窒息死亡的孩子近3000名。这种事情看起来很遥远,但却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这些悲剧的发生一方面是监护人或者看护人没有急救常识,错过了急救的“黄金五分钟”。但更重要的是缺乏安全意识,给危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因此,与其长篇大论谈“海姆立克急救法”的重要性,倒不如讲讲作为看护孩子的幼儿园、监护人,应该有的责任。

一、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气道异物?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情况下食物会进入气道。人体的咽喉是“气道”和“食道”的交汇处,吸入的气体和吞咽的食物在咽喉处分流,然后“气体走气道,食物走食道”,互不干扰。如果液体和固体食物进入气道,就称之为“气道异物”。

那么,什么情况下,食物会“误入歧途”?这和管理食物与气体分流的部位“会厌”有关。会厌是喉腔开口处的一个舌形活盖,平时呼吸、说话时会厌向上开放,气体进入;吞咽食物时,会厌则向下盖住喉腔,使食物不至于进入气道。正常情况下进食时,会厌是关闭的,如果会厌打开了,食物就进到气道里了。

其次,最容易发生在什么年龄段?北京儿童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天津儿童医院等医院曾分别对救治过的气管异物案例进行过统计,从年龄分布看,发生气管异物的群体以学龄前儿童居多,其中3岁以下比例更高,约占到80%左右。

再次,为什么孩子容易出现气道异物?这和孩子的年龄段、认知程度、饮食习惯以及器官发育成熟度都有关系。

从生理发育上看,孩子牙齿发育未成熟。由于孩子牙齿还未生长完全,咀嚼有些食物时没办法完全咬碎,容易呛入气管。

婴幼儿的食管直径很窄(大约只有1厘米),咳嗽反射欠成熟,很容易被噎住。同时,“会厌”的分流功能受神经系统中的吞咽反射功能自动控制,而婴幼儿因吞咽反射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所以从生理条件上讲比较容易发生“气道异物”。

年龄小的孩子,对食物认知能力有限,不知道哪些东西比较硬或者有核,会容易梗住喉咙。遇到“口欲期”,好奇心强,不分三七二十一就会拿起周边的物品啃咬,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意外。

此外,进餐时过快,尤其是在摄入大块的,咀嚼不全食物时大笑或说话,很易使一些肉块、鱼团、菜梗等滑入呼吸道。家长在喂养中时常出现“追着孩子喂饭”,孩子“边吃边玩边跑”、“口中含食”等情况,都存在安全隐患。


二、“罪魁祸首”排行榜

哪些食物和物品容易使小孩发生气道阻塞呢?

1.坚果类食物
坚果类食物体积较小,往往不经咀嚼充分就会吞咽下去,容易呛入气管。

2、果冻
果冻体积小,容易一口吞食,一旦发生误吸,是气道异物抢救中难度最高的。

3、口香糖
口香糖,因为过韧,不能咀嚼,容易导致气道异物。

4、麻花、糖果
不好咬的食物,类似坚果,不容易咀嚼,也容易呛入气管。

5、汤圆、年糕、花生酱等
汤圆、年糕、花生酱等黏稠度高、黏性过大的食物也非常危险,容易粘在喉咙口,上不得也下不得,不适合给小孩食用。

6、鱿鱼丝、牛肉干及大块的肉
纤维过长,咬感过硬的零食,包括鱿鱼丝、牛肉干,以及大块的肉,孩子无法嚼烂,若狼吞虎咽,很容易被噎到。应制成肉泥、肉丁或撕成小片,再给孩子食用。

7、小巧的水果
有些水果小巧圆形且里面有核,如桂圆,葡萄,樱桃等,不适合给孩子直接食用,可剥开去核、分成小块后给孩子吃。

8.多纤维蔬菜
长纤维的蔬菜例如青菜、芹菜、豆芽等,菜茎一定要切成小粒或者小段,菜叶一定要处理成小片,再给孩子食用,不然容易一整张粘在喉咙处。

9.长面条、长粉丝
孩子喜欢用吸食的方式吃面条和粉丝,那样很容易噎到、呛到,所以烹煮之前先切成小段,再给孩子食用。

10、多刺的鱼
给小孩喂食鱼肉之前,一定确保将鱼刺挑拣出来,否则容易噎到还会刺伤孩子的食道和口腔,可以选择鱼刺较少的鱼类。

11、硬币、纽扣、电池、螺丝、首饰等小物品
整理收纳好家里的任何小物品,包括处理好玩具上的小部件,这些物体很小,孩子因为好奇而误吞也会发生意外。平时要多注意清洁卫生死角,例如沙发底下,床下、墙角等等,不要遗漏这样的物体,以免被孩子发现后误食。

当然,除上述“高发黑名单“外,生活中其他有可能产生危险的物件、食品也要随时提高警惕。

三、作为幼儿园,监管、急救,一个都不能少

孩子上幼儿园后,可以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幼儿园的环境、饮食是否安全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幼儿园怎么做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避免气道异物这类情况的发生呢?小趣总结了这么几点(如果你是幼儿园的工作人员、老师,请你一定要认真的看完):

1. 关于幼儿园的环境布置

  • 幼儿园应该定期检查幼儿玩具、教学及活动设施中的零配件,避免出现小零件的松动、脱落导致的孩子误食风险。
  • 不放置有危险隐患的物件。例如笔帽、硬币、螺丝、纽扣电池、磁铁等存在隐患的物件,不出现在孩子触手可及的范围内。 幼儿园应该定期检查幼儿玩具、教学及活动设施中的零配件,避免出现小零件的松动、脱落导致的孩子误食风险。
  • 幼儿活动区域尽量避免遮挡物,老师易于观察。幼儿园班级里通常会设有不同的活动区域,每天,会有一段时间让孩子们自由活动。而这期间也往往是可能发生危险的时段。为保证老师在第一时间能发现孩子的异常情况,幼儿园在班级环境布置时,应该尽量减少隔断,减少影响老师视线的障碍物摆设,让全班小朋友的活动都处于老师一眼可监控的范围内。

2. 关于幼儿园的配餐管理

  • 在幼儿园,要做好食品的采购管理,不要给3岁以下的儿童吃带壳的食物,如瓜子、花生、豆类等;3岁以上的儿童,在采购食材时,也要避免出现我们上面黑名单里的那些食物品种,比如不给孩子吃坚果、年糕、汤圆、多刺的鱼等风险隐患比较大的食物。同时,在制作幼儿食品时,将长面条、大块的肉切小、切碎,便于幼儿咀嚼

3. 关于幼儿园的进食管理

  • 幼儿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吞咽能力还没完全发育成熟,若在他们进食时逗引、恐吓,孩子大笑或者大哭,都很可能会将食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因此:
(1)在进餐过程中,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进餐环境,老师要及时阻止孩子嬉戏打闹、一边吃饭一边说话。(2)在进餐前、餐后半小时不组织易于兴奋、活动量大的剧烈活动,进餐前及进餐过程中要帮助孩子安静下来,保持愉悦的情绪。(3)进餐前后老师不要处理孩子间发生的问题,以免影响他们的情绪。(4)在进餐过程中,如果有孩子哭泣,老师应先让其停止进餐,直至安抚其情绪平稳后再继续进餐。(5)进餐中不催饭,避免孩子狼吞虎咽,着急的情况下发生噎住的情况。
  • 当幼儿吃排骨、鱼时,稍不小心就会出现因鱼刺、骨头渣扎伤咽部的现象。因此:
(1)给托、小班的孩子吃的排骨、鱼需经高压锅闷酥,食用前老师尽量帮助孩子们把肉里的骨头、鱼脊的大刺摘掉,并提醒吃的时候小心鱼刺等。(2)中、大班孩子在吃鱼及排骨时,老师要教会孩子们去除骨头、鱼刺的方法,并且做好监督,防止食用的时候扎伤咽部。
  • 进餐过程中的监督尤为重要,是避免危险发生的关键环节。要确保孩子进食时,在老师的视野范围内。老师要做到“眼不离,心不松”。要能看到孩子的正面,千万不要让孩子背对着老师进食,老师更不能远离孩子,让孩子们独自进食。不然危险发生时,老师可能无法第一时间作出判断。
  • 进餐结束后照顾不细致也易引发安全隐患。如进餐结束后孩子如果未将口中的最后一口饭菜咽下,上床后还继续含在嘴里,午睡中易发生窒息现象。因此:
(1)进餐结束后,要确认每名幼儿将口中的最后一口饭菜咽下,再安排午休。
(2)午睡前,老师还应认真检查孩子们的衣物口袋、饰物和小手,防止他们携带小物品入睡,导致异物入耳、鼻、气管引发事故。

4. 关于幼儿园老师的安全意识强化和必要的急救知识培训
  • 安全意识要加强。幼儿园应该定期做好老师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是形式主义的走走过场,通过案例的分析,情景的模拟,可以让老师们的安全意识真正的得到加强。
  • 培训老师们学会快速的发现孩子出现气道异物梗阻的情况。如果宝宝不能哭、不能咳嗽、不能发出任何声音;或者仅有轻微无效的咳嗽、仅能发出尖锐的声音、仅能挥动双臂,这时候很有可能异物卡到了气道,要迅速想办法把东西排出来。

具体的表现我们可以看这张表格:

1岁以上的幼儿,下图这个”V”形手势是典型的气道异物完全梗阻后的表现。当老师看到时,应该迅速引起注意 ▼

  • 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海姆立克急救法。关于这部分,我们之前发过一篇杨凯医生关于气道异物梗阻如何家庭急救的文章,其中有详细的讲解(可查阅:与死神赛跑—儿童气道异物梗阻的家庭处理方法),因此,这里只简单的论述一下:

注:其实在AHA培训中,并没有对年龄进行如此明确的划分,小趣个人认为,采取什么样的急救方式,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切忌教条。

四、作为监护人,防患于未然,你应该做到这些事


在幼儿园,保证孩子的安全,幼儿园有责任,但同时,家长也要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1+1的效果才能大于2。

1. 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1)教育孩子不随便将物品塞入口中。
(2)教育孩子对其他人提供的容易发生意外的食物学会说不,家长也要及时阻止对方的行为。


2. 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好的饮食和喂养习惯,能将风险降到最小,而不好的饮食习惯,风险必然是最大的。

(1)教育孩子进食时候应该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长时间含着食物以免发生意外。
(2)古人云:“食不语,寝不言。我们要教育孩子安静进食,吃饭时不打闹、不说话、不乱跑。


3. 教孩子学会自救与如何寻求帮助

有的人说,幼儿园的孩子,让他们出现气道异物梗阻的情况下自救,太难了!是,孩子可能不具备将异物排出的自救能力,但是,学会求救,也是一项技能。

我们要告诉孩子,比如真的发生噎住的时候,在无法自救的情况下,不要在原地跺脚,赶快找到最近的有能力救助的人,想办法,示意他,求救。这也许就争取到了最宝贵的“黄金五分钟”。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教他们如何自救(参照上文中海姆立克自救法)。

4. 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

和幼儿园老师一样,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也需要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比如海姆立克急救法。其实,小趣也推荐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参加一下关于急救的培训,比如AHA(美国心脏协会)的,或者红十字会,都有关于心肺复苏、急救的培训。小趣是去年底完成的学习,觉得还是很受用的。

最后,我相信,如果家长、幼儿园都重视起来,加强学习和监督,是可以减少这类悲剧的发生的!

毕竟,孩子的事,无小事。

希望父母、幼儿教育工作者
花时间认真的阅读这篇文章,并转发给更多的人引以为鉴。
防范意识的提高比抢救技巧的掌握更重要!
这才是我们反复强调的!
不要让悲剧再发生!!
最后,我想说:
请让我的孩子高高兴兴去幼儿园,
平平安安的回到家!


写在最后的几句罗嗦话:

本文主要说的是气道异物。但是婴幼儿常见的另外一种异物危害是食道异物。之前,小趣经常混为一谈。但实际上,气道异物和食道异物是两种疾病。这里给大家多写几句,科普一下二者的区别:

气道异物,顾名思义就是将不该吸入的东西吸进气管;而食道异物,是指孩子吞了不该吞入的东西卡到食道内,也就是老百姓说的“上不去、下不来”。

气管异物的症状表现:往往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有明确呛咳的症状。出现了剧烈的呛咳,出现“丝丝”的声音,再严重,会出现口唇青紫、脸色发青的窒息症状,这时,异物很有可能卡在主气道上,这是非常危险的。

还有一种情况,当剧烈呛咳一段时间后,出现缓和、看不出任何情况,但要注意,这时异物很可能已经通过孩子的主气道,停留在支气管相对固定的位置,孩子没有任何症状,临床上将这段时间称之为“平静期”,家长也需要注意。

食道异物的症状表现:没有气管异物那么容易发现,孩子太小了,往嘴里塞东西,如果看管不及时,是没有办法及时发现的。食道异物最典型的症状:孩子没有任何原因的嗓子痛、无发热,突然无法进食,吃东西呛咳。之前我们也写过食道异物专门的文章。(具体可查阅: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做父母的千万别大意丨呕吐数日治疗无效,竟是因为它)

(完)

参考资料:
1、陈婉珍、于万莉,《儿童气道异物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士进修杂志,2003年1月第18卷第1期;
2、美国心脏协会,《拯救心脏、急救、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学员手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3、苏晖,《幼儿园安全管理实用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小趣

声明:原创文章 ,首发医来er趣公众号,欢迎来医来er趣公众号与医生交流、和科学,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禁止私自转载,转载请联系我们。

医来er趣,长期邀请三甲医院妇产科、儿科、疫苗、皮肤科、营养科和心理方面的医生为您做专业的科普课堂和在线答疑。旨在让女人更健康,怀孕更容易,育儿更加科学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