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时,老师最不该这样批评孩子!

作者:kmba园长论坛 10-12阅读:2123次

孩子还小,在幼儿园里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给予恰当的批评是很必要的,可以让孩子认识错误,帮助孩子成长。但是实际上,许多老师却有这样的体会,虽然已经批评了孩子,但是却一点用都没有,孩子反而更加不听话了。

孩子被批评,反而更加不听话,很有可能是老师用错了批评的方式,那如何正确的批评孩子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5种错误的批评方式

只会让关系变得更僵化

1. 翻旧账的批评方式

有些孩子调皮捣蛋,在生活与学习中屡屡犯错,不是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就是在吃饭时米饭都掉落在桌子上。老师在批评孩子时,想让孩子更加明白自己的所做所为,常常会把“旧账”翻出来。

●“你昨天吃完饭没有把饭碗放回原位”

●“你前天午睡起床没有穿好鞋就跑出来”

这种翻旧账批评方式最好不用,因为翻旧账的批评方式使效果大大折扣。翻旧账的批评方式初衷是想引起孩子的重视,但是孩子的思维是具体的,数落的再多,孩子只是一头雾水的听着,不知道为什么错了。而且翻旧账的批评还会给孩子二次伤害,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2.恐吓式的批评

有些孩子做事情总是磨磨蹭蹭的,吃饭总是最后一个吃完,就连穿衣服也是慢慢的,老师为了让孩子的行动变得快一些,有时候会采用恐吓式的方式来让孩子摆脱磨蹭的习惯。

●“穿衣服那么慢,下次再是最后一个,就不给参加下午的游戏”。

●"吃饭再那么慢,明天不给吃饭了”

这种恐吓孩子的批评方式短期内让孩子孩子按照规则做事情,但是并不能使孩子内心信服。孩子的内心会产生紧张感,容易让孩子变得胆小,做事情总是小心翼翼的,而且不利于师生友好关系的建立。

3.打击式的批评

在幼儿园很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孩子动手去完成,比如画画,做手工,在指导孩子时,就算孩子做的再不好也不要对孩子说“怎么做的那么丑,真难看”。因为打击式的批评会让孩子失去信心,做事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敢尝试新鲜事物了。

4.对比式的批评

在幼儿园,有些孩子听话,有些孩子吵闹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一样好带的,对于一些调皮、不听话的孩子,老师教导孩子时尽量不要采用对比式的批评方式。

●“你怎么那么多话,多学学小花,文静又听话”

●“这次游戏你又犯规了,你看小钰每次都做的那么好”。

这些对比式批评方式,本意是想让孩子听话,但是经常对比批评,会让孩子产生压力,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而且不利于孩子之间友谊的建立。

5. 贴标签式的批评

老师要知道,不只孩子与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孩子本身也是有差异的,孩子在游戏中表现不好,不一定在其他方面做不好。孩子某些方面做不对了,不要用“真笨”“真傻”这些语言去否定孩子。

因为这些词汇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会让孩子自己否定自己,产生自卑,不信任自己的心理,久而久之,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专注了,觉得自己笨,就算努力也是做不好的。

正确的批评方式要这样做

拉近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1..倾听孩子的想法

孩子做错了,先不急着批评孩子,而是先让孩子说出自己想法,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重视孩子的辩解,让孩子思考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孩子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减少类似错误的发生。

2.明确批评目的,帮助孩子理解错误

孩子犯错了,要根据当时发生的事情入手,分析错误的原因,为孩子指出错在哪里,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并且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一个人在克服难题,老师会与他一起。要时不时的鼓励孩子。

3.改变思维,做孩子的朋友

批评孩子的时候,不防改变直接说教的方式,以孩子朋友的角度,亲切的可以告诉孩子不只小孩,大人也是会犯错的,犯错不可怕,老师小时候也经常犯错呢,改正了就是好孩子了。这样的沟通方式有利于拉近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更有信心克服困难。

4. 了解孩子,期望要合理

老师在给孩子设立期望时,要事先了解孩子,不要给孩子设立的期望过低,也不要过高,比如孩子每次吃饭比较慢,要改正孩子这个习惯,要孩子第二天就能做到,这显然期望太高了,会给孩子产生压力,甚至对吃饭有紧张感。

也不能太低的期望,给孩子改正这个习惯,给孩子一个月的时间,这会让孩子对错误不重视,会助长孩子散漫的心理。老师在给孩子设立期望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

5.给孩子信任,多表扬孩子

要充分理解孩子改正一个错误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而且孩子并不是被批评了第二天就能改正了,要多督促孩子,并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收获老师的信任后,孩子也会尝试更多努力,带给老师惊喜。

平时多肯定孩子,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短处不放,孩子手工活做不好,但是上学总不迟到,只要孩子有做的好的地方就值得被表扬。

最后的话

孩子还小,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老师在教导孩子时切不要太过于急躁,选择恰当的批评方式,多一点耐心,多点宽容。

△本文为“KMBA园长论坛”原创文章,由“KMBA园长论坛”微信公众号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