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咬牙送孩子读国际幼儿园,为何我的心态临近崩盘?

作者:每日新报 11-05阅读:3090次

主持

阿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倾诉

建华 30岁 职员

自从儿子出生,我们家就跟炸锅似的各种乱——眼皮底下不是孩子衣服各种玩具就是还没拆封的尿不湿和奶粉罐子。最挠头的就是大人都跟睡不醒似的。尤其是孩他妈,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起床喂奶或者小孩不知道为什么又哭了。我妈心疼我们,直接搬过来住了一段时间,孩子每天晚上她给带着。即便如此,我发现自己发际线都快没了——当上爸爸的压力,只能自己去消化。说出来显得特别没用,可是之前还总觉得自己没长大呢,怎么突然就有了个小生命?

阿德:这种被人推上去的感觉,就得是装坚强啊。你是顶梁柱,全家人都靠你撑着呢。

城市孩子其实哪有什么苦大仇深的经历。我们俩恋爱到结婚,说是自由恋爱,可是里边多少掺杂了些父母的意见。就说买房这件事吧,工作两三年连首付都交不起,最后还不是得靠家里援助?也是因为这样,包括选择什么样的伴侣,该怎么过日子,以及什么时候要孩子,还是会自觉考虑到家人的心思。用我妈的话说,孩子还是得早要,他们还得帮着带。而且还跟我亮明了立场,买房差不多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抚养孩子就得靠我们小两口了。

阿德:养孩子几乎都成上一辈人自觉承担的责任了,也挺哭笑不得的。

孩他妈生产时有点难产,应该说是从鬼门关走过了一遭,要是我再无能,真的对不起她。当时我听我妈这样说,我就立下志愿——一定要像个爷们照顾好娘俩。

去年孩子到了入园年龄,我们俩以为苦日子就快到头了。别人不都说吗,孩子一入园,父母就能省心不少。当时我们俩心心念念这件事,还计划出国旅游一趟换换心情呢,现在回头看真是够幼稚的。

因为入园,我才知道进幼儿园并不简单。我们家门口有公办园,也有私立园。公办园需要网上报名,同事说你得提前在网吧里蹲守,因为那里网速够快,为了增加秒杀的成功率。我突然觉得这件事需要靠运气,在和妻子商量之后,立马陷入了焦虑——长大成人这么多年,我们俩的运气都不怎么样。为了让孩子上学,我们俩必须做出备选方案,选择一所民办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们俩转了五六家,觉得各具特色,却没有一家让我们都心仪的。

阿德:现在家长似乎都有一种共识: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那段时间我们俩跟中病似的,看各种各样的帖子,向亲戚朋友打听,然后驱车前往考察,甚至还买了一个笔记本,把每个幼儿园的特色一一记录在案,不知情的还以为我们俩是哪里的考察团的呢。

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国际幼儿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说实话,之前我们根本就没打这张牌——我们俩都没有留洋经历,也没什么国际友人,总觉得国际学校离我们生活很远。而且身边同事也提到过那里的学费,真的是让人咋舌。

奇怪的是,越是你束之高阁的东西,越在午夜梦回的时候骚扰你。尤其是考察了一大圈,车轱辘不由自主的停在了一所国际幼儿园的门前——教学楼建得像是宫殿,孩子们的穿着考究,就像是小王子和小公主。老师精神面貌也好,英文出口成章,从里到外透着一种高大上的气息。

阿德:心动了吧?问题是学费怎么解决呢?

只能勒紧我们的裤腰带。听学校老师滔滔不绝地讲着办学特色,我们俩其实已经开小差了:儿子如果也穿着小西装小皮鞋,说着流利的英文,那会多么令人艳羡?作为父母,能给他好的教育环境,为什么不努力争取一下呢?

我恨不得当时就要缴费,老师拦住我说,还得进行了一次入学面谈,我们希望招进来的孩子都拥有精英基因。我这才明白,所谓精英教育不是花钱就能上的,还得看孩子是不是那块料。

阿德:那个时候如果你选择冷静,现在是不是不会那么累了?

老师这么说,我就更想把孩子送进来了。我想证明我们家的基因很强大。交了学费,领了校服,等待开学的日子有点望眼欲穿。等第一次开家长会,我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了——放眼望去,家长们都是高收入人群,甚至还有我们兄弟公司的部门高管。虽然不是上下级关系,可我平时在公司碰见,也得毕恭毕敬的叫人家总监呢。

在那个场合,我突然感觉自己像是走过了场子。虽然内心深处告诉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别想那么多,可一种淡淡的自卑还是笼罩在了心头——我把这种焦虑转达给了妻子,她只是对我说:你得努力,才能让孩子也挺直腰板。

阿德:不就是上个学吗?怎么还成为上下级了?

其实都是大人的问题。这半年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点打肿脸充胖子。交了学费,我以为后期没有什么花销了。没想到幼儿园经常组织孩子集体活动,吃的穿的玩的都是高标准,作为家长你怎么可能让自己孩子受苦。分享课上其他家长给制作各种幻灯片,上面不是去冰岛看极光,就是去俄罗斯喂狗熊。放学回家,学校门前停着各种豪华轿车,品牌荟萃就像是开车展,家长群里甚至还有人发起周末亲子聚会,上传的照片不是豪宅就是大餐……说真的,我感觉我们一家人就像是闯入者,也许别人没有当回事,可我们自己心态就提前崩盘了。

【阿德说】

阿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马拉松

人生不是比赛,通往成功的道路也不止一条——在我们还保持理智的时候,似乎都会认同这句话:哪有什么起跑线,别听那些骗子瞎掰。可是面对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尤其是到了入学年龄即将面对众多教育资源的选择时,我们就没有那么冷静了。焦虑让我们失去理智,也让我们短视——不求遥远的未知,只求确定的眼前。

问题是,教育这件事恰恰不是能用风险控制的概率推算出的有效结果。做咨询这么多年来,我听到孩子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爸妈不管我开心不开心,他们只盯着成绩。”正因如此,很多中学阶段成绩优异的孩子,考入高校之后突然一蹶不振了,或者说看似一张白纸的孩子,一夜之间竟然变得满目狰狞,离家出走都能做得出来。很多家长困惑孩子究竟怎么了,其实因果很早就开始推导发生——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习认识自己,认识别人和认识社会。这是一个人自我形成的过程,没有完整且独立的自我,我们迟早都会失去方向。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是个马拉松爱好者。他所谓的节奏,在我看来应该就是和自己对话的节奏——不是和别人比赛,只是想发现更完整的自我。

新报记者 刘德胜 摄影 时光集影像馆李林寒

新媒体编辑 姜晓凤 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