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是指正常言语节律受阻,变现为言语不由自主地重复,发音延长或停止。通俗地说,就是“结巴”。口吃是幼儿时期经常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多数为一过性的。据国外研究报道,其中有5%的口吃者至少可持续6个月,有的则随年龄的增大仍有口吃。口吃的小儿语言发育是正常的,一般无其他神经方面的异常。
2.口吃的流行病学口吃多发生于2~5岁的儿童,多见于体质较弱或特别容易的孩子,学龄儿童也可见,男孩的发病率多于女孩,是女孩的2~4倍。据报道,有90%口吃者发生于2岁。
3.口吃发生的原因幼儿发生口吃有他的生理因素,也有其心理因素。幼儿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用于表达语言的词汇也逐渐丰富起来,但在说话时口腔的肌肉运动能力未达到随心所欲、应用自如的程度。此时面对周围五彩斑斓的世界、新奇的环境、有趣的事件,他们是多么想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准确地描述一下呀,遗憾的是这时他们心里想说的和实际语言表达的往往不能同步,故而出现了口吃现象。
突然的精神刺激如惊吓、环境的突然改变、严厉的责罚、强烈的声音等均可引起口吃。有的父母不了解幼儿时期孩子语言发育的特点,孩子在刚刚开始学说话时过于急躁、过多的指责,致使孩子不知所措、精神处于紧张的状态,从而引起口吃。
小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原本语言表达没有问题的孩子,当他无意中发现家人或周围的小朋友说话结巴时,觉得好玩,出于好奇,自己就开始模仿起来,久而久之也就出现了口吃的现象了。除此之外,因某些疾病致使大脑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因神经的刺激、过度的紧张而发生口吃。
4.如何纠正口吃?纠正口吃首先应消除环境的紧张因素,要有耐心地、逐步地进行纠正。当孩子说话出现口吃的时候,不要耻笑他、斥责他,应耐心地帮助和鼓励他克服自身紧张的情绪,告诉他不要紧张,想好了再慢慢地说;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多与人交往,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胆量,可以教孩子唱歌、朗诵、讲故事等,这样口吃会渐渐地得到纠正;借助专门的语言训练,如肌肉松弛、控制讲话的速度、注意呼吸均匀、延长“声母”的发音等进行最基本的治疗。
5.出现口吃何时纠正最好?小便曾遇到过这样一位母亲,女儿从2岁起即出现口吃,但出于母亲的爱心生怕此时纠正会给孩子造成心理损伤,因此始终未对孩子进行口吃的矫正,至今孩子已经四岁多了。其实这位母亲的心情可以理解的,但孩子一步入幼儿园就等于涉足了“小社会”,小社会的小朋友们并不明白口吃是怎么一回事,就会笑话患有口吃的孩子,其结果同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使孩子产生自卑感,此时就更难以纠正了。因此,我们认为:一旦发现了口吃的现象,就应及时、尽早矫正,不能一等再等,否则就会延误了孩子的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