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看见了你,我的孩子!

作者:林巨老师谈教育和成长 12-03阅读:1481次

很多时候,孩子真正需要的,就是精准看见,只是精准看见!

11月21日:再高明的道理,再多样的方法,都不如一颗与孩子在一起的心!

晚上九点,二宝要喝豆浆,还要指定的一家店里的。

开了一天会的我,头疼欲裂。听到这个,有点懵。深呼吸,开始……

我:宝贝,你想喝豆浆,而且是那一家的,妈妈知道了,也很想带你过去,不过现在是晚上九点,店里已经关门了。

二宝:为什么?

我:大家一般都是早餐喝豆浆,晚上很少有人喝,所以,老板也会在早上买豆浆。

二宝不悦。

我调整心绪:明天早上买给你喝,好不好?宝贝现在可以喝芝麻糊,或者牛奶?

(讲到这里,突然想到,孩子之前想喝米浆粥,因为专用米没了,所以阿姨没煮。想来那个时候,他已经难过了。)

二宝不依,追着我哼唧。

我抱起他,还是不行。

我想,还是要弄清楚孩子的具体想法。

我:宝贝,你可以告诉妈妈那家店怎么走吗?

二宝:我知道怎么走,不会说。

我:那这样,假如,现在我们已经在小区门口了,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二宝:哪边是左?哪边是右?

我(忍住笑):往幼儿园的方向是左,往地铁口的方向是右。

二宝:向右。

我:好呢,现在我们到了地铁口,向左是欧尚,向右是莫愁湖,怎么走?

二宝:向欧尚的方向。

我再次确认:之前我们从欧尚回来的时候买过的那家店,对不?

二宝连连点头。

我:妈妈知道了,妈妈明天早上买给你,好不好?(第二天要六点出门赶火车,也就意味着要五点半去买,我也是拼了。)

二宝:可是,那里有好多品种,你不知道我要喝哪一种?

我:那你告诉妈妈,好吗?

二宝:我想给你带路,然后自己去选。

啊哈!原来,孩子的具体想法是:带妈妈一起,去自己喜欢的店,挑选自己想要的豆浆。

我:哦,这样啊。不过,明天妈妈六点钟要出发,五点半就要起床去买,妈妈担心你起不来呢。

二宝很认真地:万一我要能起来呢?

我(回过神来):对哦,说不定宝贝可以起来呢。要不这样,明天妈妈五点半喊你,如果起得来,明天就带妈妈去买。如果宝贝还想再睡一会儿,就后天八点钟带妈妈去买,好不好?

二宝笑嘻嘻地:好。

我:我们拉勾,你一定要带妈妈去哦。

于是,开心地拉勾、愉快地睡觉。

践行体会:

林老师说,无分别的爱,关键是心法,而非方法。心到了,自然生万法。诚不我欺也!

最初,我不自觉地“就事论事”,温柔地讲道理;然后,开始有意识地使用“方法”——替代满足(喝芝麻糊、牛奶……),试图速战速决,结果,欲速而不达。

最后,转向“心法”,精准看见孩子的内在需求,是“带妈妈一起,去自己喜欢的店,选择自己心仪的豆浆”,而非简单的喝豆浆。

之后,自然就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一起讨论实现路径,并主动提出和孩子拉勾。时间不长,皆大欢喜。

再高明的道理,再多样的方法,都不如一颗与孩子在一起的心!

20181125:在我看来,只是买豆浆而已,在孩子看来,却是妈妈给予的“独一无二的爱”!

临睡前,二宝问我:妈妈,明天早上可以像周六那样,骑车带我去买豆浆吗?

我满口答应:可以啊。妈妈喊你,起得来就去,万一起不来,就改天再去。

二宝:那万一我起不来,也想去呢?

我(以为自己明白了):放心,我一定会喊你起来的,交给我吧。

二宝:万一就是喊不起来呢?

我(这下真的明白啦):哦,这样啊,那就我抱着你去,无论如何,都一定要你带我去。

二宝满意地笑:好。

旁边看书的大宝问:妈妈,你们明天去哪里?

我顺口回答:明早我俩一起去买豆浆。

大宝头也不抬:妈妈,我也要去。

我随口就说:好啊,那就六点半起床啦哈。

大宝还没说话,旁边的二宝就哭了。

我转身的瞬间,突然明白,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于是,对大宝说:亲爱的,六点起床对你来说太早了,妈妈好舍不得。如果你特别想去,妈妈周末带你去,好不好?

大宝哦了一声,就继续看书了。

转身对着二宝的耳朵,悄悄地说:亲爱的,对不起,妈妈忘了,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约定,妈妈明天先送哥哥,回来就请你带路去买豆浆,好不好?

二宝哭声立止,笑嘻嘻地回答:好。然后,满意地睡去。

践行体会:

每个孩子都想要来自妈妈的独一无二的爱。

如果,对于大宝而言,每天早晚10分钟的妈妈读书时间,就是他的“专属时光”。

那么,对于小宝而言,每天早上,妈妈骑车带着去买豆浆,就是他的“专属时光”。

在我看来,只是买豆浆而已,在小宝看来,却是妈妈给予的一份“独一无二的爱”。

20181126:孩子“无理取闹”“小题大做”的背后,是对妈妈的爱的渴望。

今天早上,骑车送完大宝,不想还车取车的我,突发奇想,打电话给阿姨,我在楼下等着,请她给二宝穿好衣服送下来,我骑车带他去买豆浆。

两分钟后,阿姨打来电话,焦急地说:宝贝不肯穿。

我立马意识到,自己犯错了。

把车子放在门卫处,三步并做两步往家跑,刚到二楼,就听到二宝的惊天哭声。快速进门,二宝正躺在床上闭眼大哭。

我一边俯身抱住他,一边念叨:宝贝,你以为妈妈走了,心里很难过,对不对?明明跟妈妈说好了要一起买豆浆,睁开眼却只看见了阿姨,心里肯定很难过?(二宝哭声明显小了很多。)

对不起,亲爱的,是妈妈的错,妈妈没有跟你打招呼,就改变了主意。把原本说好的一起出门,变成了在楼下等你,对不起!

还没说完,二宝就止声了。

然后,帮他穿上衣服,一起手拉手雀跃着出门。

这个因为我的“粗糙”引发的嚎啕大哭的茬儿过啦~

践行体会:

其实,孩子很好商量,前提是,被精准看见。问题是,被粗糙养育的我们,常常忘记了曾经身为孩子时的感受。

从一起出门,调整为我在楼下等他,是我的需要。我以为,这没有什么,而且还节省时间、更加方便。

可是,我忘了,那个4岁的孩子,在迷糊中醒来,没有看到原本期待的妈妈时,心中涌起的恐慌不安。

孩子“无理取闹”“小题大做”的背后,是对妈妈的爱的渴望!

我终于看见了你,我的孩子!

谢谢你,用尽全力发出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