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意外受伤怎么办?快来看看吧!

作者:郎朗教育 01-21阅读:2199次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发育、玩耍学习的场所,大部分幼儿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保护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致使我们的幼儿体质差、体能弱,动作反应不够敏捷,再加上部分家长和幼儿园保教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幼儿意外事件时有发生。那么,家长和幼儿园如何有效防范孩子意外受伤呢?

一、家庭防范和急救:

1.部分家长对儿童意外危险认识不足、急救不利。尽管儿童意外伤害已经成为 0―14 岁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52% 的意外伤害还发生在家庭里,但一项对 1000 名有 0―6 岁孩子的家长的调查发现,在未接受培训前,33% 的家长对哪些是意外伤害不清楚。另外,40% 的家长对空饮料瓶装化学剂会威胁孩子没有清楚认识。只有 62% 的家长认为孩子不能单独留在家中。

一些受伤儿童本来是有完全治愈的希望,但由于当时在场的人缺乏最基本的急救知识,从而酿成悲剧。儿童的意外伤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首先家长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并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护。例如:加强对儿童的看护,同时重视居家安全,特别要重视对家中儿童跌落、碰伤、割伤、烧烫伤、溺水、中毒等问题的预防。既要加强保护儿童的意识,又要学习掌握处理意外伤害的各种急救知识和方法,如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安抚孩子紧张情绪等。有意外伤害发生,这些急救方法将发挥作用,有效降低儿童伤害。

2.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遇到孩子出现一些紧急的事故时,通常家长马上想到的是送医院,其实现场急救也非常重要。

3.家庭防范措施:忽视细节,会让孩子意外受伤,孩子的生命力既顽强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如何避免这种伤害,只需在日常细节上多加注意即可。

二、幼儿园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

1.幼儿园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

(1)幼儿体质差、体能弱而造成的伤害。在幼儿发生的各种事故中,摔伤头、磕掉牙、骨折、坠落、溺水、车祸等事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幼儿体能发育不完善,动作协调能力差引起的。有的孩子体质较弱,在与同伴相处中,显得弱不禁风,一碰就倒,没有半点防范能力,这也是由身体各种机能水平较低,缺乏锻炼引起的。

(2)幼儿安全知识存在空白区,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幼儿意外事故发生率的高低与幼儿园、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3)保教人员责任感不强,对幼儿安全教育不到位。有的教师安全意识薄弱,不注重幼儿安全教育,没有教会幼儿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2.减少幼儿园意外伤害的相应措施

(1)幼儿体能训练,变弱体为强体。在实际活动中可以看出,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讲容易受伤,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钻爬攀登熟练,相对来讲磕碰就少些。为此,幼儿园、家庭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组织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使孩子动作更灵敏,思维更敏捷,有效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幼儿安全教育,变保护为自护。幼儿教师应设计安全教育课程,利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儿歌故事传授安全知识。儿歌、故事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安全教育内容变成儿歌、故事,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理解,从而形成接纳心理。孩子们在这些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的儿歌学习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安全知识。

3.保教人员的高度责任感,从限制到自制。从许多事故原因分析中,我们发现造成幼儿意外伤害除了孩子自身原因外,有很多都发生在当事监护人麻痹大意的情况下。因此,作为幼儿园保教人员,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把安全工作放在幼儿教学工作的首位。每位保教人员在岗时都应负起职责,做到处处为孩子着想,只有这样,才会避免和减少不良事故的发生。

总之,防范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和老师改变育儿观念,让幼儿在挫折中成长,使他们获得一个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保护——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