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多大就该自己吃饭?注意了!你家宝宝这个年龄还喂饭吗?

作者:孕小二才子 03-06阅读:1702次


近日,上海的一位奶奶觉得自己的孙子吃饭嚼得太慢,于是把饭嚼碎喂TA,没想到,这个年仅1岁的小宝宝竟感染自己口腔中的病毒,全身出红疹和水疱,还流血水,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事后,老奶奶后悔不已!如今,依然有很多妈妈没认识到嚼饭喂小孩的危害。

儿童多汗往往是由于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出汗跟消化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消化不佳,时间长了身体就会缺乏需要的营养,体质也会变虚,一点轻微的运动也容易出汗。

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患上消化不良很容易影响生长发育。由于孩子的消化功能比成年人弱,再加上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这都令家长担心不已。

其实,想让宝宝独立吃饭并不难,关键要做好2件事:

<1>把握宝宝自主进食的关键期;

家长要留意孩子有没有夜间磨牙的情况,缺钙、寄生虫、消化不良都会出现磨牙的情况。如果孩子处于长乳牙或着换牙的时期,口腔有炎症的话也会导致磨牙。

<2>培养宝宝独立吃饭的好习惯。

嚼饭喂孩子的危害

抓住宝宝独立吃饭的黄金期

宝宝6个月大以后,手眼协调能力迅速发展,渴望独立的意识变得强烈,多数宝宝会在8个月左右进入自主进食黄金期,主要表现为:

<1> 伸手去抓大人手里的勺子或食物;<2>摇头或躲开大人送去的食物;<3> 模仿大人吃饭时的咀嚼动作。

饮食上不节制,导致胃肠的功能混乱,这时就要改变一下孩子的饮食、喂养习惯。

大人口腔中有很多细菌,虽以大人的抵抗力足以对付,但对于抵抗力弱的宝宝来说,一旦感染细菌,可能会出现腹泻、口腔溃疡等症。

宝宝有以上3个表现时,说明宝宝想要独立吃饭的好时机到了。

有些孩子日常吃鱼虾后没有特殊反应,但是偶尔有一两次吃了以后出现皮肤过敏,这也和消化不好有关系。

独立吃饭要求宝宝的手、眼、嘴高度协调,同时还伴随着上半身多组肌肉的配合,这些协调、配合受大脑的指挥。

因此,为了让宝宝更聪明,家长要培养宝宝独立吃饭的好习惯。

家长平时要关注孩子的大便情况,如果大便呈羊屎状,一坨一坨的,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孩子脾虚,胃肠道功能受影响,大便不能及时排出,积聚在肠道时间长,水分就吸收,

所以大便会变得干硬,时间长甚至会引起便秘。

有些传染病可通过唾液传播,如乙肝、疱疹性咽炎等,大人在咀嚼食物时病菌会进入食物,宝宝吃后很容易感染疾病。

培养宝宝独立吃饭的好习惯

所有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自己吃饭”这项技能也是需要逐步“练级”的。

(1)8个月时:抓食期

首先要注意饮食卫生,食物不干净也容易引起消化问题,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要吃不干净的食物,同时也要避免边看电视、看书、玩电脑手机边吃饭。

宝宝的动手能力增强,总想自己动手,主要表现为:喂饭时,会抢拿大人手里的勺子,会试着用小手抓食物。

给妈妈的建议:

宝宝对餐具感兴趣,就给宝宝准备1把勺子,方便他四处敲打;宝宝想要抓食物,就给宝宝准备一些易于咀嚼的手指食物,既不耽误大人喂饭,又能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

卷心菜、西兰花、豆类、洋葱、韭菜等食物多吃容易胀气,油炸食品加重肠胃消化负担,冷饮、冰激凌容易刺激肠胃,家长们要注意少给孩子食用以上的食物。

宝宝吃饭时嚼碎食物的过程是一个锻炼消化系统的过程,如长时间吃嚼碎的食物,宝宝易失去咀嚼的兴趣,从而影响咬合和消化系统。

(2)1岁后:试食期

宝宝的手脚协调能力增强,会表现出亲自动手用餐的意愿。

腹部受凉也会刺激肠胃道引发消化不良,很多时候孩子在晚上睡觉时,没有注意腹部保暖,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夏季开空调时,更要保证孩子的腹部不受凉气的侵袭。

宝宝长期不咀嚼食物,口腔不运动,发音系统可能也会受影响,所以,大人最好别嚼饭喂食,应鼓励宝宝独立吃饭。

给妈妈的建议:

宝宝表现出自己吃的意愿时,就坚决不要喂!即使宝宝会把食物弄得满地都是、没吃进去多少,大人也要少一点干预、多一些耐心。

宝宝不好好吃饭,紧闭嘴巴、哭闹、玩耍,导致妈妈喂饭难,确实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有的妈妈为了让宝宝按时吃饭,可能会陷入以下4个常见的喂饭误区:

当宝宝折腾累了,大人就试着喂喂饭。如果还是被拒绝了,那就撤掉桌子,去打扫“惨不忍睹”的现场吧。

(3) 2岁后:自食期

宝宝的协调能力增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操训练,一般能熟练地抓握餐具了,而这正是培养良好进餐习惯的好时机。

误区《1》:边吃边玩,乘其不备喂饭

宝宝吃饭不听话,有的妈妈会打开电视机,趁宝宝盯着电视时把饭塞到宝宝嘴里,这种喂饭方式是不正确的,不仅会分散宝宝吃饭的注意力,还会潜移默化影响宝宝对食物味道的敏感性。

给妈妈的建议:

宝宝仍处于学习吃饭时期,对于宝宝吃饭慢、吃饭脏等表现,大人要保持镇静,让宝宝好好享受吃饭的时光。

正确做法:尽量给宝宝创造安静的吃饭环境,让宝宝集中注意力吃饭,享受吃饭的过程。

宝宝不会自己吃饭怎么办?

看到这里,很多宝爸妈可能会表示:“我家宝宝从小都是喂饭的,现在五六岁了,怎么能让他学会自己吃饭呢?”

误区《2》:搂着喂,躺着喂,追着喂

有的妈妈不注意喂饭的姿势,一手搂着宝宝一手喂饭,有时还让宝宝躺着吃饭或者在宝宝跑动时追着喂饭,其实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是错误的喂饭方式。

其实,要想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并不难,妈妈可以利用以下4个方法来训练孩子自己吃饭:

《1》做好榜样,为宝宝加油打气!

如果我们自己吃饭都拖拖拉拉,心不在焉,那么宝宝也会有样学样,吃个饭得半天。

相反,如果宝宝看到爸爸妈妈吃饭那么香、那么认真,自己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专注地吃东西。

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正常的消化才会规律的排便,反过来说,规律的排便才能确保正常的消化,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正确做法:让宝宝坐在凳子上,面对面喂饭,这样既保证宝宝的安全,又有利于宝宝和妈妈交流。

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还要记住少给宝宝贴负面标签,要在宝宝做出改变时及时肯定并赞扬,通过激励机制培养孩子吃饭的习惯。

《2》正强化训练,帮宝宝爱上吃饭

当孩子自己吃饭的时候,想吃什么就给ta什么,以此来刺激孩子继续自己吃饭的欲望。

误区《3》:威逼利诱,命令式喂食

有的妈妈在宝宝不乖乖吃饭时会用命令式的语言让宝宝吃饭,如“快吃”“不吃就不让看电视”等。其实,这种喂饭方式不利于宝宝成长。

《3》过点不候,让宝宝重视吃饭

有些宝宝不按时吃饭,不是要看动画片,就是想去玩游戏。过了正餐点,又嚷嚷着吃零食。

正确做法:多和宝宝沟通交流,多向宝宝描述食物的特点,让宝宝在吃饭的过程中认识食物,从而爱上食物,认真吃饭。

对付这类宝宝,我们可以采取“消退法”。

也就是说,到了饭点,我们给宝宝提供好饭菜,但我们不去关注他吃得如何。等到吃饭的时间一过,就把饭碗收拾起来,哪怕孩子一口也没吃。

等到ta饿得想吃东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狠下心来,告诫ta过了吃饭点,没有饭可吃了。如此这样几次,孩子意识里就会有这个时间段是吃饭的不能玩的概念。

因此,要培养好孩子规律排便的习惯,同时也要密切注意保持孩子的消化道情况,这样才能预防孩子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

误区《4》:怕手脏,禁止宝宝抓饭

宝宝8个月左右就有开始学吃的欲望,吃饭时喜欢用手抓,有的妈妈不了解,看到宝宝抓饭就认为不卫生,禁止宝宝抓饭,其实这种做法会减弱宝宝学习的兴趣,也是不妥当的。

《4》营造愉快的餐桌时光!

给宝宝喂饭虽是件小事,但长期给宝宝喂饭,不仅会影响宝宝对食欲的控制,还会影响宝宝独立意识的形成。

人都是趋乐避苦的动物。

如果爸爸妈妈一直板着个苦瓜脸,或者一直在喋喋不休,那么宝宝的食欲恐怕就会大打折扣;而如果是在轻松愉快的餐桌氛围下,相信宝宝也会愿意多吃两口饭。

《1》多让宝宝抓握东西《2》变身“吃货”辣妈,吃给宝宝看《3》游戏中教宝宝用勺子《4》购买礼物鼓励宝宝《5》和宝宝一起装扮餐桌

放下手机,关掉电视,来一首悦耳动听的音乐助兴,跟宝宝演示正确的吃饭姿势,让宝宝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吃饭的过程。

最后,宝爸妈们要记住,在吃饭的问题上,不必太过较真,规则要有,简单就好。

让宝宝更喜欢就餐的环境,吃饭时,或许宝宝就会更听话,乖乖自己吃饭,享受吃饭的过程。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饭,控制零食量,

如果孩子在吃饭的时间不好好吃饭,饿了也不要给零食,几次下来,小孩子自然会养成习惯;让孩子自己咀嚼食物,不要在吃饭的时间让孩子喝太多水;增加小孩子的日常活动量,加大消耗,孩子自然吃饭更香甜;

经常制作一些颜色鲜亮,形状好看的食物,增加孩子对吃饭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