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幼儿的都知道,开裆裤是小孩子的必备衣物之一,因为它非常方便小孩子换尿布,给无数做父母的人都节省了很多麻烦。或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开裆裤究竟是谁发明的呢?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这种服饰,只是当时不光是婴幼儿,就连大人也都穿这样的裤子。发展到后来虽然有了正常的裤子,古代父母还是会在女儿出嫁的时候,准备一条开裆裤当嫁妆,这是为何呢?
在远古时代,人类是没有裤子这种服饰的,只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觉得光着两条腿到了冬天很是寒冷,于是就发明了“袴”。它是由两个圆筒组成的,用来给腿部保暖,用两条带子系在腰上,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开裆裤。不过,当时的人们还会在“袴”外面穿着“裳”,也就是前后两片的衣襟,像是裙子一样,起到遮羞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何古人无论酷暑寒冬都不能提起下裳的原因,既是守礼也是防止别人误会自己是耍流氓。
直到汉昭帝时期,当时的重臣霍光为防止后宫佳丽与自己的外孙女争宠,就规定所有人都必须穿“穷裤”,就是在原来的两条裤腿上面加上一条裤腰,慢慢地就形成了我们后世真正的裤子。只是就算有了包裹上臀部的裤子,后来的古代父母还是会为女儿准备一条开裆裤作嫁妆。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为了将来的外孙准备的,也寓意着女儿将来能够为夫家开枝散叶,其实不然,这条裤子就是为新嫁娘准备的,至于原因也是相当尴尬。
农耕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增强国力只能不断地增加劳动力,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生孩子,所以历朝历代都对婚嫁年龄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都不能超过十五六岁,早的话十三岁就要嫁人了。这个年龄的女孩子还比较懵懂,再加上那个时代没有发达的信息网络可以宣传两性知识,所以结婚对于新婚男女,尤其是对新娘来说并不知道意味着什么?
父母又不好跟女儿解释,于是就只能陪嫁一条开裆裤,隐晦地传递这方面的常识,可以说这是无奈之举,也是比较尴尬的事情。
中国人古往今来在感情方面都比较的含蓄,很多时候不能通过语言来表达清楚的道理,就用行动来暗示,而开裆裤在洞房花烛夜就起到了这种隐晦的作用,不得不说,当父母的真是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为儿女操碎了心。
不过,如此让人尴尬的服饰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很多婴幼儿随着纸尿裤的出现也告别了开裆裤,这也算是社会越来越文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