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快到入园季了,除了选择好的幼儿园,最重要的还在于从现在开始做好这些准备,让孩子入园不受挫。——吃饭篇
Kelly原创第250篇分享
在家里一直被追着喂饭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就傻眼了:因为幼儿园老师不喂饭!而且到点会收走!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吃够,那就得等到加餐时间,不像家里24小时随时可以开饭。
根据研究表明,正常发育的孩子,手指精细肌肉发育到1岁时候就能够自己吃饭了。美国的日托中心1岁后的孩子就不会喂饭。
但是在中国孩子却没有那么幸运,因为家长往往会因为孩子半天舀不上东西而着急,会因为舀着了送进嘴里的时候撒一半出来而心疼,会因为孩子自己吃饭洒得到处都是而上火。特别是有洁癖的家长,更不能接受哪怕是一滴菜汤顺着孩子的嘴巴滴下来。其实从几个月吃辅食开始,孩子就希望自己拿着餐具探索,但是我们家长却往往因为以上的原因而总是剥夺孩子吃饭的主动权。
有个心理学实验是这样的。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实验者先把笼门打开,狗是可以趁机逃走的,但是,狗狗们却不逃跑,而是还没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被剥夺吃饭主动权的孩子可以类比笼子里的狗,我每次想自己拿勺吃饭家长都不让,那下次我就不努力争取了,乖乖等你喂吧。这一喂饭,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我听过最夸张的是,家长给孩子喂饭喂到3年级!这样的家长多累啊!前面也提到过孩子不知道自己吃饭,在幼儿园信心会受挫。
其次,喂饭还会导致孩子不知道自己的饭量。我们民族以勤俭为美德,加上我们又希望孩子吃得白白胖胖,所以每次给孩子碗里盛饭的时候,我们塞进去的都是我们希望孩子吃进去的饭。但孩子毕竟是另一个个体,他的饭量到底有多大,他那顿到底饿还是不饿,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自己吃饭,他可以在自己吃饱的时候停下来,但喂饭的家长,明明知道孩子可能饱了,但看到碗里还剩一口有不舍得倒掉,于是就开始威逼利诱孩子:“吃吧,就剩一口了,最后一口,吃完就没了。”孩子天真地相信了我们一次,万万没想到说话不算数的大人马上又塞过来一口:看来你还吃得下嘛,赶紧再来一口!本来吃饭是件愉悦的事情,最后因为家长的不守信用,让孩子觉得变成了背叛和负担。慢慢地孩子就把吃饭和不高兴的情绪联系在了一起,为了让自己不那么不高兴,他干脆就不吃饭了。
再次,喂饭让孩子丧失了吃饭的主动权,也就是说吃饭和他没关系,是大人要想尽各种办法求他的事,所以他就开始各种挑剔:吃一口饭的同时要吃一口零食,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吃饭,一边玩玩具一边吃饭等等等等。有时候如果家长伺候不好,孩子就不吃,但到了下午就饿了,家长不忍心看她饿,又给他吃零食,可到了饭点,孩子还饱着,就又不好好吃饭了。零食成了主食,正餐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如果您的孩子像上面说的那样,现在还有机会去训练孩子吃饭,只要你坚定地做到以下几点:
1、在全家人面前宣布孩子从今天起长大了,需要自己吃饭了。之前家长替代剥夺了孩子自己吃饭的权力,需要改正。有这样一个仪式,会让孩子觉得很正式,而且为什么要当着全家人的面,因为很多家庭都需要长辈帮忙,这也是给长辈提个醒,需要把吃饭的权力给回孩子了。但往往长辈改变起来很困难,这就需要爸爸妈妈们作出榜样,周末的时候一定自己带孩子吃饭,哪怕孩子再磨蹭,都要坚持。如果这是一种投资,那把时间花在训练孩子自己吃饭上是收益最高的投资之一,因为这会扫清孩子入园初期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2、规定好零食时间,幼儿园是除了三餐之外,上午和下午都有一次加餐。我们可以参考幼儿园的做法,把零食收好,到点再拿出来,哪怕孩子正餐没有好好吃,饿了也不能随便吃零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饥饿和吃正餐能消除饥饿联系在一起。孩子哭闹,我们不要奚落他:“谁叫你不好好吃饭,看吧现在饿了把”而是要温柔而坚定地搂着孩子说:“爸爸妈妈看出来了你很饿,不过我们已经说过了不能随时吃零食,一会儿就吃饭了,要不我们先搭个积木?”等到孩子坚持到正餐时再吃的话,一定多鼓励:“很棒!你今天自己把自己喂得饱饱的,都不需要爸爸妈妈操心了,真是个大宝宝。”
3、容忍孩子吃饭时的脏乱差,这些东西5分钟抹布和拖把就能搞定,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成长。
除了吃饭,孩子入园会经历“分离焦虑”,接下来的文章会继续探讨如何利用剩下的时间,家长和宝宝一起成长,顺利度过入园的分离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