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多多黛(亲宝宝特约作者)
惠子终于熬到孩子上幼儿园了,姐妹们聚在一起,庆祝她终于可以轻松了。可她却宣布,自己准备回归职场。
一个辞职四年的孩子妈,回归职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许多事情需要学习,而且,还有一个关键,孩子上的是幼儿园,不是出国留学,还需要接送的,谁管?
我公婆。惠子说得轻描淡写的。
可她之前带娃一地鸡毛,难道她都忘了吗?孩子小的时候,她一个人又要家务,又要带娃,最苦的时候,是孩子生病,她整夜不睡觉,体重一度下降到历史最轻。可她的公婆从来没有说来帮一下。就因为这事,她公婆成了我们很长时间来的谈资。
现在孩子大了,他们同意了。
好吧,惠子在我们眼里,就是那一个最命苦的。相比之下,朋友圈里另外一个姐妹娟子,过的日子要舒服很多。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都是跟着她公婆。上了幼儿园之后,才接到身边来,会说话,简单的事情都会做,这妈当的那叫一个轻松。
可不久后,娟子在朋友圈就大倒苦水,孩子特别难带,不听话不说,这么大一个孩子了,除了上幼儿园,吃饭穿衣样样得伺候,一言不合就耍赖。
在后来的一次聚餐中,同时见到了惠子和娟子的两个孩子。年龄一样大的孩子,区别却不是一星半点。
吃饭的时候,惠子家的儿子,坐在餐桌边,自己吃饭喝汤,不挑食,吃饱了才下去玩。而娟子的儿子,对“吃饭”这个词毫无概念,一直在玩iPad,娟子在旁边端着碗伺候着,遇见不喜欢吃的菜,这小子直接吐出来。
看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孩子,我们还是得给惠子点赞,因为她说:“养孩子是有黄金期的,当然,也有偷懒期,只是在黄金期,你偷懒了,那么你会很辛苦,孩子也会被耽误了。”
惠子是一个“有准备”的妈妈,所以在带孩子的事情上,她毫不含糊。不像娟子,一切只图自己舒服,结果,养了这么一个“费劲”的娃。
养孩子有两个“黄金期”和一个“偷懒期”。
0-3岁,是第一个黄金期。
这个阶段,是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很多家长,以没有带孩子的经验,或者是孩子小不懂事为由,就把孩子托管给家里的老人。殊不知这个阶段,却是很关键的。
3岁前是孩子安全感和性格形成期,也是一些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俗话说“三岁看老”,也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时候的孩子,是一张白纸,涂上什么“颜色”,很关键。有的孩子被教育要独立,自己的事自己做;有的孩子被娇惯,被灌输你只是一个孩子,不必什么都自己做。
就比如惠子和娟子的孩子,不同的陪伴方式,教育出了不同样的孩子。曾在我们眼里最苦最累的那个人,却教育出省心的孩子,正所谓你的付出和牺牲,都会让你得到别人得不到的。
3-6岁,是“偷懒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照顾,有什么问题,老师也会第一时间和家长沟通。而且这时候他们更喜欢跟小伙伴在一起玩,自己看书,开始需要有自己的小空间。所以这个阶段,家长是可以“偷懒”的。
至于怎样“偷懒”,有的人选择放松,有的人选择再上班,或者是学习一些新的知识。而我更赞成的是惠子的做法,就是重回职场,找回自己的存在感,也有自己的圈子,这样更利于自己的发展。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适当的疏离感,也是促进亲子关系的一种方式。
一个女人如果把带娃当成自己的全部,特别容易失去自我,更容易把自己的全部“赌注”压在孩子身上,孩子一时的错误,都会让她们感觉无力。自己感觉很累,孩子也会觉得压抑。
6-10岁,这是孩子的第二个“黄金期”。6岁孩子刚上小学,家长也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觉得三年级之前,学习内容简单,孩子容易接受,家长可以撒手不管。
其实,则不然。一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关键期,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这是对学习非常不利的。
说起这个,我就有深切的感受。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正值二宝出生,虽然女儿在身边,可是,我根本没有时间去陪伴她,精力基本上都被二宝占去。
一年级期中考试一结束,我就被喊到了学校去。一个班里,有三个同学没有完成试卷,女儿就是其中一个。
没有完成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做题磨蹭。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可是,每天女儿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后来,我才发现女儿写作业的时候,特别容易分心,不是玩一玩橡皮擦,就是摆弄一下笔,真正花在写字的时间,并不多。
我把精力从二宝身上抽出来了一些,盯着她的学习。每天规定写字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写不完,就不许写了。如此几次,她再也不拖拉了。每天放学,第一件事不是看电视吃零食,而是到屋里写作业。
在孩子三年级之前,如果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态度也很端正,家长基本上就不用太过于焦虑了,孩子基本上就能跟上老师的节奏。
都说当妈是一条“不归路”,不仅身体累,心也累。
但如果抓住“黄金期”,在不该松手的时候亲力亲为;趁“偷懒期”,适当让孩子和自己都有自己的空间,才会让自己的辛苦有所值,也是在给教育做加法。
而颠倒了“黄金期”和“偷懒期”的付出,只会耽误孩子的身心成长,给教育做减法。
你家娃是自己带还是交给老人带?你愿意辞职在家陪孩子到3岁吗?
亲宝宝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亲宝宝”微信公众号:qbaobao6(长按可复制)分享育儿知识,解决育儿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