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前庭觉不足对身体智能的影响(一)

作者:惠心千爱感统测评 07-25阅读:591次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他个人创造幸福的能力。综合素质包含学习力(悟性)、智力、创造力和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又由身心健康状态、性格特质和价值观、人生观…等等思想信仰组成。

创造幸福的能力大者,能创造百人、千人的幸福;能力中等者,能创造个人家庭、身边亲朋好友的幸福;能力小者,能创造自己个人的幸福。如果没有创造幸福的能力,不但自己感受不到幸福,还会成为他人幸福的绊脚石,损人不利己。

所以,培养创造幸福的能力需先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想要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需先全面开发身体智能,使其具备接收、辨别及处理外来及内在信息的敏捷效率,以此成为发展智力、创造力和人格魅力的基础。其中,人格魅力形成的起点在于性格的培养;性格形成的关键在于身体感觉统合的状态。

身体感觉统合的状态在幼儿时期受到生活成长环境及爱的满足感的影响很大,成年之后受生活环境及自心意志内涵及品质的影响很大。

身体智能的开发关键期在0-6岁,成熟期在7-12岁(所以7-12岁是重要的调整时期),其开发的方法是以感觉统合训练为主轴,配合身心发展需求逐渐发展多元智能为目的。所以,想要顺利发展多元智能,必须先具备良好的感觉统合状态,使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各部位能相互配合良好,能对外界人事物做出适应性反应,形成自已身心的舒畅而产生自信和自在,同时给人机智、灵活、开朗、大方的印象,这就是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人类身体有六大基本感觉系统,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及前庭平衡觉,此六大基本感觉系统又相互交叉互动,促成身体的深感觉成熟,形成了本体觉和关节活动觉(简称动觉)。除了触觉系统之外, 前庭觉是身体智能发展最关键的一个神经系统。有人把触觉系统比喻成身体神经体系的「营养品」,而前庭觉系统比喻成感觉信息进入大脑的「门槛」,由此可见,身体的一切行为,包括思想,都是由脑部接收前庭觉过滤及筛选后的各感觉信息,然后,进行分类、比对、解释和决策,再指挥身体各部位做出适应性反应,这些行为反应累积成为我们每个人给他人的印象和观感,包括聪明、愚笨、随和、固执…等。

前庭觉是指在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有个微小的雷达式感应器官,叫前庭神经核,以此组成的神经体系的功能。前庭觉的主要功能有三:

1、是接受脸部正前方的视、听、嗅、味、触讯息,进行过滤及辨识后再传入大脑;

2、是接受身体各关节及肌肉所传来的信息,来调整头部的方向及重心,同时指挥肌肉及骨骼做出正确的动作,以维持全身的平衡;

3、是过滤与筛选所有进入大脑的感觉信息,以保持正常脑压及维持正常的脑功能运作。

因为人类主要的学习感官---视觉和听觉---都在头颈部,语言表达的器官---唇、齿、喉、舌等口腔发音器官---也在头颈部,所以前庭觉的发展与孩子的语言、认知、社交、思维以及专注力等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幼儿时期若前庭觉发展不足,我们可以在孩子身上看见以下几种行为特征:

1、不喜欢或害怕站在高处,怕被举高,不敢爬高,连双手可以抓住栏杆的简单攀登都尽量避免;

2、容易出现一再反复攀爬、跳跃、自高处跃下等动作,常常坐不住;

3、不喜欢骑木马、荡秋千、玩跷跷板、转圈或坐云霄飞车等;或特别喜欢上述活动,旋转后不会觉得晕眩;

4、怕跨越水沟或走独木桥,怕搭乘电动扶梯,对站在高处或有跌落危险的情况,表现非常害怕;

5、过马路或在快速移动的人群中多迟疑,有时会因此摔跤或迷失方向;

6、登高会觉得头重脚轻,不敢向别处看或走动,会尽量避免从高处跳到低处;

7、当地面有高低落差时,动作会很缓慢、笨拙,容易被绊倒或自己摔跤;

8、双脚跳、单脚跳、远跳、跳高等做不好,动作笨重;或学习跳绳有困难;

9、常以「啊?」回应对方的话,需对方再说一遍,或毫无反应;

10、听觉记忆差,交待的事马上忘记,需不断重复指令;

11、智力没有问题却很晚才会说话、语音不清晰,组合句子或编组故事有困难;

12、孩子本身健康、活泼、拥有正常智力,但学习阅读或做算术却特别困难;

13、眼睛不灵活,眼前的东西不容易找到,追视移动中的物体有困难;

14、从复杂的背景中分辨出特定图形有困难;

15、看图建构立体积木有困难, 绘画构图差,认字慢;

16、念书易漏字、跳行或前后字念反,写字容易写反字,例如:人入、ㄩㄇ;

17、对静态活动缺乏学习兴趣,或只喜欢静态活动,特别不爱动;

18、做事没次序,组织能力差,条理很混乱;

19、动作反应很慢,有时摔跤时,手不会做出保护头部的撑地动作;

20、在眼睛看得见的情况下,常碰撞桌椅、杯子或旁人,常常估测不准自身和身边人事物的距离或方位;

21、看书眼睛会累,却可以长时间看电视或电影;不喜欢移动性玩具;

22、喜欢听故事,不喜欢看书,听的容易记住,看的却容易忘记;

23、外出容易迷路,方向感和距离感差,对立体空间景物或物品相对位置记忆困难;

23、蜡笔着色和铅笔写字都不好,比别人慢,常超出轮廓或方格之外;

24、不规则图形的拼图总比别人差;对模型或图样的异同辨别常有困难;

25、不喜欢把头脚倒置,例如:避免翻筋斗,不喜欢打滚,或不喜欢打斗游戏;

26、对游乐场的游乐设施既喜欢又害怕,比一般的孩子更需要他人的扶助;

27、对不寻常的移动,例如:上下车、在车中从前座移到后座、走不平的地面或从斜坡上往下冲跑,动作特别缓慢,甚至常常摔跤;

28、下楼梯比上楼梯慢,且显得很害怕,手会紧紧抓住栏杆;

29、旋转时,很容易失去平衡;车行进中,会因转弯太快或坡度太陡而受到惊吓;

30、在桌面上学习打绳结比拿起绳子在手中打结更容易;

31、很难一眼辨别出不同尺寸的相同物品,例如:不同长度的同型积木或不同大小的同型积木,很难将其按照大小或长短顺序排列整齐;

32、拍球或接球有困难,投球很难维持固定方向或投中目标物。

这些行为表现常常使智力正常的幼儿对自我认知产生很大的冲击,明明一眼看去非常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别人做就很顺手,而他们做起来却如此困难?这些聪明的孩子对于自身的「笨手笨脚」刚开始(最早能发现自己身心发展不协调的年龄大概是三岁半到四岁之间)是很难面对和接受的,因此为了躲避这种「不知所以然」、「莫名其妙」的挫折,孩子很快就会出现较强的防卫心理,以「骄傲」的姿态来掩饰内心的「自卑」,频繁夸大自己的「能」,绝口不提自己的「不能」。这种心理压力孩子本身很难对人说清楚,于是「不听话」、「不配合」、「光说不练」和「胡说八道」的指责将紧跟在孩子的自我保护之后,形成孩子成长过程中恶性循环的困难。

对于三岁前仅轻度前庭觉不足,而没有明显的其它感觉系统发展不足的幼儿,例如:仅偶而摔跤、过独木桥显得特别谨慎、爬上下低都乐意尝试,只是动作稍慢…等,家长应该每天至少提供一到三小时前庭觉的训练活动,让幼儿靠着身体大量及多元的肢体活动来连结脑部及全身的神经系统网络,网络一旦连结完成,前庭觉不足的行为特征自然能够消除。

如果幼儿的前庭觉发展严重不足,例如孩子常常摔跤、非常不爱动、常常有听没有到、非常害怕高度或速度的变化、眼睛转动不灵活、过了一岁半还不开口说话…等,或到(过)了三岁仍有许多前庭觉发展不足的现象,那么,家长就必须及早送请专家检测评估,接受个别化、针对性强的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孩子年纪越小,生理优势越强,感觉统合状态改善得就越快。

感觉统合训练除了能够矫治一般健康儿童因感统失调产生的行为能力发展不足,使其达到该年龄儿童正常的能力发展标准之外,足量且长期的训练还能够让孩子的身体智能超龄发展,促成健康心智的快速成熟,使孩子的身心灵状态从健康发展到优秀层次,造就孩子拥有更高的创造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