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上幼儿园不用送礼?这些家长却这样说......

作者:好孕妈妈 09-09阅读:3691次

早上在公交车上,听到前排座位的两位妈妈在讨论有关教师节给老师买礼物的事情,两个妈妈的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其中一位妈妈义愤填膺地说家委会群里有一位妈妈不愿意给老师买礼物,说孩子刚上幼儿园送什么礼物,还说那位妈妈不懂人情在有老师的群里面讨论买不买!

刷刷朋友圈,看到很多当教师的友人在晒收到学生的贺卡和一支支鲜花,满屏的感动,让我们也看到了人们对于教育的尊重。但是也看到很多新闻报道,学校门口的鲜花小贩一早上卖出几百枝,小贩赚得合不拢嘴。教师节到了,要不要给孩子幼儿园的老师送礼物,相信是很多孩子家长纠结的问题。

有些家长可能担心要是不给老师送礼物,孩子在幼儿园不受老师待见和照顾,要是送,又不知道送什么好,而且不仅家长之间可能相互攀比,也许也会让孩子过早接触成人的“送礼”的人际关系社会,助长送礼风气!

其实家长的担忧并非没有理由,现实当中确实有师德欠缺的老师将家长的“礼物”当做“衡量、照顾”学生的标准,教室座位的安排根据“礼物分量”安排。

有个同事说以前高中时代,有个成绩很差并且不遵守规矩的学生的爸爸给老师包了几千块钱的红包,那位老师就把那位同学座位调到了教室最好的位置,还给予这个同学特别关照。这些特别关照无疑会成为吸引家长主动“送礼”的出发点。

为什么要过“教师节”?

尊师重教一向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教师,被称为“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教师节开始制定到今天,已经是第33个年头,制定教师节的初衷,是为了使教师的工作成为社会上受人尊重的职业,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素质。

“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本职工作,如同医生救死扶伤、清洁工保持路面清洁一样。教师本是一个职业,教育指导好每一位学生,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过度的光环反而会使教师一职多了“阴暗、利益”色彩,丧失教师节制定的最初意义。

家长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采访过一位孩子还在读幼儿园的妈妈,这位妈妈表示非常愿意给老师准备教师节的礼物,因为觉得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教育孩子学习知识,教给孩子重要的德育,也给家长很多惊喜。比如到了母亲节、父亲节,幼儿园的老师会组织孩子亲手制作小礼物给爸爸妈妈,孩子小动手能力有限,老师还要帮助他们把礼物做好,非常有心也有爱。那么这种情况下,家长准备给老师准备教师节的礼物的初衷就很单纯,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信赖和关怀。

所以到底要不要给老师送礼物,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向老师表达敬意与祝福,是大家对教师一职应有的态度。礼物只是一种传达敬意的一种载体,当孩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可以提醒孩子教师节到了,要像“母亲节”、“父亲节”一样,也可以帮助孩子制作一下小礼物。当孩子有了自主意识之后,可让孩子自行选择,家长此时就是作为一名参考者给予一些意见。

一片敬意在丹心 祝福需要适当

在中国有句古话“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相比之下,也许将礼物的选择权教给孩子,更能让教师节的意义凸显。无论是孩子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还是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一枝花,都是孩子对老师的一种真切的祝福。当然现在很多家长组成了家委会,学生家长一起出资给任课老师买一束鲜花或其他以示祝福也无可厚非,只是不要将这束鲜花的味道改变。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把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陋习”划入“师德红线”,对违规者要予以处分。那么关于送礼物的形式和价值就值得关注,礼物过重也会让老师为难,因为接受了可能会受到处分或者“有失教师职业精神”,也许对于老师来说,家长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比礼物更加“实在”和“实用”,因为老师的成就感来源于学生的成长。

所以家长也无需纠结,若能将教师节和“母亲节“、”父亲节“一样看待,或许会少些焦虑,将选择权教给孩子,让老师也安心”享受“节日”,才是“过节”的最大意义。

(注:以上图片均截取自《新民网》视频,若有侵权,请告知,即刻删除)

今日小话题:

你给上幼儿园的孩子的老师送节日礼物了么?你怎么看待“送礼”一事呢?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