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度过宝宝“口欲期”,妈妈只需这样做

作者:互联网 12-09阅读:4387次

宝宝小时候常常会突然很喜欢吃手,家长担心宝宝就此养成习惯,影响生长发育。其实,口欲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正常阶段,只要注意好相关事项,就可以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作为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固定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口唇感觉上,只有得到充分的口唇刺激,才能满足宝宝的内在需求,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在内在力量的引导下,宝宝会主动寻求口唇的刺激,越是爱咬东西的宝宝,他的主动性和好奇心也越强!

安全度过宝宝“口欲期”,妈妈只需这样做

口欲期的重要表现

口欲期主要指宝宝0-1(也有到1.5岁)岁这一阶段,指宝宝处于一种完全不自立的状态,口是宝宝生活的中心和兴趣的中心。

吃奶是用口,饥饿或者不舒服的时候,用口哭叫;愤怒的时候,用口咬妈妈的乳头,抓到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是他的惟一认识手段

停不下来的吃手

宝宝通常在3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吃手的现象,是对外部世界探索的一种特有形式。

抬起小手,伸出一根手指,放进嘴巴里,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于宝宝来说,却是一次飞跃。其中包含了手眼协调、手指分化等一系列能力的发展。

在吃手的过程中,宝宝会慢慢意识到“手”是身体的一部分。

舔嘴边的东西

宝宝从2-3个月开开始,舔所有碰到嘴边的东西,比方皱巴到嘴边的棉肚兜,爸爸的手指,甚至爸爸抱时也会使劲儿舔爸爸的衣服。

再后来宝宝学会了主动伸出舌头,并且开始自己吐泡泡玩,除此之外,宝宝也开始舔自己嘴唇。

吃能够拿到的物品

多数宝宝已能够坐着,且手的抓握能力已经很强,会把能够拿到的所有物品往嘴里放。各种玩具、自己的手脚等都成为宝宝探索的对象。

口欲期和宝宝咬人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1岁半左右,幼儿的发育快速,活动范围加大,兴趣转移就可以自行纠正。

但是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吃手、舔玩具等,怕不卫生,就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阻止。

如果这段时间家长仅用粗鲁或简单的方式制止孩子吃手,婴儿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孩子的口欲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在稍微大点的时候暴露出问题来,会让“口欲期”过度延长。

这是心理学上称之为“过度补偿”的一种心理现象,会造成孩子在口欲期过后仍然吃手,吃指甲,有的就爱咬人。

为什么抱着的孩子冷不丁就咬人一口?有的小朋友1岁左右,走路都还没走稳,要是哪个孩子和他挨得近,他就要咬别人。

这种小幼儿咬人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个阶段的幼儿咬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口欲期”没得到满足,所以才爱咬人。”

孩子常常咬人,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

1. 孩子由于生气或愤怒,甚至是兴奋至极而咬人,这是孩子不好的情绪或能量发泄方式。

2.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说不清楚事情的时候,会着急咬人。

3. 孩子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或场景,由于恐惧和害怕,安全感缺失,秩序敏感期被打破,出于本能保护作用,会对他们认为有“敌意”的人先发制人而发起咬人现象。

4.孩子咬人可能出于挫败或报复,把咬人当武器使用,这是一种社会化经验习得产物,往往会伴随挑衅的行为。判断的标准是孩子的表情有兴奋或愉悦的感觉。

5.孩子咬人可能出于好奇的模仿。这是一种社会性模仿,由于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当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会觉得是件很新奇的事,于是自己也会尝试去咬人。

6.孩子咬人可能出于家长的不良习惯。有些父母喜欢用咬孩子的方式来与孩子亲昵,孩子自然认为咬人不是坏事,是一种爱的表现。

7.孩子咬人可能是因为缺乏关注。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却想通过这种明显错误的行为,来提醒家长关注自己。因为事件一发生,家长的关注点会回到孩子身上,就算被父母责备,也好过被父母忽略。

8. 有些孩子自制力较弱,遇到紧张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咬人。判断的标准是看孩子的情绪和身体语言。

9.孩子咬人可能由于玩伴过少,不懂交往的方式,也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着急之下会咬人发泄。

10. 有的孩子咬人,父母觉得好玩,就开玩笑,强化了孩子的咬人行为。

口欲期这些事千万别做

为了让宝宝顺利地进入下一个成长阶段,在0~1岁的时候,妈妈一定要成为懂得宝宝的心理需要、被宝宝信任的好妈妈。

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不要对宝宝的口欲期发展进行干涉,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不干涉宝宝吃手

(2)给宝宝提供可以咬的物品

提供物品不要太多,以3个为宜,3个物体选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一两天更换其中2个物品,保留宝宝喜欢的那一件。

准备的物品清洗干净即可,无需消毒。

对于2岁后经常性的咬人行为,要及时阻止

第一:立刻坚决的制止咬人行为,把孩子与被咬的人分开,同时严肃而明确地告诉孩子你不喜欢这样,这是不礼貌地行为。

若孩子继续,可以握住孩子的手,或者紧紧抱住,防止孩子再次咬人。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家长要保持冷静,不要责备或惩罚孩子,因为惩罚会引起孩子的愤怒和怨恨,导致他日后咬人咬得更凶。

第二:认同孩子的情绪,并采取倾听、共情的方式使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孩子情绪问题,才有可能听从家长的劝告。

第三:事后,要教会孩子如何恰当的处理情绪,但不能采用伤害别人或自己的方式,鼓励孩子找父母或老师,把内心的想法倾诉出来。

所以,当孩子第一次故意咬人的时候,家长是如何处理的是非常重要的。了解孩子咬人的原因,是阻止孩子继续咬人最重要的一步,由此才能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