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咱聊个严肃、大气、不容易伤感情的事儿呗~
你,抢到,过年回家的票了吗?
哈哈哈~
我~
抢~到~啦!
兴奋得我啊,
一晚上都没睡好。
给爸妈打电话汇报好消息,我妈嘴上说「爱回不回,怎样都行」,可我听得见,她在使劲儿抽鼻子。
已经连续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不是娃病了,就是婆家有事,要么就是没买到票。
一千多公里的距离,不知道丈量起来到底有多长、多远,但足够让我这个远嫁的女儿,对父母愧疚一整年。
以前我没结婚的时候,我妈每到除夕都会做一大桌子拿手菜,穿红又戴花,描眉又卷发,那叫一个喜气洋洋。
听我爸说:
第一年我没回家过年,我妈在除夕夜叹了一晚上的气,随便炒了两个家常菜打发他;
第二年我没回家过年,我妈拒绝做饭,说也要学我一样,做个洒脱无牵挂的女人,害得我爸给她起了个昵称——「二更」(二次更年期)。
第三年,我爸什么都没跟我说。
春晚开始半小时后,我打电话回家,爸妈懒懒地接起电话,说已经睡了一觉了,没啥意思。
听着电话那头传来稀稀拉拉的鞭炮声和父母不经意的叹息声,我这颗无奈又愧疚的小心脏啊,也跟着哇凉哇凉的。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
现在只想说,有女儿,绝不让她远嫁。
辛辛苦苦养大的小棉袄,挂到别人家的衣柜里去了不说,还要都要不回来了。
哪一对当父母的不心酸?
远嫁的心酸,岂止「过年不能回家」这一件。
有一种在婆家的伤心,叫「听不懂的方言,理解不了的孤单」。
每次跟老公回他湖南老家,他都是高高兴兴走在前,我忧心忡忡包公脸。
婆家人拥上前,叽里咕噜说一顿,一句都没懂,只能点头、微笑,扮白莲,默默扒饭。
可每盘每碗里都是辣椒,我一个不吃辣的广东人,只能勉强撩几根蔬菜。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跨界婚姻,让口味这东西真的很为难。
西北姑娘吃不惯胶东的海鲜,广东姑娘对着大葱蘸酱难以下咽。
米饭和馒头,水饺和汤圆,大饼和生煎,硬生生往一块撮合,一处团圆。
吃都吃不到一起,又怎么能算真正的一家人?
吃完饭,人家一家其乐融融,欢声笑语,自己还要面对一水池的凉盆脏碗,怎一个凄凉了得。
看着老公快活得如鱼得水,自己却像鱼儿被扔上砧板,强扭硬按,徒劳挣扎。
一不小心还被批评:大过节拉个脸,矫情,不懂事。
那一刻,看着眼前这个同床共枕的男人,陌生得让人想哭。
回不去的父母家,融不进的公婆家,那种心酸和孤单,不远嫁的人很难了解。
远嫁在外,有一种心酸叫「真的没有安全感」。
嫁得近,两口子吵架了,姑娘抄起电话按几个号码,亲兄堂弟就驰车扬尘地立马赶来了。
有理帮着讲理,
没理也能给自己撑个场子,争口气。
有娘家人在旁边,人就显得硬气。
现在路途遥远,几百几千里,跟老公吵个架,跟婆婆怄个气,心里特别委屈。
拿起电话想让父母评个理,又怕他们不能立马赶来,担心得睡不着;
想硬气一回搞个离家出走,又没有什么知心朋友,都不知道能去哪里;
就算狠下心,喊来父母兄弟,等他们千里之外跋涉赶到的时候,气也消了一大半,两口子早就握手言欢,已经没了申辩的力气。
远嫁的人儿啊,还是默默鞭策自己少生是非,或者自强自立吧。
嫁得远,跟父母的每一次分别,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堂妹大学时谈了一个男朋友,爱河深陷,毕业后寻死觅活地要跟他回山东老家创业。
叔叔婶婶百劝千拦挡不住,只能叹着气,交出户口本。
结婚7年,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幼儿园。
堂妹老公跑业务不常回家,她以一拖二,日子艰难,想回趟娘家,哪有说走就走那么简单?
她只能偷偷给父母汇点钱,拖拖拉拉,三年没见。
后来,婶婶突然惹重病,瘫痪在床,小脑萎缩导致性情大变,见人就骂。
叔叔这才下决心叫她回来。
当心急火燎的堂妹赶回家,母亲已经重度昏迷不认识人了,就算见上了最后一面,母女俩,连一句真正的话都没说上。
几十年的母女骨血情,在仓惶中,说断就断了。
办完丧事,父亲拿出一个存折,说这是这些年她给家里的钱,母亲得病前一直惦记着还给她,说她带两个孩子不容易,又没有工作,更需要钱……
痛彻骨髓。
她以为,给父母一些钱就给了自己不回家的心安,可最后却变成了敷衍父母、买断亲情的悔恨。
年轻时以为自己嫁给了爱情,但可能嫁给了天真。
年少时以为挣脱了父母,找到了自由,但可能却再也找不回团聚的路途。
有人说,嫁得远,根本不止心酸这么简单,对父母来说,那是绝对的不负责任。
天伦之乐不但没有,还让父母操碎心肠。
老秦的女儿远嫁北京,身患重病,吃不下东西,打电话给父母,想吃老家的豌豆尖。
他们夫妇立马准备了土鸡蛋、折耳根、洋芋、红苕、新米、腊猪腿和土鸡,又去凌晨4点的菜园采摘新鲜的豌豆尖,背着30多斤的菜,倒换两次客车来到两千里外的北京,给女儿熬了一碗新鲜的豌豆尖白粥。
老秦说:「虽然我跟她妈也都有病,但再不去看她,就怕见不到了。」
看到这个新闻,瞬间泪奔。
河南洛阳的董大叔天不亮就坐上了汽车,11点才买到去女儿家的火车票。
他背着一个自己做的大木箱,里面是一编织袋粉条和20多斤野山药。
他说,过年了,女儿家住得太远,想吃自家做的粉条。
1700多公里,父亲肩上挑着的不只是女儿思念的乡味,更是父亲对女儿无声又沉甸甸的疼爱。
还有一位78岁的农村老妈妈,一辈子没出过村子,为了见远在异乡的女儿一面,步行一夜,走了44公里路。如果不是被交警发现,不知她还能走多远,能不能走到女儿的跟前。
父母之爱,深沉如海。
给父母一粒粟,他们能还你一米山;给父母一抔水,他们能还你半塘鱼鲜。
万水千山也只是步量之远,无法阻挡对子女的思念。
朋友小娟抱怨她妈妈,一到春节就「犯病」。
只要她跟姐姐说过年不回家,她妈妈就成天喊胸闷、心慌、手心冒汗,浑身疼。可真的赶回去带她去检查,又什么异常都没有。
我告诉她,也许她妈妈的身体不适是真的。
当心理和情绪上出现波动,又不能被有效疏解和释放的时候,很容易转化为身体疾病,在心理学上,这个现象叫「躯体化」。
本来就很孤独的老年人,如果得不到女子的关注和陪伴,很容易就会有被抛弃和被遗弃感,幸福又从何谈起?
虽然不是每对父母都指望养儿防老,可子女在身边,却最是幸福无限。
有个头疼脑热,一个电话,女儿赶来身边,哪怕只是简单的端茶倒水,心里也踏实、笃定。
张罗一桌好饭,喊来女儿、女婿和外孙,哪怕只是简单的饭桌家常,却让彼此都能感受浓浓的亲情和暖。
父母与子女之爱,本来就是平淡如水,润物无声,却也就是在这一朝一夕的相伴、一粥一饭的安慰、一鞋一袜的关爱、一言一语的闲谈中,岁岁绵长不断。
就算不能时时刻刻陪在父母身边,有些小事儿也是可以做好的:
每周至少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并养成习惯,让父母感受到稳妥的关注,也是一种安慰;
给父母买一部智能手机,发发微信,聊聊视频,将喜怒哀乐告诉父母,让他们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来,也是一种信任。
其实爱并无远近之分,只有在意与不在意之别。
以前,每到过年,电视上就会播放《常回家看看》,歌词简单又直白,可父母却听得喜欢。
远嫁后才明白,原来自己能为家里做的最大贡献,真的只是帮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
我们把太多太多的关注都给了自己的下一代,却忘记了给自己的父母再多一点点的爱。
也许只有学会了怎么去爱自己的父母,才能有智慧、有能量去教养自己的下一代。
爱,从来都是交相呼应,才能刻印深远。
少年虽嫁不得归,头白犹著父母衣。
有钱没钱,也想回到父母身边。
雪地冰山,也想吃个团圆饭。
今年,我真的很想爸妈,很想回家过年!
作者:辣道娘,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绘本作者,6岁女娃妈妈,致力于儿童心理教育及现代家庭关系研究。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