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孩子就累了……

作者:互联网 03-06阅读:1358次

开学伊始,最近两则消息刷爆了家长们的朋友圈:

一则:浙江开始试点,小学将推迟早上上学的时间,以让孩子们吃好早餐、睡饱觉。

另一则:杭州两城区推出新规,小学生作业时间超过晚上 9点,初中生作业时间超过晚上10点如果还没有做完,对剩下的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不做。

开学第一天,孩子就累了……

然而,家长们对于新政策的反应可谓焦虑万分:

网友@忘掉你好不好:上面要减负,搞素质教育,社会招收人才还是只看分数,老师学校还是要比拼升学率,家长学生夹在中间无所适从。

网友@伟大的父亲:怎么界定是没及时写作业,还是写不完?只要家长签字就行,这个真的可信吗?

开学第一天,孩子就累了……

不管如何,我的朋友西西妈肯定也不会成为这些规定的簇拥者。

因为这新学期还没开始,她就一口气给孩子报了三个补习班,加上原来的三个,孩子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被榨干,可是她总觉得还不够,恨不得每天拿根小皮鞭跟在孩子后面,时刻督促。

孩子只要成绩下滑,她首先做的事情便是四处打听好的补习班,把孩子给送过去。

我时常劝她要放宽心,毕竟孩子现在才小学三年级,未来的路还长。

可她每次听完,必定会大声痛斥,哀我之寡闻:

这学期英语没学好,一定得补啊,不然不就拉开差距了。

必须得学奥数啊,奥数和英语是敲门砖,要是以后进了省队,升学考试都是可以加分的,必须得学。

我们市的中考淘汰率都已经达到50%了,这就意味着有一半的孩子不能上高中,上不了高中,就没法考大学,这辈子怎么过?

你是压根就不知道外面的竞争压力有多大!不吃苦中苦,怎成人上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是呢,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身边的父母们都在想办法为孩子「计深远」,我们都被这样的浪潮裹挟着前进。

前段时间,宣传新电影的邓超,在一次记者发布会上被问到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时,说了一句:「我从来不会给孩子报任何补习班,输在起跑线上就输在起跑线上。」

开学第一天,孩子就累了……

此话一出,立马引来无数网友吐槽:「那是你的孩子还没上小学!」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每日安排:

开学第一天,孩子就累了……

每周一、周三、周五学击剑,5:40下课,周四学英语,周日早上学奥数、下午学美术,每晚阅读书籍30分钟。

网友们感叹孩子活得太累,可当家长们看到这个孩子获得的荣誉时,却又发出赞叹:「啧啧啧,别人家的孩子」「这孩子,真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说到赢在起跑线上,不由得想起了去年在朋友圈火爆的那篇《牛蛙之殇》。

上海一知识分子家庭,为了孩子将来能考进上海四大民办小学,按照著名民办小学→著名民办初中→著名公立高中→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和海外常青藤的「牛蛙」式路线成长。

于是,在孩子刚3岁时,便开始对其进行「牛蛙」的培养模式,才牙牙学语就开始步入各种培训机构念起ABC。孩子的每一天,都被各种跨年龄阶层的知识填满。

然而,孩子还是在这场「牛蛙之争」中败下阵来,更让人心痛的是,这个孩子在三年的高压力下,患上了抽动症,失去了许多童年的快乐。

最后,这位「牛蛙爷爷」幡然醒悟:

家学是用来营造环境,而不是环「竞」。

童年之所以可贵,

并非在这个时间学会最好的东西,

而是让最好的东西能延长时间。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孩子的爷爷写到:

即使给一片星辰大海,

也不如给一个能慢点长大的小孩。

在《夺走一半诺奖的德国教育: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中,作者写到: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

开学第一天,孩子就累了……

他们在上学前的「教育」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1. 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2. 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3. 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在德国,政府有规定,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五岁的孩子无需懂得计算,但要知道10大于2,小孩要学的是,有主见,懂得表达,能知道和说出不想说的事。

开学第一天,孩子就累了……

在德国人的教育理念中,他们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他们需要自然的生长环境,但不可过于控制,需要给孩子留下尽量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作为一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我也时刻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是希望孩子成为那个第一?还是成为一名「全才」?抑或从小就要为孩子打鸡血,鼓励其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更多的时候,我们一边想让孩子「自由生长」,可一边也担心孩子的未来。

不久前,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奇葩大会》上的一番话,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他说,自己对孩子的成绩不是特别关注,中等就行。他希望孩子们把时间花在课堂以外的事情上,比如读更多的书,比如去培养一个即使在孤独的时候,也能够让自己觉得生命有意义的爱好。

他认为,一个孩子凭着文化知识考上清华、北大,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而让自己在未来获得幸福的能力,比上名牌大学更为重要。

开学第一天,孩子就累了……

蔡康永问他,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是胸怀大志的人,自己要如何去面对。

他说:

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在每天日常生活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在这之上,才是你的伟大志向能否让你更幸福快乐。

如果孩子并不是非要做大事的才能获得幸福,就没有必要强求孩子拥有远大的志向。

泰国有部非常感人的公益片——《努力一点点》。

男孩在场上踢球,他的天赋并不高,在同龄人中的表现也不突出,甚至可以说是很差,他不会头球,也跑不过别人……

面对孩子眼中的失落,妈妈只是温柔地笑着鼓励他:

「再努力一点点,轻触一点点就够了哦。」

「没关系,努力去赶前面那个人就好,努力一点点就可以了」

……

开学第一天,孩子就累了……

妈妈从来没有告诉过孩子要成为第一,虽然自己也会有疑惑,自己也曾一度认为自己是糟糕的妈妈。

但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目光总是温柔而坚定:「你只需要努力一点点就好了!」

我们的孩子不用成为「全能选手」,也不必成为一等一的拔尖,每个孩子都只需要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那个自己。

开学第一天,孩子就累了……

教育的本质,总归是去教会一个人如何生活。

不管我们的孩子以后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组成一个怎样的家庭,贫穷抑或富有,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生活。

真实的生活里,不仅有一帆风顺的岁月静好,也有一地鸡毛的绝地反击。他们要面对的不再是要去获得第一,而是在一个复杂的成人世界获得生存和幸福。

到那时,能支撑他们稳稳走下去的,

不再是试卷上的分数,

也不再是各种等级证书,

而是那颗有着充沛力量的内心。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惯于以分数和名次的单维度来评价学生,可未来是多维度的世界。

合作的品质、战胜困难的勇气、在纷繁的世界中获得幸福的能力,多维度共同构成孩子的未来,而这合作、抗挫力、获得幸福的能力,哪一项都比卷子上的分数和考级的证书更有意义。

开学第一天,孩子就累了……

作者: 木木,职场妈妈,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及教育学的终身实践者。用最理性的思考,写最走心的文章,疗愈最冲突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