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究竟是富人给穷人的阴谋,还是穷人也应该跟进的全民阳谋?
我劝所有真心不想继续当穷人的人,尝试以“富人”的逻辑去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要给孩子减负?
微博上的王志安说:
义务教育明明是穷人最大的福利,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整天在喊‘减负’,这是在削减穷人的福利好么?等减到每天只上半天课,就全成失学儿童了。素质教育快乐教育本质上都是奢侈品,富人愿意搞,就让自己的孩子去上私立。普通家庭的孩子,减毛线的负担?
我不知道王志安算穷人还是富人,看这样子是站在穷人立场上说话的,是个穷人的代言人,据说还有“穷人”专门写了《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的文章,坚决捍卫“穷人”的权利。
作为一个曾经货真价实的穷人,到如今勉强成为城市中产,懂点教育的人,我劝所有其实不想继续当穷人的穷人,尝试以“富人”的逻辑去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要给孩子减负?减负究竟是富人给穷人的阴谋,还是穷人也应该跟进的全民阳谋?
大概七年前,我也对富人教育愤愤不平。我清晰地记得我遇到了一位教育专家——卢勤老师,她心平气和地跟我说:
不管富人的财富得来正当与否,他们的确是现在有财务自由、有选择自由的那群人,他们也的确是更加识货的那群人,他们肯定不傻,甚至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更聪明的人。我们难道不应该观察一下他们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我们可以跟进的是什么吗?
我还想跟大家再讲一次《朗读手册》里面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美国女仆名叫玛琪,她很注意观察有钱的主人是怎么办事的。
她看到: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让孩子上音乐课,给学校打电话确认孩子是否有个好老师,并了解学校的问题,而且重视在家庭中跟孩子相处的时光,在家中放置书报杂志等等。
于是,她就跟当钢铁工人的丈夫照着去做。
要知道,这位女仆一辈子只上过九个月的学。但是,她用从成功的人身上学到的那些“办事”的方法养育了五个子女,她的孩子们共获得了13张大学文凭。
她还培养出了耶鲁大学的教授詹姆斯·柯默。柯默博士拥有医学及心理学两个博士学位,获得了36项荣誉,他发起的柯默计划在美国26个州700所学校推行。
女仆玛琪跟王志安代言的穷人有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她不相信;穷人的孩子是另外一套特殊材料做成的,可以不遵循教育的规律、事物发展的规律,单独发明出一套成功的规律和逻辑。
我想从两方面来讲讲我对富人支持减负的理解。孩子接受教育,从教育层面上来分:
一是用来在现代社会立足的基础教育,也就是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
二是发展教育,即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最擅长最热爱的事业,并做好从事该事业准备的教育。
基础教育是解决人们生存问题的教育;发展教育是是通往成就感、幸福感的教育。作为家长,必须得有统筹安排学校教育、社会机构教育(名师教育)、家庭教育、自我学习的意识,而不是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万事大吉了。
先谈基础教育
关于对基础教育该使多大劲儿的问题,我有一个掌握几百个亿投资规模的投资人朋友说得很直接。
他先是在小孩五六岁时老婆焦虑孩子不识字的时候,说:
孩子迟早都会认字的,有些孩子早点有些孩子晚点,你见过小学毕业还不识字的小孩吗?
你见过因为识字快慢,还区分出人生格局的吗?既然没有,那早一天晚一天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小孩高兴不高兴,跟父母的关系好不好,对学习抱有十分积极的态度,这个很有关系,我更在乎。
这个朋友到了小孩十岁的时候,又发表了一次见解:“小学要掌握的那点知识,你看一遍教育大纲,再看一遍小学课本,不就那么回事吗?犯得着花那么多时间吗?”
我听了他这话,想起了我的另一个名校毕业的朋友,他辅导孩子的时候也是这套逻辑,后来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他还专门编了一本书,把小学阶段主科知识点都按框架梳理了一遍,一看就能明白小学孩子究竟要学些什么。
他的孩子考试成绩很好,因为孩子知道考点在哪里。我听说后来那本书卖得很火,多次再版,在读者的强烈要求下,还做成了像红宝书那样的塑料皮——因为要天天翻,所以还是耐磨的皮比较好。
给每个人打基础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有义务一定要学习的那些知识,一共就那么多,只要智商正常,每个人都能完成,学会了就足够了。
盖茨基金会的李一诺,同时还做了探索的小学新教育——一土学校。她说,他们认真比较过美国和中国的教学大纲,发现居然惊人的一致,“几乎就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是中美两国的教法不同,对教纲的尊重程度不同,美国是老老实实按照教纲教的,中国则基本上认为教纲只能算教孩子的底线。
有意思的是:美国这么薄弱的基础教育,居然支撑起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高等教育体系,也贡献了最多的科研学术人才,得了最多的诺贝尔奖。
我们不但不反思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不是太“扎实”了,却在一味炫耀中国在国际奥林匹克比赛乃至什么记忆大赛的成绩(最爱炫耀这些的,基本上是课外补习班的老师和刷题学校的老师,无一例外,请大家自动屏蔽)。
王志安代表的穷人就问了,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多学一些?这是穷人的福利!
我不知道学习更多有什么用处?
对于我这种注定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来说,至今不知道微积分是怎么回事,一点都不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而那些月入五万写代码的西二旗人士,估计对古汉语的训诂学也心生畏惧。
这样的超纲学习,而且是针对所有孩子的,学那些注定对于他自己无用的知识,除了让他们的自信心大面积地得到打击之外,究竟还有什么用处呢?(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我读中文系之后连续一年还在做噩梦,梦见高考的数学成绩不算数了,我还得再考一次。)
王志安代表的穷人又问了,没有必要学习更深,但,是不是可以花更多的时间练习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提前学反复学多次学,肯定基础更扎实。但如果你真正观察过那些有效的无效的学习,就不会这么认为。
我是一个挺爱观察周围的人来总结总结规律的人,我发现我的同学里面,成绩好,考试也不容易发挥失常的同学,平时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大多数高三了还能坚持十点钟睡觉,每天还能打个球、听听音乐,保有大约20%松弛时间的人,往往学习是最高效,心理素质最好。
由于我小学升初中是全县第三名,考大学时轻易就进了“211”的大学,我发现我的学习也是如此。后来我才知道我们那里考大学最厉害的著名高中——重庆一中,到了高三,整个下午是不用上学的,还鼓励学生到球场上去玩。
我有一些同学显然不相信轻松一点学习效果更好,以为只有重庆一中的高材生才配这样过,普通资质的孩子是绝不可以这样过的。
比如,我高中宿舍床对面的那位女生,我从来没有见过她睡觉的样子,我睡着的时候她还在看书,我醒来的时候她已经在做题了,床靠墙那一边摞了一面墙的保健品盒子,由太阳神健脑口服液和蜂王浆组成。
结果如各位读者大人所料,这位勤奋到百分之两百的同学,连三本都没有考上,发高考成绩的那天,我都想陪她哭一场。
最近,我在看Facebook流传出来的时间管理方法PPT,其中一条就是讲做计划的时候一定只能安排精力的80%,并且要每天奖励自己玩耍娱乐,据说这样效率最高,工作完成得最棒,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总结:基础教育超纲越多,孩子自信心、学习积极性被打击的可能性就越大,基础教育耗费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效率越低,学习效果越差。
这就是教育部为什么要求三点半就放学、严禁课外补习班提前学班,为什么浙江和黑龙江两省规定不能早于八点上学(据说其他省份也在跟进)的原因。
再谈发展教育
发展教育也可以叫个性化教育,这个跟学校里面的因材施教不太一样:学校里面进行的个性化教育,指的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方法,最后要学习的内容还是一致的。
而针对单独个体的发展教育,更像是量身定制的教育,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都是要根据学生的个体而改变的。
昨天,我跟一个创业的朋友吃饭,她刚进行了一轮招聘,见识了几十上百号年轻人,感叹现在的年轻人真让人刮目相看,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你需要什么,我就把自己打扮成什么,而是我有什么,你需要什么,两个配上对了,那就一拍即合。
这样来的年轻人通常特别有灵气,创意多,点子多,爱工作,效果明显,因为毕竟这是他爱干、擅长干的嘛!
这次招聘对我朋友的冲击很大,她说:
我一定要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爱干的事情、擅长的事情。现在社会,只要你有一个高人一筹的本事,真是不愁就业,更不用发愁他不开心啦、心理健不健康这些问题了。
朋友最后总结,教育部减负减得真好,学校放学放得越早越好,这样,我就有时间按我的想法安排孩子的教育。
另外,一个朋友的孩子去年六年级,当时我问她对孩子的初中有啥打算,她回答:“这孩子从三岁开始就爱画画,到现在十岁了还这么喜欢,估计以后要走的路跑不了跟艺术相关,所以我得找个学校作业不用那么多,每天有画画的时间。”
最后,她放弃了学校派位的好公立学校,让孩子去了一个下午四点能准时放学的国际学校,以保证孩子每天有时间为自己的梦想做事情。
“毕加索的时间不应该花在连篇累牍的数学作业上,你说呢?”朋友最后说。
“要是这些初中可以减一减功课,给学生多一点自由时间,你就不用花那么多钱去国际学校买自由了。”我由衷地说。
王志安说: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奢侈品,穷人家的孩子用不起——前半句非常好,我很赞同,起码他没有说穷人家的孩子不喜欢快乐教育,不需要素质教育,说明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本质上还是好的,是最后能带给孩子幸福的;后半句我想说穷人家用得起用不起,可以想办法。
我想谈谈我的女儿。从她很小起,我就发现她很爱看我看的书,比如《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讲沟通技能的;大一点,我看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孩子:挑战》的校样,她也在旁边看,有时候还能帮忙找出错别字来。
我们读书会读《影响心理学的40项研究》,当时才8岁的她竟然用度假三天的时间一字一句全部看完。后来我订了哈佛心理学博士刘轩的线上课,每次打开,她也很有兴趣过来听听,之后跟我聊聊。
她显然非常喜欢心理学,在这方面有天赋——其实,只要孩子有松弛的时间可以显露自己的喜好,父母有足够的时间耐心地观察孩子,父母只要不是盲人,就能看见孩子的天赋所在。
而且,如果不是她有足够的课外时间的话,她这个天赋很难显露出来。那么,如何给一个有心理学天赋的孩子量身定制教育呢?
对于十岁的孩子来说,给她时间就可以了,有了时间,她就可以随意地看很多这方面的书,读这方面的文章,甚至自学网上的课程——哈佛公开课、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
这些高品质的平台上全部有免费的线上课程;
北京每个周末都有这方面的免费讲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天文馆、科技馆……大城市这些场馆都有免费的多姿多彩的丰富的活动,全部是一流的顶级的教育资源;
打开豆瓣同城,每个周末的每个小时都可以找到有意思的活动;
北京音乐厅知道现在还有20元一场的交响乐门票
……
这些都是比培训班要高级昂贵很多的教育资源,有些甚至是为孩子定制的。
你会发现,发展大部分孩子的天赋,只要善于利用资源,穷人也可以玩出很高水平的。
我甚至觉得,在这个信息高度共享的时代,教育需要的所有好资源都找得到,只要有一颗炽热的向学的心。
最后,再谈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孩子三点半放学了,家长还没有下班,怎么办?是不是又得花一笔钱去托管,去上兴趣班?穷人怎么办?
答: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有很多,换个考核工作质量数量,不考核坐班时间的工作(比如童书妈妈编辑部)、跟学校谈判组织学生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社团活动,家长轮班管理;
在孩子学校附近找个工作租个房子;跟老人搞好关系,让老人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地为小家庭帮忙;几个共同烦恼的家长一起辞职搞个完全按照自己心意安排的托管班,又解决自家问题还同时干起了创业……
父母面对问题不是抱怨,而是越战越勇,越来越有办法和智慧,这也是教育很重要的一环:言传身教。
第二个问题:如果不上提前班、补习班,不刷题,不参加杯赛,孩子就没有办法裸考进好学校,没有好小学就没有好中学,没有好中学就没有好大学,这个怎么破?
答:查了一下,我国其实从1955年就开始发布文件减负,每年都三令五申减负,但大家都没有当真,甚至课外班愈演愈烈。
八十年代以后,我国也是年年喊廉洁,月月抓贪腐,但大家都相信有潜规则,灰色路线和权力寻租。但是,中纪委反贪局《人民的名义》播放的前后几年,所有人都感觉到社会空气的不同。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几个能讲真话给你听的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亲戚,他们现在敢做什么不敢做什么,请你吃一顿饭都要强调这是私人买单,你会知道这是动真格了——这样的世界你喜欢还是不喜欢?
我觉得,这次的课内课外的减负是真的。
我相信,从容快乐完成基础教育,高高兴兴找到兴趣发展特长是孩子通往幸福的教育。这不仅是富人孩子的选择,也应该是穷人孩子的底气。
___END___
童书妈妈三川玲
作者简介
三川玲:在懂童书的人里面她最懂教育,在懂教育的人里面她最懂童书。她是童书出版人,她出版作品获国家图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销量百万,她撰写的童书评论深得读者认同,能掀起购买风潮;她是儿童教育作家,撰写的教育文章常常10万+,还经常被教育部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引用;她还是中国营地教育联盟理事,TEdxKids智库专家。同时,她还是9岁女孩小丸子眼中那个有肥肥双下巴、爱做饭,从来不打不骂孩子的妈妈。与白滔滔合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