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这要那”,大概是我听宝宝说得最频繁的话:
“妈妈,我要这个汽车。”
“不行,家里已经有很多的汽车了。每次都是买完就扔一边不玩,太浪费了。”
“我要,我要,我就要。”
“不行,不行,就不行。”
妈妈不肯就范,孩子开始 边哭边闹 ,妈妈的说话 分贝也一阵高过一阵。
这样 孩子闹,妈妈恼 的事情随处可见。
讲一个我身边的真实例子:
我的朋友,现在也是邻居。她的孩子只要一出门,就会闹着要买这买那,要这个要那个。如果拿不到,就哭闹不休。朋友因为平时工作忙,也觉得亏欠了孩子,所以只要孩子说要,几乎都会买。偶尔几次觉得有点过分,很烦,但最终会在孩子的眼泪中投降。
可是,随着孩子长大,孩子想要的东西变本加厉,已经有点超出朋友的经济能力了。朋友尝试拒绝,可孩子得不到想要的,脾气越来越暴躁, 不仅哭闹,还学会了满地打滚、犟嘴、打人。
我们似乎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就大哭大闹。摇妈身边有好些家长都跟我抱怨过这件事,他们都表示对这种现象束手无策,只能妥协。结果孩子的“哭闹戏”就此一开便再也不可收拾。
殊不知,当孩子哭闹时,你一时的心软和妥协,会给孩子塑造一种错觉: 他的哭闹是有效果的,以后如果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哪怕是不合理的,但只要我哭了闹了,就能解决问题,就能满足我的愿望。
孩子3岁的时候,你说不行他跟你闹,大不了就是在地上打滚。如果你妥协了,等到孩子14岁,你说不行他还会跟你闹,但这个时候,就不仅仅是打滚那么简单了。
你一次又一次地妥协和纵容,只会让孩子患上霸道的性格,变得肆无忌惮,变得歇斯底里。稍不如意,就可能会用极端的方式来威胁你。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2018年2月22日,江苏盐城15岁的初中生小明,因不满父亲不同意其当网红的想法,在凌晨负气离家出走。
2016年6月,合肥庐江14岁的小兵,因为想要在同学面前,过一个有排场的生日,向父母要钱,在遭到拒绝后,赌气离家出走。
2016年4月16日,重庆一名14岁的初中男孩,因为父母不让玩手机,一怒之下爬上了27楼的天台,纵身一跃,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惋惜!
面对孩子的哭闹,父母能做的,绝不是一味地妥协,更不是所谓的打一顿就好了,而是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尤其是在孩子3~5岁的时候 。
3岁以前,孩子哭闹,是一种本能的生理性反应,饿了、困了、生病了……他们自身感受到的所有痛苦,只能用哭声来表达。
但是3岁以后就不是了,孩子的哭声开始带有目的性,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开始哭。所以, 最好在6岁以前 ,就要学会对孩子说 “不” 。那么,作为家长,要如何跟孩子说“不”呢?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 ,曾经提出了一项行之有效的 克制任性训练 。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比如说孩子在商场里要买小汽车,而家里已经有很多差不多的了,但是孩子又哭又闹就要这一辆。这个时候,不要打孩子也不要骂孩子,也不要管他,任他哭去,直接把他抱起来抱回家,放到卧室里去,把门一关,一对一对孩子进行克制任性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四个“不要” : 第一,不要骂孩子,骂总归不好;第二,不要打孩子 ,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而且也不公平; 第三,不要说教 ,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正在闹,你说什么都是噪音。 第四,不要走开 ,因为孩子是闹给你看的,所以一定要看着他闹。
你就坐在孩子跟前,看着他哭,一直等到他哭得精疲力尽。等孩子哭完了,给点爱的关怀,拿热水给他擦擦脸,然后问他:“还哭吗?要哭接着哭。”
一定要向孩子表明你的态度: 如果你提的要求不合理,我不心疼也不会让步,你要闹就闹吧 。只要这么一次,孩子就会明白,哭闹这种粗暴且极端的表达方式,是没有用的。
当然,做到这一步还不够,紧接着,你要跟孩子说:以后有什么事情,能不能跟我好好说,如果能说服我,没准就能考虑你的要求。
比如说孩子想买辆小汽车,你可以问他理由,让孩子说出这辆小汽车跟家里的小汽车,有什么区别,以此来鼓励孩子跟你交流。但是呢,也别次次都答应孩子, 可以按照3:1的比例满足他,3次要求满足1次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学会跟你交流,跟你商量。
所以,如果下一次孩子再大吵大闹, 可以试着把时间留给孩子,让他自己去和情绪独处,去消化这些负面情绪 。
(摇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