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物质上超量供给孩子,在感情上却很吝啬,很多家长习惯在孩子情感最脆弱的时候雪上加霜。”
作者:皎洁的后青春岁月
下午事情进展顺利,早到家两小时。心血来潮买了一瓶红酒,想跟老公来个烛光晚餐。蒸上米饭,切了青菜,炖上排骨,忽然电话响了。等我把罗里啰嗦的客户打发掉,一股糊味蹿入鼻孔,“糟了。”红烧排骨变成了焦糊的黑炭。
下班回来的老公皱起了眉头:“什么糊了?”不等我说完,老公就数落起来:“你怎么这么不牢靠,做个饭也要代价……”一盆冰水兜头泼下,我恼羞成怒喊道:“怨我贱行了吧,随便弄口吃的,也没这破事。”嘴里抱怨,心里想的是“我满心想着夫妻情调一番,你要体谅我的一片真情。”老公哪里听出话里的话,语言越发粗暴:“你一贯干活毛手毛脚,那次……,”又开启了“翻旧账模式”。我悲从中来:“你整天当甩手掌柜当然没机会犯错。我带工资天天当老妈子,倒弄出一身不是来了。”跑进卧室,呜呜哭起来。
每次都是这样,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好像不及时抨击我,他就失了职没有存在感似的。这几乎成了我每每发誓要踹了他的主要缘由。
正伤心落泪,忽然灵光一闪,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
那天,孩子一边听《西游记》故事,一边心不在焉拉开冰箱拿酸奶,手一滑,“啪”一声,一大瓶酸奶摔在地上,白花花溅了一地。说时迟,那时快,我和他爸不约而同开启了训教模式,男女声二重唱的节奏!
当时只图心里痛快,哪管孩子的感受。现在想起孩子颤抖的身子胆怯的目光,忽然内心一阵刺痛:做父母的多么不近人情啊!出了事故,孩子本来就惊骇畏惧了,盼望着家长安慰几句,给个抱抱。可是,做家长的却“同仇敌忾”给孩子送上了冰冷的训诫甚至叱骂殴打。
我盼你雪中送炭,你却给我雪上加霜!
这几乎是中国父母的习惯动作。
难怪一位美国访问学者吐槽:“中国家庭非常爱孩子,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倾其所有甚至超量给予孩子。然而在感情上却很吝啬,很多家长习惯在孩子情感最脆弱的时候雪上加霜。”
什么时候孩子的感情最脆弱?就是在孩子做错了事,闯了祸,恓惶无助,恐惧害怕,仿佛大祸临头的时候。
什么是情感支持?就是当孩子遇到问题,内心陷入纠结痛苦时,先敞开怀抱接纳孩子,包容孩子的幼稚笨拙不成熟,使孩子意识到,父母的爱无条件,即使我做了错事,父母照样爱我。
然而,很多家长习惯于遇到问题急着争论是非,追究责任,说教训诫,半点也不怜惜孩子内心的崩溃,使孩子处于孤独无依,羞愤交加的境地。感觉所谓家人,翻脸比翻书还快,不值得托付。安全感信任感由此受到严重影响。
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为了不招惹家长发飙,孩子不敢对未知事物进行尝试探索,变得畏首畏尾。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逃避,甚至撒谎掩盖。勇敢面对,努力改正,想都不敢想。
育儿的本质就是亲子之间建立连接。而建立亲子连接的最关键是,给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遇事先解决感情,再说事情,让孩子在情感的泥淖中先爬出来,才有可能面对问题。
因为在老公那里受了委屈,才设身处地体会到孩子的感受,才发现了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
知名媒体人大J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常常低估爱的力量,却高估了管教的手段。因为父母的恶劣态度,导致亲子关系受到破坏。此时孩子的本能反应就是两种:害怕,继续用各种作挑战父母底线,试探父母到底爱还是不爱自己;叛逆,关闭心门,跟你对着干。”
孩子犯了错误,正是亲子关系经受考验的危机时刻。
如何做到给孩子及时的情感支持呢?
接受孩子的错误。出了问题,孩子会察言观色,试探家长的反应。家长不要焦虑,把那点破坏力看轻看淡,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情绪上,接纳,包容,慰藉。用宽厚仁慈的态度告诉孩子,这件事你做错了,可以纠正,但父母对你的爱永远不会变。让孩子获得牢固的安全感,永远把父母看作可靠的后方。
引导孩子复盘。当孩子情绪恢复后,家长不要巴拉巴拉说个没完。让孩子自己复述经过,寻找原因,拿出解决方案
。
把错误转化成提升机会。曾经看过一个真实故事。公交车上,小女孩把八宝粥打翻,洒了一地。很多乘客避之不及,纷纷埋怨。母亲一面不停道歉,一面蹲下身子,用纸巾悉心擦拭每一个角落,直到全部擦拭干净。小女孩也连忙跟着一边收拾,一边奶声奶气地说:“叔叔阿姨对不起。”。甜甜的童音,萌萌的姿态惹得乘客们转黑为粉。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无声的行动,比有声的说教更具教育意义。
人恒无过?孩子就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起来的。
请家长们扪心自问:
当孩子犯了错误,我给孩子的是雪上加霜,还是情感支持呢?
作者:教育达人,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