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让你给宝宝断母乳、喂奶粉的话,一句都别信!

作者:互联网 05-19阅读:4706次

从堵奶、乳腺炎,乳房碰一下就钻心的疼,到奶水不足,花式喝汤、按摩追奶,再到乳头皲裂、长血泡。为了给宝宝最安全、最营养的母乳,一路走来受了多少罪,只有经历过的妈妈才懂

这些让你给宝宝断母乳、喂奶粉的话,一句都别信!

然而母乳喂养之路已经如此艰难,偏偏有人被奶粉广告迷花了眼,竟然有了“奶粉比母乳强”的幻觉,实在给人添堵!

“生完孩子却没下奶,孩子血糖低了怎么办?喂奶粉吧!”

“你的奶那么稀汤寡水的,能有营养吗,喂奶粉吧!”

“宝宝刚吃完又哭了,肯定没吃饱,喂奶粉吧!”

“宝宝总拉肚子,肯定是因为你的奶凉,喂奶粉吧!”

“感冒当心传染给宝宝,喂奶粉吧!”

“来月经了奶就没营养了,快断奶喂奶粉吧!”

……

对于提出这些论调的朋友,我严重怀疑,奶粉厂商是不是送了你股份啊?

其实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母乳无疑是宝宝的首选,而配方奶粉仅仅是母乳的代用品。

这里引用一条世界卫生组织的微博:

这些让你给宝宝断母乳、喂奶粉的话,一句都别信!

虽然这只是一条近40年前的规定,但中心思想并不过时,那就是明确奶粉作为母乳替代品的功能,不能喧宾夺主,将其作为优先选择。

然而在中国的情况正相反,代乳品,也就是奶粉广告大行其道,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才有了上面那一堆问题。借5.20母乳喂养日的机会,袋鼠麻麻严肃建议各位辛苦的“奶牛”妈妈们,拒绝诋毁,这些情况请坚持母乳喂养:

开奶“失败”妈妈一直没有奶怎么办?

“生完孩子却没下奶,孩子血糖低了怎么办?喂奶粉吧!”

很多妈妈在刚分娩后,并不会立刻有明显的“涨奶”感觉,就错误的认为自己“没有充足的母乳”,而给孩子添加奶粉。

因为刚出生的宝宝吃奶量很少,每次能达到1-2ml就属正常,所以初乳的分泌量也不会太多。重点是每天要保证至少8-12次的吸吮次数,这样既能让宝宝得到初乳的营养,又能充分刺激妈妈的泌乳反射,分泌更多的乳汁。

但如果这时因为觉得妈妈“乳汁分泌量少”就喂配方奶,很容易让宝宝拒绝母乳,同时缺少了对妈妈乳头的刺激,就会影响乳汁的正常分泌,直接导致母乳喂养失败。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母乳会等权威机构都反复向妈妈们这样宣传:

这些让你给宝宝断母乳、喂奶粉的话,一句都别信!

这些让你给宝宝断母乳、喂奶粉的话,一句都别信!

产后立即给宝宝哺乳,会获得非常珍贵的“初乳”,它呈淡黄色,质地比较黏稠。

别看初乳少,可它的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大量的的免疫活性物质和有益菌,对宝宝建立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可是奶粉远远比不上的。

一般到产后的3、4天,乳汁分泌量就上来了,同时成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蛋白质量逐渐减少,而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加,我们称为成熟乳。

这些让你给宝宝断母乳、喂奶粉的话,一句都别信!

此时妈妈会经历生理性的涨奶,这时可别忙着找人揉奶、疏通,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宝宝多吃。

母乳颜色淡?一样有营养

“你的奶那么稀汤寡水的,能有营养吗,喂奶粉吧!”

有些人会凭借母乳的颜色来判断营养好不好,看到奶的颜色很淡、很稀,就觉得是“没营养”。可母乳又不是煮米汤,怎么能凭颜色看出浓还是稀?

这些让你给宝宝断母乳、喂奶粉的话,一句都别信!

其实我们分泌乳汁的功能特别“智能”,从宝宝出生开始,就会不断调整营养成分的比例,来适应不同月龄宝宝的营养需求。每次哺乳时的奶水也有所不同,分前奶和后奶,它们的浓度、颜色、成分都不一样。

这些让你给宝宝断母乳、喂奶粉的话,一句都别信!

宝宝每次刚开始吃到的“前奶”含水量比较高,呈淡蓝色,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免疫因子,能解渴,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宝宝通常在6个月前无需额外喝水。而后奶呈淡黄色,含丰富的脂肪和乳糖,热量很高,能顶饿,是宝宝增加体重的关键。

前面提到的“看起来很稀”的往往就是前奶。

有些新手妈妈由于缺乏经验,一边乳房还没吃空就让宝宝吸另一边,这样孩子就吃不到后奶,脂肪的摄入量不足,体重长得慢;而还有一少部分人呢,觉得前奶稀而挤掉,直接让宝宝吃后奶,导致宝宝营养摄入比例失调。

正确的喂养方法应该是,把一侧乳房吃空再换另一侧,下顿喂奶时调换顺序,这样既能让宝宝吃到全面的营养,又能避免乳汁淤积,或者出现“大小胸”的情况。

宝宝刚吃完就哭≠没吃饱

“宝宝刚吃完又哭了,肯定是奶稀吃不饱,喂奶粉吧!”

首先,“宝宝一哭就喂奶”的观念是错误的。除了饿,还有很多原因会导致宝宝哭,比如拉了尿了、需要妈妈的关注、困了想睡觉、生病哪里不舒服等等,这些都需要家长细心的区分和判断。

想知道宝宝是否饿了需要吃奶,哭也不是唯一的指标。

3个月以下的宝宝可以用“觅食反射”判断他是否需要吃奶,如果你用手指触摸宝宝嘴周围的皮肤或上下嘴唇,宝宝就会把头转向受刺激的方向,小嘴吸吮过来,企图吃你的手指,这就证明宝宝需要吃奶了。这个方法很管用,大家不妨试试。

此外,睡得不安稳、把小手放在嘴边吮吸、舔自己的嘴唇、头转过来转过去、往妈妈怀里扎.......都可能是宝宝饿了的信号。所以,当宝宝出现这些小动作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判断是否该给宝宝喂奶了。

而到了宝宝2个月左右,如果吃奶后能不哭不闹连续睡4~5个小时,通常就说明妈妈的奶水质优、量足;如果吃完奶后不到2小时就饿醒了,有明显的要吃奶的表现,就可能存在奶量不足。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提高喂养频率,促进妈妈的乳汁分泌,如果乳汁分泌量仍然满足不了宝宝的发育需要,体重增长不理想甚至出现下降,就需要暂时进行母乳+奶粉的混合喂养了。

宝宝拉肚子是因为“奶凉”?哺乳期该不该忌口?

“宝宝总拉肚子,肯定是因为你的奶凉,喂奶粉吧!”

无论多大的孩子、在哪个季节,“拉肚子”都可能随时出现,击溃家长因疲惫而倍加脆弱的心理防线。宝宝拉肚子的诱因千奇百怪:病毒、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过敏,甚至气温骤变都可能掺一脚,凭什么锅一定要甩给母乳呢?

发现宝宝腹泻,我们第一时间要做的是判断严重程度,包括大便的次数是否频繁,宝宝的吃奶量、精神状态有没有变化等。必要时应尽快去医院,根据医生的检查和诊断再做下一步打算,而不是盲目要求妈妈忌口甚至改吃奶粉。

我们知道,大便里的“干货”主要是食物残渣,配方奶因为消化吸收率低,有些没被吸收的东西就会随大便排出。和吃奶粉的宝宝相比,母乳喂养的宝宝对影响吸收率高,大便里干货少、水分多,自然是要稀一些的。甚至有时候还会连续很多天不排大便,也就是出现了俗称的“攒肚”。

但如果除了这一点,其他方面都没什么问题,宝宝吃得好、睡得香,体重稳步增长,那么由母乳喂养导致的稀便并不算什么大问题,用不着紧张。

很多妈妈担心自己日常吃的食物中的某些成分会进入乳汁,进而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整个哺乳期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碰,吃个水果都要先用热水烫一下。

这些让你给宝宝断母乳、喂奶粉的话,一句都别信!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哺乳期的妈妈必须远离的东西并不多,除了酒精、烟草、毒品、哺乳期禁用药物以外,其他饮食上并不需要特殊忌口,基本上保证食物卫生、新鲜,合理搭配,烹调方式不要太重口味就行了,而辣椒、冷饮这些适当吃吃也都无妨。

一口辣椒不让吃,川渝地区的辣妈们可不依啊!

话虽如此,但哺乳期的妈妈们也别太奔放,还是要随时关注宝宝吃奶的状态。如果宝宝吃完母乳后,出现腹泻、哭闹、过敏等症状,把其他感染等可能原因都排出后,就得考虑是否是由母乳引起的了。回顾一下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饮食情况,找到过敏原,暂时不吃或者少吃这些食物。

病了,就不能喂宝宝?

“感冒当心传染给宝宝,喂奶粉吧!”

普通感冒什么的,并不会通过母乳传染给宝宝。喂前洗手,喂时戴口罩,不亲吻宝宝,完全可以继续正常哺乳。

经常有宝妈向袋鼠麻麻反映说,哺乳期为了给宝宝喂奶,生病了也不敢吃药,只能硬挺着,结果病越来越重……其实,母乳喂养期间生病,很多药是可以安全使用,不耽误喂奶的。

因为有的药物并不会进入乳汁,还有的药虽然会进入乳汁,但被宝宝吃进去的剂量,远远低于婴儿的治疗用剂量,比如解热镇痛药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部分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抗过敏的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需要的妈妈可以点击右侧蓝字:哺乳期安全用药指南:这些药也很安全!

如果不放心,可以调整用药和哺乳的间隔时间,比如晚上最后一次喂奶后用药,将血药浓度的峰值与哺乳时间错开,从而把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的药量减到最低。

来大姨妈,奶就不能吃了?

不少落后地区还有人认为,女性的月经是“污秽”的,来月经了奶水有毒,就不能喂奶了;或者是奶水质量就不好了等妖魔化来月经后的母乳的言论。其实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袋鼠麻麻在这里再强调一遍:恢复月经后母乳的成分变化并不大,完全可以继续喂奶,而且即使是月经期间也同样可以进行哺乳。

妈妈们产后恢复月经有早有晚,有的三四个月就恢复月经了,有些在整个哺乳期间不会有月经,这都属于正常情况。

月经期间的乳汁与之前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激素的影响下,奶量可能会减少,母乳的味道也可能会有细微的改变。我们大人感觉不出来,但宝宝的小舌头可是很灵敏的,因此,少数宝宝会对母乳表现出暂时的抗拒,不过这都是暂时的,一般到月经结束就一切如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