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体验”:新年伊始,一定要带孩子寻找的绝妙学习感受

作者:亲子沟通如何说 02-11阅读:3593次

引文:“心流体验”让人感受到成就和满足,激发起滔天的热情和自觉作者:皎洁的后青春时代

邻居男孩嘟嘟今年五岁半,这小娃有一个不得了的本事——精通高档汽车。不管传统的雷克萨斯,还是顶尖的劳斯莱斯,不管国产最新品,还是进口最牛款,都如数家珍。专业术语,枯燥数据,甚至价位比较,张口就来。平时跟爸爸上街,眼睛一眨不眨盯着过路车辆,现场即时播报车辆名称产地。不但专业知识令一些大人自叹不如,而且谈起汽车时,那份笃定,从容,精准,谁都不相信这是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

“也没人特意教过他。他就是感兴趣,见人就问,有关介绍汽车的画报图册,甚至4s店广告册,都看得津津有味。”宝妈介绍说,“知道他喜欢汽车,亲戚朋友买礼物也是照着汽车模型送,男士们也喜欢和小家伙讨论汽车。结果,他是越学越多,越学越深了。”

这让我想起一个心理学名词“心流”。

嘟嘟的表现不就是对感兴趣的领域深钻之后,产生的“心流体验”吗?

“心流体验”:新年伊始,一定要带孩子寻找的绝妙学习感受

什么是心流?

是近代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成果。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是欣悦满足,尽在掌握的心理体验;是一种自发自动,痴迷不懈,追求卓越的美妙状态。

产生心流体验的场景有很多,通常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性并且擅长的事情时,很容易体会到心流。比如球类,游戏,阅读,唱歌跳舞绘画演奏等。

不是产生心流的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但成功的过程中,一定产生过心流体验

产生心流需要什么条件呢?

一是感兴趣,并且这个兴趣得到了及时反馈。

因为感兴趣,所以枯燥的研究变成了甜蜜的享受,并且这个做法得到外界及时反馈。笔者弟弟从小喜欢数学,初中几何课上,老师在为一种解法教不会学生发憷时,弟弟小手高高举着:“老师,我又找到了两个解法。”当时的同学都知道,弟弟那是数学老师的心头肉,因此给弟弟吃了不少偏饭,弟弟的数学越发精进了。

二是,比别人做得好,有优势。

很多时候,我们在某件事上比别人强那么一点,并且受到鼓励肯定 ,从此积极性一发不可收。小学三年级笔者在教室办墙报,自写自抄,文章落款“作者皎X”。前来检查卫生的副校长伯伯从此给笔者起了个外号,叫“作者”。岂料,从此笔者就迷上了写作。别人看电影看俊男靓女,宫斗爱情。笔者专门研究人物性格轨迹,情节铺陈渲染,金句及炫酷题目。最后成了教师里最会写文章的人,写文章人里最会教书的人。别人提起写作一脑门子官司,但在笔者感觉中,写作跟吃了蜜一样又甜又爽。

“心流体验”:新年伊始,一定要带孩子寻找的绝妙学习感受

三是研究渐入佳境,接近专业水准。

小学三年级时,我送了儿子一个生日礼物,一本《上下五千年》。儿子爱不释手一连读了十几遍。初中时老师搞不懂的历史背景找他咨询,高中时直接给历史老师挑错。直到上了大学对历史类书籍剧作依然痴迷不已,电影《大决战》他反复看了不下五十遍,对照资料研究细节。在对历史的分析解读方面,称得上半个专家。

四是享受到了掌控感,满足感和荣誉感

由于喜欢,由于做得比别人强,由于受到认可肯定,于是更加激发了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慢慢成为自己的长项,并因此获得荣誉和好评。于是努力学习益深,形成良性循环。

笔者有一位朋友,平时木讷内向,属于三脚踹不出屁来的主。可是一旦铺纸研墨,立刻像换了一个人,神采奕奕,两眼放光,语气瞬间变得自信。他说,只有在书法领域,自己才成为王者,才能放纵恣肆,纵横驰骋

“心流体验”让人感受到成就和满足,激发起滔天的热情和自觉

“心流体验”:新年伊始,一定要带孩子寻找的绝妙学习感受

由此想到,如果我们想法引领孩子对某一学科产生“心流体验”,会不会令全家头痛的陪写作业,变成全家激情交流的享受呢?

建议一,找准孩子感兴趣的那个点。哪怕当时跟课堂内容和作业无关,比如嘟嘟喜欢汽车。只要不是黄赌毒,早晚会迂回到课业中来。要紧的是孩子一定要喜欢着迷,这是基础。

建议二,在日常生活中不留痕迹给予提点和训练。开始一定不要太刻意。关注过多,会让孩子产生压力,慢慢变得厌倦。支持帮助要悠着来,气氛要宽松自然。就像嘟嘟全家包括亲友,人人都是老师 ,个个谈论汽车。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润物无声,不变成专家才怪。

建议三,对孩子感兴趣并且初露锋芒的那一点充分可定。心理学有一个暗示法。就是你想让别人往哪个方向努力,你就往哪个方向指引。想让孩子外语上突破,夸呀,使劲夸,一直夸得孩子把外语当做生命一般珍爱。

“心流体验”:新年伊始,一定要带孩子寻找的绝妙学习感受

建议四,与孩子形成共识,然后刻意练习,达到出类拔萃。此时已经达到一定层级段位了。与孩子一起确立努力方向,定下目标。然后寻找专业老师,有计划有针对性进行刻意练习。把每一个环节步骤都搞得扎实过硬,一步一步往里研究深耕,最后到达本领域的巅峰,成为丁俊晖,郎朗也未可知。

退一万步,即使孩子精进的领域纯属“无用”,最后有可能成不了名成不了家,他就一普通人。

那又怎样呢?

能帮助孩子找到自己一生所爱所好,并由此掌握了经营幸福的能力,这难道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愿望和成功吗?

作者:教育达人,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