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趁热吃,凉了就不好了!
大概每个中国人小时候都听过父母这样的催促,到了冬天,听到这句话的频率还会翻倍。
父母喜欢让孩子“趁热吃”,一方面是因为热乎的饭菜更好吃,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们普遍认为:吃凉的会拉肚子,趁热吃才对身体好。
然而,新的研究表明,这个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观念,可能有点问题。
不骗你
趁热吃可能致癌
2016年,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经过评估后,将“超过 65 ℃ 的热饮”列为有致癌风险的“ 2A 类致癌物”。
IARC 之所以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一系列研究表明,爱喝热饮的地区食管癌发病率比较高。
这一结论在国内也可以得到印证,比如爱吃火锅的四川、爱喝功夫茶的潮汕地区,食管癌发病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是IARC 发布的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分布图,蓝色越深发病率越高。可以看到,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
不仅如此,中国也是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全球每年因食管癌死亡的病例中,中国能占到一半左右。
食管癌在中国的杀伤力这么强,除了遗传、饮酒等因素,中国人爱吃热饮热食的习惯也难辞其咎。
食管烫伤了
你却感觉不到
热饮热食引发食道癌的具体原因,目前还没有定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食物温度过高会烫伤食道黏膜,然后一些新细胞会被制造出来修复损伤。
偶尔修复一两次问题不大,但如果这个的过程循环往复,而且同时又受到热或者其他致癌物的刺激,就可能产生癌变。
相较于嘴巴,食管对温度不敏感,就算被烫到了,也没太大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吃着烫嘴的食物,赶紧咽下去感觉就不烫了。甚至有些人还喜欢上了这种“嘴里有点烫,胃里热洋洋”的感觉。
胃里暖不代表对身体好,相反的,每一口烫嘴的食物,都会对食管带来伤害,只不过你感觉不到。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我只是趁热吃,没你说的那么严重。”
但其实这才是最可怕的情况。
长期“趁热吃”会降低口腔、食道对于热的敏感性,让很多人感觉不到自己吃得烫,甚至觉得自己吃得还不够热。
长此以往,等到有一天你感觉到食管有异常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给娃吃的饭
什么温度最合适
我说趁热吃会致癌,不是想让大家反过来走极端开始吃冰的,食物最适宜食用的温度大约是10~40 ℃。
对大人来说,如果水杯、饭碗拿在手里都感觉比较烫,那就再晾几分钟;也可以用嘴唇碰一下,如果嘴唇觉得不烫,就可以开动了。
宝宝嘴巴、食道对热的敏感度更高,大人觉得合适的温度,对宝宝可能已经过热了。所以,宝宝的饮食的温度要用手腕来试。比如奶液,将少量奶滴到手腕内侧,感觉是温温的,那就可以给宝宝喝了;饭菜也类似,取一小点放在手腕内侧感受下。
这里还有一点要注意,宝宝的饭菜不能用嘴试温度,饭烫了也不能用嘴吹凉。
这样做很容易把大人嘴里的细菌带到宝宝的饭里,宝宝抵抗力差,一些对大人来说不算什么的细菌很可能会让宝宝生病,比如幽门螺杆菌。
吃凉的拉肚子
其实是个误会
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会觉得“吃凉的对肠胃不好”,所以不仅凉水不敢给娃喝,连常温的饭菜常温的奶也要热一下才能喂。
但实际上,凉的食物从进嘴巴的那一刻就开始加热了。食物经过咀嚼、吞咽,又滑过温暖的食道,到胃里的时候早就没那么凉了。
而且人是恒温动物,肠胃这种人体核心部位温度相当稳定。即便进入胃里的食物有点凉,很快也会被暖热,无非就是多消耗点能量,刺激肠胃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因此,“吃凉的拉肚子,趁热吃对身体好”这句话,不仅后半句不对,前半句也是个伪命题。
“吃凉的拉肚子”在卫生条件不好的过去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为凉的水和食物里很可能含有病菌,吃了喝了就容易拉肚子。
但是,今天卫生条件已经极大改善,我们也已经意识到了微生物的存在,只要饭菜干净,没必要非得吃热的。
有些时候,宝宝吃点凉的可能还有好处。比如出牙不适、嘴巴长疱疹,甚至发烧难受时,吃点凉的食物、奶、水,宝宝还能舒服一些。
所以,凉和热,对古人来说是卫生问题,对现代人来说就是个口味问题,没必要那么纠结。
“趁热吃”,是我们对孩子的一种关心,但它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如果孩子因为食物过热,来不及咀嚼就着急咽下,那对营养吸收也是不利的。
所以,孩子吃饭,家长不要着急,不要催促。既然吃饭是要做一辈子的事,那就多给孩子一点适应和学习的时间吧!
宝宝成长手册新生儿婴幼儿护理 0-3岁育儿育婴知识百科大全 ¥59.90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