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 亲子消费火爆 “宝妈”警惕这些陷阱

作者:中国信用 03-19阅读:2597次

【风险提示】 亲子消费火爆 “宝妈”警惕这些陷阱【风险提示】 亲子消费火爆 “宝妈”警惕这些陷阱【风险提示】 亲子消费火爆 “宝妈”警惕这些陷阱

近年来,亲子消费已经从“吃饱穿暖”的需求演变为经济现象,亲子旅游、亲子摄影、亲子餐厅炙手可热,相关的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亲子消费市场的变化改变着千万家庭的生活,但也存在不少消费陷阱。专家表示,面对侵权行为,消费者应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亲子消费领域暗藏“猫腻”

“90后”宝妈张庭的孩子刚满两岁,她们家今年的第一笔大开销是给孩子购买5万元的医疗和教育保险。孩子1岁前,张庭一直购买进口奶粉和纸尿裤。她说:“给孩子用的东西价格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质量和安全。”

对于孩子,父母往往抱着“要买就买最好”的态度,这也为一些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不少受访者表示,亲子消费中暗藏的陷阱防不胜防。比如“过度承诺”,商家宣传“保证学会,不会全额退”“高学历,一对一”等,以此吸引顾客预付费用。而承诺和宣传多为口头表达,为消费者维权存证设置了阻碍。

昆明市民徐云锋因为工作繁忙,到培训机构聘请了“一对一”的家教为孩子辅导功课,他根据机构提供的材料,选了收费最高的辅导套餐。不料一段时间后,孩子反馈说,只要家长不在,老师经常在上课期间玩手机,对作业不闻不问,承诺的课程进度也没有完成。徐云锋到机构投诉时才发现,这位宣称“毕业于名校”的老师无法提供学历证明。

遭遇“霸王条款”“明降暗涨”

商家单方面设置“霸王条款”也颇为常见,比如在关键部分模糊表述,附加“本店拥有最终解释权”或“一经售出概不退款”等条款,发生纠纷后借此逃避责任。张庭曾在一家亲子摄影店铺遭遇欺诈消费,商家在收取了数千元的费用后,却声称套餐费用只包括拍摄,照片精修和提供原图都要每张加收上百元。在陷入争执之后,商家咄咄逼人,张庭担心过度争执影响孩子,最终只能以商家定下的“折扣价格”买下照片。

还有的商家“明降暗涨”,多见于电商的折扣促销活动。如某图书电商平台销售的儿童绘本套装,平时标价200多元,在商家推出“满100减50”的促销折扣后,标价涨到500多元,按折扣算下来反而比日常价格贵了几十元。

面对消费陷阱,不少家长缺乏维权意识,或是缺乏维权手段。许多家长发现自己可能上当受骗时,能做的就是“换一家”。“投诉流程太麻烦,只能花钱买教训了。”张庭无奈地说。

消费者应积极依法维权

据云南省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介绍,有关亲子消费的投诉案例主要以预付式消费纠纷为主,培训和早教是亲子消费侵权的“重灾区”,在处理此类投诉时面临许多困难。

首先是在教育培训类的侵权案例中,教育效果的显现需要较长时间,中间变数较大,当家长发现问题时往往已错过最佳维权时机。其次,许多亲子服务的质量效果难以评估,也导致维权过程中取证困难。徐云锋投诉家教未按承诺履行服务时,就遇到了难以提供证据的问题。

“家长从具备维权意识,到转化为维权行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春光说,针对此类消费陷阱,许多家长即使有维权意识也顾虑重重,比如维权成本、方式和效果等。

只要勇于维权,消费者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挽回损失。如昆明市消费者冯先生在某幼儿教育机构报名早教课程,并交付了3960元,由于教育机构频繁更换老师,孩子不愿意继续学习,他要求对方退款未果,遂向当地消协反映。在消协组织了三次调解后,对方最终退还余款2400元。

消费者应如何避免“陷阱”?云南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耿春光建议,消费者在办理预付消费时,首先要看商家经营资质,是否持有证照合法经营,其次要观察该店经营情况,是否正常持续经营,店牌店招及承诺内容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

“我们鼓励消费者大胆依法维权。”耿春光说,发生消费纠纷时,如不能解决,应当收集好付款发票、合同以及协商时的录音等有关证据,向12315平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

(来源:新华网)

《中国信用》

小编有话说

感谢您关注《中国信用》,和我们一起见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态势。公众号运营以来收到了很多用户的支持和建议,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在这里《中国信用》编辑部对大家表示真挚的感谢,你们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为了更好地向大家提供资讯服务,我们针对这段时间大家提出的疑问和建议,对一些事项做统一的答复和说明,主要有以下几条:

如何关注公众号

扫右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信用”,或点击屏幕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账号,点击关注,也可查找微信公众号“中国信用”加入我们。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发送给朋友或朋友圈。

如何投稿以及和小编互动

欢迎大家提供报道和稿源线索,或对杂志提出宝贵建议,可在微信后台与小编们即时互动,也可通过编辑部邮箱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如何订阅杂志

请咨询010-56805037或010-56805193。

如何转载文章

《中国信用》杂志及微信公众号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中国信用》。

(责编 王砾尧 制作 李明霞 审读 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