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爸妈的孩子,孩子上课不注意听,喜欢玩,淘气,但是一考试就能考出好成绩;有些爸妈的孩子,孩子天天按时做作业,上课也认真听,可是一到考试就是考不好。有些爸妈对孩子不太管,但是,孩子还是不错,有些爸妈,啥都管,但是孩子就是闹心;有些爸妈,有些爸妈自己都是高学历,但是,孩子就是教育不好,但是有些爸妈,没有文化,但是孩子就是有出息;有些爸妈自己很聪明,孩子就是读书太笨。教育孩子,到底是教育观念,理念在起作用,还是教育方法在起作用,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有些爸妈说:孩子的教育,要提前规划,没有规划的教育,是培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规划可以提前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少走弯路,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
有些爸妈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男孩之所以要穷养,就是男孩有节俭吃苦的精神,对以后的成长就会有帮助,女孩要富养,就是女孩不需要太吃苦,长大了自然会有幸福的生活。
有些爸妈说: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学习好了,以后有饭吃,学习不好,没饭吃,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有些父母说:孩子,从小知识最重要,从小时候学会背诵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诌,于是从幼儿园的阶段,不是故事,就是数学,就是英语,就是音乐,就是舞蹈。
有些父母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什么学习都要提前,于是给孩子报很多的奥数班、英语班、国学班、机器人、舞蹈、足球、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到,七岁看老”,是的,很多优秀的伟人、名人、科学家,为什么他们在小的时候都表现的非常特别?
曹植小时候起步能写诗,孔融四岁让梨,周瑜十三岁拜水军都督;白居易1岁识字,6岁作诗,16岁扬名天下;王勃13岁著《滕王阁序》;莫扎特5岁作曲,6岁主演音乐会,德国数学家高斯3岁掌握心算,5岁便能解复杂方程;钱学森3岁,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心算加减乘数,5岁就能读懂《水浒》了
……
其实,作为爸妈的我们,对于我们的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会记忆犹新,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同样对于我们孩子的教育,他们小时候,也就是0-12岁这个阶段,一样会影响着孩子的未来。爸妈们应该认真思考,究竟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因素在决定着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向,爸妈们如何把握?
发育的科学依据3岁之前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3岁大脑开发关键期,脑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到3岁就已经完成了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出生之后的最初几年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发大脑潜能必须尽早。我们知道,出生时人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之后不再增加。刚出生时孩子的大脑共有50亿个突触;出生后第一年,突触数目会增加20倍;3岁时大脑大小即是成人的80%;4岁时,脑的代谢达到高峰,脑逐渐成熟,对能量的利用也更有效。这一年龄的孩子之所以会不停地动,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在不断获得信息,能量消耗比较大,需要的营养比成人要多,身体发育同时也加快。
3岁学习事半功倍
印度“狼孩”卡玛拉被人发现时已有7岁多,身上毫无正常儿童的特征,没有语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会与人交流。重返人间后经过长达6年的专业人员的护理,也只学会走路,到17岁时才学会十几个单词,智商只有4岁孩子的水平。
这个事实表明,如果错过了孩子学习关键期的教育时机,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所谓“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也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
0~3岁是儿童大脑高速发展的时期,是儿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那么,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是怎样的呢?研究发现: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吃干食物的关键期;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2.5~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岁时测得的智商定为100%,那么其中50%在3岁前发生,由此可见,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抓住3岁前这一关键期十分重要。
3岁语言爆发期
爸妈们有时会突然发现,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似乎一夜间词汇量有了迅猛增加。科学家研究表明,这很可能是一种“滚雪球”效应。
科学家认为,孩子学习语言不是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学习,而是存在突然的“语言爆发期”现象。例如在2岁之前他们对语言的把握很模糊,但2岁之后突然某一天就能够很容易地掌握各种很复杂的表达技巧了。
他们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即无论一种语言有多复杂,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本民族人都会熟练运用,比如拉丁语,现在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但那时候连罗马帝国的奴隶也会讲拉丁语,而且当时拉丁语的难度与现在几乎一样。
3-6岁
脑的发育较快,3岁时脑重已是出生时的3倍,约为1000克,至6岁时脑重约为1250克(成人脑重约为1400克)。幼儿脑的功能也不断趋向成熟,大脑皮层的分层、细胞的风化、神经纤维外层髓鞘的形成以及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反应的调节都日趋完善,5~6岁时,脑的结构已经较成熟,这意谓着可以开始系统地学习知识了。这一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所增强。大脑兴奋机能的增强表现在觉醒的时间延长,睡眠的时间相对减少,睡眠时间3岁:晚上睡12小时,白天睡2小时;6岁:晚上睡10~11小时,白天睡1.5小时。条件反射建立的速度加快。抑制机能的增强表现在已经能较好地用言语控制自己的行动,对事情的分辨也更加准确。
但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往往不平衡,抑制机能还比较差。单调的或过多过久的活动容易引起疲劳。
骨骼的骨化过程较强,特点是水分多而固体物质和无机盐成分较少,富于弹性,可塑性大,受压易弯曲变形或骨折。
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关节的臼窝较浅,悬吊牵拉引起脱臼或损伤。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还未发育完善。
肌肉较柔软,力量和耐力较差,容易疲劳。
皮肤较娇嫩,表皮层薄,控制感染力较差。
心脏发育迅速,5岁时心脏的重量比新生儿心脏重4倍。心脏肌肉层的厚度较成人为薄,心脏的容量也较小,每次排血量较少,心中的负荷力较差,所以不能进行长时间或激烈的活动。
免疫功能还不成熟,因此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要按时接受各种预防接种和做好日常卫生、消毒等工作。
呼吸道较成人窄小,发炎时粘膜容易出现肿胀;肺泡的发育程度较差,因此呼吸道感染后较易出现呼吸困难,适宜的户外活动,可以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系统对外界的适应性。
乳牙钙化程度较低,组织结构脆弱,易受损伤。如牙齿排列不齐,口腔卫生不良,营养不足,常易发生龋齿,要注意营养及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消化能力比较弱,消化道的功能不稳定,适应性差,食物过量或受冷受热或情绪不安定或有其他疾病都易影响消化系统正常功能。尿的浓缩功能较差,膀胱较小,排尿调节功能不够完善,小便频繁,要养成及时定时排尿的习惯。、
动作由于大肌肉的发展,他们会不知疲倦地从事各种活动:自如地走、跑、跳;单脚跳跃,甚至跃过低矮的障碍物;跑上跑下楼梯,熟练地攀登;抛掷各种物体;在音乐的伴奏下,节奏明快、动作整齐地跳舞;在跑动中越过各种障碍物,如沙坑等;按照一定的规则参加体育竞赛。5~6岁,小肌肉开始发展,这时就能从事绘画、写字、塑造等活动了。
。6岁左右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如口算10以内数字的加减,判断一个故事要说明的道理等。他们能运用词和已获得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综合,形成对外界事物比较抽象的概念。
幼儿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对较复杂的空间、时间认识较差。他们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幼儿注意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
幼儿记忆带有很大不随意的和直观形象的特点。随着语言的发展,幼儿随意识记和追忆的能力逐步得到发展。除了机械识记之外,他们已有意义识记的能力,他们对理解的材料要比不理解的材料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6-12岁
大脑发育到六七岁时脑重达1200克左右;到12岁时脑重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科学研究表明6—12岁儿童的右脑是人一生中最活跃的时候,这期间如能将右脑潜能开发出来,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不开发,只使用左脑,使用不到5%的大脑空间,是极其可惜的,智力水平也是不够的。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直觉思维期,约4~7岁。幼儿主要对事物的表面现象作出反映,只会从一特殊情况推到另一特殊情况,并将无关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自我中心思想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约7~11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还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这一阶段儿童发展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渐消失。此时儿童不仅能集中注意情况或问题的一个方面,还能注意几个方面;不仅能注意事物的静止状态,还能看到动态的转变;还能逆转思维的方向。
自11、12岁开始,到这一阶段,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
孩子的心理与性格心理与性格
0-12岁这个阶段,性格形成从3岁开始,其中3-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6-12岁性格基本已经形成。如果从亲子关系上来看,0-6岁由爸妈控制,6-12岁爸妈孩子双方共同控制,12岁以后,由孩子自己控制了,也就是,性格在12岁以后基本趋于稳定,后续如果要再进行培养性格,需要付出比12岁之前更多的努力引导。所以说3-12岁,是爸妈培养孩子性格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性格培养,决定孩子的一生。
1、认知能力 5-6岁的幼儿分辨事物的能力有所提高,他们的时间知觉有所发展。触摸觉的差别感受从五六岁的幼儿才开始发展起来。能用两手来比较两个同样体积而重量不同的小盒子。3~4岁幼儿往往认为重量是一样的,而5~6岁幼儿就能指出哪一个重些,哪一个轻些。能辨别“昨天”和“今天”,“前天”、“后天”和“大后天”。
2、想象的发展 儿童进入6岁后,想象有明显的目的性和创造性。如他们在游戏时,能预先规定主题,商量分配角色和定好规则。一个游戏常常能持续玩好几天,情节也逐渐复杂。
3、思维的发展 5-6岁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的,当他们思维时,还不能用抽象的概念来进行思维。近六岁时,儿童对熟悉的事物已有一些抽象逻辑思维了,能够开始指出某一实物若干特征的总和但不能将本质和非本质的特征很好地加以区分。例如问:“什么是马?”答:“马有头、有尾巴、有4只脚、会拉车。”
4、注意的发展 5-6岁的幼儿稳定性不断增长,因而可以比较长时间地做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或听成人讲故事。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0~15分钟。并且开始具有独立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例如,五六岁的幼儿正兴致勃勃地听成人讲故事,但当时如果有一群做游戏的儿童跑进来,幼儿的注意就不会马上离开故事,而转向于游戏。
5、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5-6岁幼儿情感的稳定性虽有所发展,但仍具有易变性、易感性和冲动性。同时社会情感开始产生和发展,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此外,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也都有了发展,但自我行动易受外界事物或情绪的影响而转移。开始形成了最初的个性倾向,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初步能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按成人要求逐步掌握社会规范。儿童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为进入小学从事正规的学习活动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7-8岁: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在情绪发展方面,有学习、同伴、教师等社会因素引起的情感开始占主要地位。出现与学习成败、班集体有关的理智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儿童情感表现外露、不易保持。此时,若学业压力过重,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社交退缩症和攻击性行为等。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明显的依从性或同伴倾向。开始在兴趣相投的基础上形成内聚力不大的"小集团"。男女儿童兴趣活动明显分化。在个性发展方面,此时,儿童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定自我。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学习有关的个性品质,如勤奋或懒惰、细致或粗心、守纪律或散漫等。在道德判断方面从只注意行为后果发展到能考虑行为动机。道德行为尚未稳定。 9-12岁 性格特点 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独立意识开始增强,不满足于单纯的听老师讲课,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爱看课外书,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发生兴趣。
孩子的习惯养成习惯的养成
0-12岁孩子,除了学习,习惯更加=要,俗话说,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好习惯。具体而言,习惯培养从3岁开始,三岁时孩子意识与性格形成的萌芽期,一直到12岁趋于成熟。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话非常精辟:"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下的孩子们,整天接受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缺少了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对孩子一生来说,这些习惯的培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当下的孩子们,整天接受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缺少了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对孩子一生来说,这些习惯的培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1、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养成阅读的习惯,能孩子提供知识、增长见识,这是一条永远不会断绝的知识源泉,不断充实着孩子的大脑。
养成阅读的习惯后,孩子就能自主的吸收知识,无需老师家长生硬的灌输,俗话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阅读就是你教给孩子"渔"。
2、按时作息的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的任务都很重,为了更好的学习生活,按时作息非常重要小学阶段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良好的作息时间能保证孩子正常发育,长高长大。
此外,合理的作息时间会让孩子从小有时间观念,懂得珍惜和利用时间。
3、运动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成功的基石,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不能忽视孩子的健康。
多带孩子出去运动,远足、爬山、跑步、游泳、球类……这些运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体魄,还能开拓孩子的视野,使孩子性格更开朗、心胸更开阔。
4、做家务的习惯
我们教孩子做家务,不是为了让孩子分担劳动,而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一个家庭的意义,知道自己对家庭的责任,理解父母的辛劳,真正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并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从孩子2、3岁起,父母就可以使唤孩子做一点小事,帮忙拿拖鞋、拿报纸,再大一点,就可以自己穿衣服、洗袜子,渐渐培养起孩子做家务的习惯。
5、善于思考的习惯
大部分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非常善于思考的,他们的小脑袋一刻不停的转动着,经常会问出一些天马行空、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
这时,做父母千万不要打击孩子,要引导孩子去思索问题的答案,寻找问题的真相,这样,孩子就会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富有创造力。
6、分享的习惯
从利益上来讲,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今社会,一个人是很难成事的,要成事,就要合作,要合作,就要懂分享。
从品德上来讲,能分享意味着不自私,不小气,大度大方。教给孩子分享,是孩子走向成人的重要一步。
7、人无礼则不生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就是说:一个人没有礼貌则无法生存,办事情没有礼貌则无法成功。
文明礼貌从"谢谢"开始,教会孩子说谢谢,告诉孩子微笑是最美好的表情,微笑待人,你会收获一个美好的人生。
8、告诉自己,我最棒
自信是孩子最好的人生标签,是引领孩子一路前进的明灯。作为家长,父母播种信任,孩子收获自信,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欣赏肯定的目光,来坚定自己的信念,驱散迷茫、胆怯和失望。
9、百善孝为先
一个连父母都不去孝顺感恩的人,必定是一个自私的人,很难想象他会去关爱朋友,回馈社会,甚至他会觉得所有人对他的付出都是应该的,所有人都欠他的。百善孝为先,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要以身作则,教导孩子感恩父母。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爸妈们,今天的你行动起来,就能为孩子收获一个美好的明天!
★
0-12岁,需要把握孩子大脑发育、心理与性格形成、习惯养成三个方面的核心基础,对其进行教育干预,以此夯实孩子未来成长大厦的根基。凡是不依托在此基础上的教育,都是无效的,也是徒劳的。天下没有什么真正意义的天才,也没有什么教育孩子的灵丹妙药,我们需要的是作为爸妈的百分之百的付出,与孩子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这样,我们才能能够给予孩子的,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的未来。
欢迎关注三好童年微信公众号:Good-childhood,给孩子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