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平时是一个很活泼的男孩,但是最近小董发现亮亮有点不对劲儿,情绪一直不高涨,每次一叫亮亮的名字,亮亮就浑身一激灵。小董觉得孩子肯定是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然后拿起手机就向老师兴师问罪去了。
当小董跟幼儿园老师反映了这个问题后,没想到却被老师“倒打一耙”,“我正要跟你说这个事情呢,亮亮是不是在家受到了什么刺激,还是有什么心理问题?”
小董一听老师这么说就气不打一处来,正要跟老师辩论但是想想以后孩子还要在幼儿园混呢,就想看看这个老师怎么说。
老师接着说,“每次在课堂上点亮亮的大名,亮亮都会浑身打寒战,朋友叫他也不理,以前特别活泼的一个小男孩,现在变得特别内向,甚至有点封闭自己,建议你们做家长的找找自己身上的原因”。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小董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无奈之下小董带亮亮到医院看了儿童心理医生,医生说是因为家长区别对待孩子的大名和小名,导致孩子对于自己的大名有一种本能的恐惧。
小董仔细想想确实是,自己生气的时候就不分场合的叫孩子的大名,开心的时候就叫孩子“亮亮”、“宝贝”。前一段时间亮亮犯了错误,小董叫着孩子的大名就是一顿胖揍。
叫孩子的大名小名全凭家长的心情而定,而且很多家长认为怎样叫孩子的名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根本不值得上纲上线,但是宝宝能够感受到家长的情绪变化。
如果家长把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孩子的名字上,就会让孩子对自己大名有一种本能的恐惧、讨厌甚至是厌恶,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理阴影。因此,家长要反思自己,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 生气时不要用专用称呼
家长在生气之前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每次生气的时候就给孩子一个特殊的称谓,如果家长一生气就叫孩子全名,孩子很容易把全名跟家长的情绪关联在一起,然后就会出现别人叫孩子的全名,孩子就会出现恐惧、抵触的心理。
• 乳名、全名分场合
孩子的乳名和全名不应该是家长情绪的体现,而应该以场合作为区分,在家里叫孩子乳名,在外面叫孩子全名,是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