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早怕O型腿, 走得晚担心发育迟缓, 如何训练引导最合适?

作者:母婴育儿问答 06-21阅读:1469次

前两天小邦分享过一篇《真相|小区大妈们指出的纸尿裤“六宗罪”,的确有对的…》,对于那些大妈们最爱传的“纸尿裤罪状”做了一番深究。小伙伴们也纷纷在下面留言,其中有一个让小邦眼前一亮。

这是真的吗?小邦决定再来研究下娃O型腿这件事

学会走路是宝宝1岁前后最值得爸妈们期待的一件大事了,所以大家对这事格外关注,也总是容易以“1岁了会不会走路”来判断娃的发育水平。但事实上并不是,娃的走路有先后,真正拿来判断娃的大运动发展如何的时间标准也不是1岁。

走路的早晚到底何时才是最合适的?

娃儿走路到底需不需要训练?该怎么训练?

而早走会不会有问题,娃是不是还没爬够?腿部力量还没发育好,是不是会变O型腿?

会走路了老踮脚要紧不……今天咱们就来把学走路这事聊个透。

扶站是走路的前提,但也别盲目练习站

扶站是走路的前提,有了扶站就有扶走,有了扶走才有独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扶站早的宝宝走路也会早。但扶站只能代表着宝宝站立的意愿,绝不能作为训练环节,去达到提早走路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宝宝扶站时,和他们之前爬行时用到的腰背部支撑力不同,全身的力量支撑开始往下移,会更多的用到腿部支撑力(会有一部分手臂辅助力量)。所以当宝宝通过自己扶站起来时,身体会告诉他需要在哪些部位用力,此后他会不断强化这些部位的肌肉括张。但如果是我们支撑着宝宝的腋下站立,宝宝的大部分重量都落在大人的手上,他自己反而不到任何锻炼,所以盲目的扶站练习可能会耽误宝宝。

与此同时,在宝宝还没有独坐、爬行能力时,其下肢力量是无法支撑自己的,这时候盲目地练习站立,会让宝宝容易形成踮脚。因为宝宝在发现自己的脚力不足以支撑自己时,会不自然地用小腿以及脚部力量来弥补,而踮脚习惯了以后,会在学走路时防碍平衡。

别拉着走,从站立到行走,宝宝学的是重心转移

很多老人一见宝宝会站了,就急吼吼地要拉着娃儿的两条手臂练习走,为其正名为“早点练走有利于强化腿部力量”。但事实上拎着娃学走路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成天猫着腰容易伤着自己不说,更重要的是娃儿被剥夺了自己的判断。

拉手走练的只是迈步而不是走路,对于学习走路的宝宝来说,最核心的技能发展是“重心的转移”。

宝宝能够从坐位到站立、能够从扶走到独立迈步,这两项重大的能力其实都是基于掌握了重心的转移,前者是重心从低位转移到高位,后者是重心在更全面的方位空间中的转移。

重心的转移,这项技能一定得让宝宝亲自体会并得到,它需要在不断积累对环境的试探、感受自己的身体、控制自己的大肌肉等等经验后才能真正俱备。

别以为不就是个重心转移吗,天生就会啊~ 才不是呢!学溜冰容易吗?再简单点说,前阵子OK爸买了个平衡车玩,车子的前进、后退靠的是感应人体重心心的前移、后顷,可为要给出重心前移、后顷,我可是练了好久啊。

学走路,宝宝有自己的时间表

每个娃儿的发展表现都不相同,也都会展现出自己的小个性。有些娃儿一会站就再也不肯爬了,直接跃过爬行期的就心急火燎地开始迈开腿;有些娃儿性子稳,非得爬够了才稳笃笃地站起来,一步一步往前移。

所以,“什么时候独走”这件事,与宝宝的智力、体格以及大人的训练都没有关系。总体来说,大部分宝宝会在12- 14个月时学会走路,如果爸妈们还想再细化一下时间,不妨参考下面这个从大动作发展专书来的数据,也是绝大多数学者专家都同意的。

- 约50%宝宝在11个半月可以放手走。放手走的意思并不是会走,而且宝宝愿意独站并且尝试着往着移步。

- 约90%可以在14个月时独自行走。

- 100%都可以在18个月大时自行走路。

当然,爸妈们一定不要把这个范围当成黄金标准去衡量宝宝,因为走路这事有很强的个人意愿性,并不完全是发展水平的体现。只有在宝宝已经超过18个月大还不会独自路的情况下,爸妈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做相关检查,确认有没有什么阻碍因素或者疾病。

宝宝学走路,我们也不是完全插不上手

那么对于宝宝学走路这事,我们就真的啥也不用管、任他自己发展吗?

也不是!还是有几个点我们是可以去帮助宝宝强化的。

1. 练习弯腰。在宝宝最初扶物站立时,可能还不会坐下。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教他如何学会低头弯腰然后坐下。

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把玩具安放在近脚一侧的地面上引诱他,让他低头弯腰去抓,即使他是一手抓住家具的扶手后蹲下,另一手伸出去抓玩具的,也是进步。当宝宝知道怎样低头弯腰去抓玩具后,接下去他就会学会不用依靠家具的扶持,再接下去他就能靠自己的力量站立和坐下了。对,最终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练习如何切换站立和坐下,要知道,很多娃都是先会走,才会从站立到坐下的。

2. 练习从坐着到直立。多数宝宝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徘徊在独站的门前,这里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克服自己的恐惧(和前期大人拎着走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找到重心转移的感觉。

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让宝宝坐在小板凳上,两只脚底踩到地板上,微微地扶住他一点点让他站立起来,反复练习,他就会掌握腿部支撑起自己身体的方法。

3. 保护和鼓励。虽然我们不提倡拎着宝宝学走路,但在宝宝学步初期,必需的安全感还是需要给足的。例如宝宝基本掌握了走的方法,力量支撑、重心转移都已经达到90%以上程度的时候,我们可以保护着宝宝让他们往前走,比如给一只手给宝宝,他在学走时会扯着你的手以在失去平衡时借力一下,不至于动不动就摔倒。同时,别忘了给出你的大声喝彩,这是对宝宝最高的精神激励呢。

学走路到底要不要穿鞋

关于是否要穿学步鞋,有两种说法。

Babycenter的说法是:建议光脚,因为宝宝非常需要去用足底感触他所踩的地板的质感,这些触觉可以让他们知道他们在哪里。光脚走也可以锻炼宝宝的五趾抓地力。

当然光不光脚和环境有很大关系。在美国的家庭中,居室中基本都是地毯,并且室内温度也都合适,宝宝光脚当然不会冷,而在中国家庭,现在很多家庭的装修地面喜欢用大理石、地砖,这些就不适合宝宝光脚走路啦。

国内一些医生专家建议宝宝要穿鞋子,不仅是为了防滑、防冷,更是因为穿鞋可以帮助形成良好的走路姿势。

OK妈给大家根据不同环境总结出这样几条比较有实操性的建议:

1. 家里木地板、地毯。最好光脚,不失为感统训练的好时机;不要穿袜子,会打滑;如果是冬天,可以穿带有防滑胶条的袜子,或者是鞋子。

2. 家里地砖、瓷砖、硬地面。最好穿专业学步鞋;不要穿袜子,会打滑,即使要穿也要穿防滑袜。

3. 户外。一定要穿专业学步鞋,底的厚度适中,以一体成形的橡胶底为最好。

走路姿势不对严重吗?

除了走路的迟和早,很多宝宝的走路姿势、腿形也成了让爸妈揪心的事。说一说比较普遍的小娃学走路时会出现的问题。

O型腿或者X腿型

很多宝宝学会走路的时候,他们的腿会变得更“O”。O型腿的表现是,当宝宝直立行走时,他们的膝盖是分离的。

事实上,这是很正常的一种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宝宝的O型腿是不值得担心,也不需要额外干预的。宝宝的双腿会随着他们学会走路之后,两腿负重越来越重而慢慢变得越来越直,一般情况下到宝宝三岁左右时,他们腿就不会再“O”了。但也有可能会X型了,但到宝宝七到八岁时,腿的角度基本都会正常,也会定型,不用焦虑哈。

当然,由于佝偻病而表现为病理性的“O”型腿也是有的,这是一种病态的“O”型腿。如果行走6个月以后或者两岁以后仍然弯曲严重,并且有更加弯曲的迹象,身高低于同龄宝宝正常身高的25%,就需要去看医生了。

内八字

宝宝在学步过程中,无论是大脑对腿部、脚部的控制,还是腿部、脚部的骨骼、肌肉发育,都还没有很好,这时候宝宝出现外八字或其他走姿(如踮脚)都很正常,女孩子这种情况要多一些。也不必干预,保证给孩子穿合适的鞋子即可,一般6-8岁会自然恢复。

踮脚走

只要是偶尔为之,不是一直这样,就没有大碍。很多宝宝特别是女宝宝有点小臭美,觉得自己踮着脚走很美、很哆,所以动不动喜欢踮着脚走一走,这都没啥问题。如果是学会走路后几个月一直都踮着脚走路,或者站立时脚不是平放在地板上,这种情况是可以去看下医生。

来源于妈咪OK,港大教育学博士创办、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成员指导。关注0-6岁宝宝大脑发育、早期发展。 @njrbxjz

陪伴30万宝宝共同成长的我们,每天分享多元的育儿思路与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时解答疑问的同时,期待与你在育儿的路上携行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