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考试季,高考、中考纷纷结束,中小学生的期末考也即将来临。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或多或少会陷入考前焦虑。出于焦虑和好意,很多家长都会按捺不住地想要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
殊不知,考前也是孩子最焦虑敏感的时期,适度的帮助和提醒会让孩子有所警醒、提高复习效率,但是有些嘱咐却在不经意间给孩子施加了无数心理压力、导致孩子过分紧张,反而影响学习。
聪明家长都会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考试,不在考前给孩子搞特殊化;为孩子营造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从来不会刻意要求孩子“关掉音乐”或者帮他“收拾桌子”;根据老师划定的复习范围和孩子平时作业资料,帮助孩子确定复习重点方向,让孩子自行安排复习,从来不会过多干涉。
知名作家刘墉在给女儿的考前须知中就说过,“平常心”也是“心常平”,让你的心总保持在平静的状态,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他甚至建议女儿在考前完全照平常的时间上床,即使早准备好了,也别因为想多睡几个小时而提早睡觉,因为太多人得过这样的教训,就是碰上第二天有大事,早早上床,既不困,心情又紧张,反而造成失眠。
“平常心”要以“平常”来准备,而非临时抱佛脚。只有平常就努力、平常就警醒的人,才有资格谈“平常心”。
所以,聪明家长在平时就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不是在考前过分关注、给家里营造出一种小心翼翼的氛围。
那么普通家长又会怎么做呢?
有的家长在孩子复习时,蹑手蹑脚地送去点心,让孩子只管学习,什么家务劳动都不要干,告诉孩子“全家的头等大事就是你的考试”,这会让孩子压力倍增,感到如果考不好就对不起家长。
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爱把“至少要考多少分”“一定要考多少名”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有的家长总是反复说“就这么几天了,你给我努把力啊!”“怎么样?你到底有没有把握啊?”其实,这都是家长心理焦躁的表现,并通过督促、警告等语言,把这种情绪转嫁给了孩子。
还有些家长按照迎接大考的模式,给孩子改善伙食、补充营养。然而考前猛补反而容易导致孩子腹泻、不舒服、食欲不振等现象。
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踩中误区。看了以上这些,那么,你是属于聪明父母还是普通父母呢?